|
楼主 |
发表于 2016-5-12 08: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语音
语音,即人们说话的声音,人们对方言的敏感性,首先表现在语音上。我们听一个外地人说话,或者到一个新地方去,一下就可以听出语音上的不同,哪怕是比较细微的差别也可以听出来,即使我们当时无法说出差别在什么地方,但从听感上马上就会明白对方说的话同自己的不完全一样,更不要说到一个互相听不懂话的方言区去了。两个方言区的人能否相互听懂对方的话,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语音差别的大小。汉字的字音可以分成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下西乡方言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一些什么重要的差别。
第一节 西乡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不同
西乡方言的语音与普通话比较,分歧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保留古音的程度和内容的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语音对应。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跟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比较,已经是大为简化了,而方言却保留了一些古音成分,这是显示方言语音特色的重要因素。第二、方言在发展的过程中,或因外来影响,或因本身的创新,形成了某些本方言特殊的音素,这是造成方音分歧,显示方音特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第三、音节结构上的不同也是导致方音分歧,形成方音特色的一个因素。既然有所分歧,那么就会有不同,从现在已搜集的有关西乡方言的材料来看,西乡方言的语音与普通话的语音大致有以下一些异同点:
一、声调上的不同。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普通话虽然也是四声,但已不是“平、上、去、入”,而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个声调。西乡方言则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六个声调,以“阴平声”、“上声”调音居多。柔美动听,以至于歙县民间流传有“宁可听西乡人相争,有不听南乡人讲话”之说法。笔者因不懂国际音标,故此本书在标音调时圴按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来标,为此书中会有过别字调音不十分标准的情况发生,请读者适当注意此种状况。
二、西乡方言有许多字的读音已与普通话相似或接近,如:社、欣、兴、笔、几、单、旗、开、松、财、竹、花、本、钵……。
三、大部分字都可以用“汉语拼音字母”来注音。
四、在西乡方言中,能用汉语拼音字母来帮助注音的汉语拼音字母里的声母有:“b、p、m、f、d、t、n、l、g、k、h、j、q、x、z、c、s、y、w等”19个,汉语拼音字母声母中的“舌尖后音”:“zh、ch、sh、r”在西乡方言中不採用。普通话声母中的“ńɡ(嗯)”音在西乡方言却仍然保留。
五、可採用的汉语拼音字母里的韵母有:“a、o、e、i、u、ü、ai、an、ao、ei、en、ia、ie、in、iu、ua、ue、ui、un 、ian、iao、uai、uan、ong、iang等”25个,比普通话少了:“uo、ou、uen、üan、ang、uang、eng、ing、ueng、iong等”10个。西乡方言语音里的韵母也有“四呼”:即沒有韵头,主要元音不是i、u、ü的“开口呼”;有韵头i或主要元音是i的“齐齿呼”;韵头u或主要元音是u的“合口呼”;韵头ü或主要元音是ü的“撮口呼”。韵母系统沒有鼻音尾韵而有鼻化韵,音色尤为平缓、温和。
六、普通话中用单元音“a”与声母“b、c、d、f、g、m、n、l”合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中“a”多数要变成双元音“ao”,如:“爸【bào】、差【cào】、打【dáo】、法【fǎo】、尬【gǎo】、妈【mào】、纳【nǎo】、拉【lào】”。但与“m、p”合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里有的则是变成单元音“o”,如:“马【mó】、怕【pǒ】”。与“h、k”合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里则元音保持原态不变,如:“哈【hā】、卡【ká】”。
七、普通话中用单元音“o”与声母“b”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里多数元音保持原态不变,如:“博【bǒ】”。与“m”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里“o”要变为单元音“e”,如:“摩【mē】”。与“f、p”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里元音“o”多数要变为双元音“ai”,如:“佛【fǎi】、泼【pǎi】”。
八、普通话中用单元音“e”与声母“d、l”合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里多数“e”要变为双元音“ai”,如:“德【dǎi】、泐【lǎi】”。与“n、t”合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里“e”要变为单元音“i”,如:“呢【nī】、特【tī】”。与“g”合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里多数元音保持原态不变,如:“哥【gè】”,有一部分元音则要酌情分别变为“a、an、uai、o”,如:“革【gǎ】、格【gǎn】、割【guǎi】、阁【g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