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西溪人

推荐《歙县西乡方言》一书

[复制链接]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5-5 08: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75、画龙画虎                                   没有规律的乱写和涂鸦。
76、朝天倒窖                                       不整齐,沒有秩序。
77、一塌刮子                                         各个部分的总和。
78、猪拖狗啖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79、拼死赖命                                     竭尽自己的最大能力。
80、空空如野                                   一无所有,什么也沒有。
81、一时三刻                                     形容时间很短、马上。
82、一排散板                                   指物件损坏、散落不堪。
83、嚼蛆割舌                                       批评别人说话离谱。
84、碍理碍事                                           妨碍别人做事。
85、夹尿【xī】夹屎                               好多事情挤到一起做。
86、脚动【dán】手动                      撩人、打人、乱动别人的东西。
87、密大【dǎo】其祜【gū】                              形容很密很多。
88、乌鸡卖柴                                   随身携带的杂物不整齐。
89、满囤【dān】四处                              形容很多,遍布各处。
90、一概二五                           所有,不管好的、差的全部在内。
91、溜之跟车                                         偷偷地不辞而别。
92、无【mū】事无挠【nài】              沒有任何牵扯,也沒有从中作梗。
93、佯不兮兮                                   形容随随便便,不紧张。
94、扁毛畜【qě】牲【sà】                   喻指所作所为没有人性的人。
95、红红里绿                                           形容颜色鲜艳。
96、浮天海盖                                         漫无边际的言行。
97、省【sá】油灯草                                     形容安分守己。
98、游魂闯【cǒ】死                               闲游放荡,到处乱窜。
99、五流七散                                           形容分散各处。
100、掀天落地                                       东西露天沒有遮盖。
101、三不搭五                   行为不规范、也指人的身分跟衣着不般配。
102、装佯痴相                                     弄虚作假,装腔作势。
103、癞痢重癖                       东西重叠摆放、事情积压不及时处理。
104、尖头把戏                                   爱耍小心眼、长相难看。
105、巴里巴匝                                           形容表面不平。
106、精根密缝                             形容人对某件事所专心的程度。
107、急煞火辣                                     指人的心情非常紧张。
108、紧关犹友【yěn】                            物和物之间相互很紧凑。
109、狗转【quě】锅面                        形容人为某事经常到某地去。
110、大呆嘘嘘                                           形容过分呆板。
111、干蛮滋滋                                         勉强、尽力而为。
112、铳头铳脑                                     说话态度不好、生刺。
113、多谢一家【gǒng】                               带有讥讽性的感谢。
114、好不赖【lāi】赖【lài】             原来就挺不差的、本就平安无事。
115、一拍密缝                               形容物体之间大小十分般配。
116、福气滔滔                             形容富有享受幸福生活的命运。
117、四村八处                                   指周围附近的许多村庄。
118、讨饭膙婄【bù】                   指将好不容易讨来的东西送给别人。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5-5 09: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75、画龙画虎                                   没有规律的乱写和涂鸦。
76、朝天倒窖                                       不整齐,沒有秩序。
77、一塌刮子                                         各个部分的总和。
78、猪拖狗啖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79、拼死赖命                                     竭尽自己的最大能力。
80、空空如野                                   一无所有,什么也沒有。
81、一时三刻                                     形容时间很短、马上。
82、一排散板                                   指物件损坏、散落不堪。
83、嚼蛆割舌                                       批评别人说话离谱。
84、碍理碍事                                           妨碍别人做事。
85、夹尿【xī】夹屎                               好多事情挤到一起做。
86、脚动【dán】手动                      撩人、打人、乱动别人的东西。
87、密大【dǎo】其祜【gū】                              形容很密很多。
88、乌鸡卖柴                                   随身携带的杂物不整齐。
89、满囤【dān】四处                              形容很多,遍布各处。
90、一概二五                           所有,不管好的、差的全部在内。
91、溜之跟车                                         偷偷地不辞而别。
92、无【mū】事无挠【nài】              沒有任何牵扯,也沒有从中作梗。
93、佯不兮兮                                   形容随随便便,不紧张。
94、扁毛畜【qě】牲【sà】                   喻指所作所为没有人性的人。
95、红红里绿                                           形容颜色鲜艳。
96、浮天海盖                                         漫无边际的言行。
97、省【sá】油灯草                                     形容安分守己。
98、游魂闯【cǒ】死                               闲游放荡,到处乱窜。
99、五流七散                                           形容分散各处。
100、掀天落地                                       东西露天沒有遮盖。
101、三不搭五                   行为不规范、也指人的身分跟衣着不般配。
102、装佯痴相                                     弄虚作假,装腔作势。
103、癞痢重癖                       东西重叠摆放、事情积压不及时处理。
104、尖头把戏                                   爱耍小心眼、长相难看。
105、巴里巴匝                                           形容表面不平。
106、精根密缝                             形容人对某件事所专心的程度。
107、急煞火辣                                     指人的心情非常紧张。
108、紧关犹友【yěn】                            物和物之间相互很紧凑。
109、狗转【quě】锅面                        形容人为某事经常到某地去。
110、大呆嘘嘘                                           形容过分呆板。
111、干蛮滋滋                                         勉强、尽力而为。
112、铳头铳脑                                     说话态度不好、生刺。
113、多谢一家【gǒng】                               带有讥讽性的感谢。
114、好不赖【lāi】赖【lài】             原来就挺不差的、本就平安无事。
115、一拍密缝                               形容物体之间大小十分般配。
116、福气滔滔                             形容富有享受幸福生活的命运。
117、四村八处                                   指周围附近的许多村庄。
118、讨饭膙婄【bù】                   指将好不容易讨来的东西送给别人。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5-5 09: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是立夏节,我们老家的习俗是小孩要称体重,家中的人要吃豆豉[即半干的煮咸黄豆]。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5-6 07: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119、放达直心                                         不必顾虑、担心。
120、听武听威【wǎi】                              放达直心,尽情消受。
121、裹理裹玏【lé】                       穿戴不整齐、办事没有条理性。
122、鬼摸哩头                                       形容处事沒有头脑。
123、算筋算骨                             形容过分精打细算、生怕吃亏。
124、穷心饿狠                             比喻不仅贪婪,而且味口很大。
125、穷饥无赖         因穷困或遇事潦倒失意,而故意刁钻泼辣,不讲道理。
126、清水茅司                               形容沒有丝毫的外块和油水。
127、问铜问铁                                 不管再怎么问,也不回答。
128、碎无支渣                                       没有完整的,很碎。
129、金光老屌             遇事不肯放手让别人干,珍惜自己的东西、吝啬。
130、会蹦会跳                                     有出息,活动能力强。
131、会吃会做                                         身体好,不懒惰。
132、明注明财                             经济上不含糊,该怎样就怎样。
133、粘污暠【gǎo】溲【sǒ】                        形容不果断、很相连。
134、蹭死蹭活                                     形容沒干劲、磨烊工。
135、行哩行鏊                                           比喻态度恶劣。
136、懊里懊糟                               指很不顺心,不知如何是好。
137、拗起拗倒                                 比喻左右不是,不听劝阻。
138、邋哩邋遢                                         很脏,不讲卫生。
139、折磨折孽                 比喻不做好事,遇到难堪和不顺心时的自叹。
140、缩头缩脑                                   遇事不大方,不敢向前。
141、气咻哈咻                                             形容气很急。
142、七搭八搭             形容过分主动与人联系,亦指与人发生暧昧关系。
143、云里雾里                               指虚无缥缈,不明事态真相。
144、痴不呆呆                                       形容脑子反应迟钝。
145、跌股啰啰                                       指在人前当面现世。
146、笨不号号                                     指言行举止均不灵活。
147、朱砂式式                               形容一反常态,脑子有问题。
148、俏怪丽丽                               形容人小巧玲珑,非常好看。
149、直肚直肠                                     有话直说,毫不隐讳。
150、三人六面                                 喻指一种人多的特殊场合。
151、争【zà】多论【lǎn】少                比喻不服气,申辩分配不公平。
152、三姑六婆           指民间那些较为引人讨厌的、多管闲事的多事女人。
153、花里花色                                   鬼主意多,不安分守己。
154、花暴【bǎi】里啦                              颜色的多样化、很美。
155、紧关优柔【yěn】              既紧密相联,又宽敞、舒展,大小合适。
156、乱屌插花                                 乱搞一气,办事沒有头绪。
157、俺婆家叻                                     不当回事,不用珍惜。
158、空手离【lǐ】脚                             指沒有任何牵带和累赘。
159、一桶糖似哩                                   自己感到满足、得意。
160、放大直心                                         放心、毫无牵挂。
161、整杲整日                                 全工作日一点也不打折扣。
162、前生哭到后世              形容经常哭、好【hào】哭、且哭的时间长。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08: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163、一步三回头                                   形容恋恋不舍的情感。
164、屌作龙叫                                     比喻根本不可能实现。
165、皋【gǎo】床赖席                                指睡醒了还不起床。
166、弯弓翘绕【niǎo】                           形容物件形状怪异难看。
167、挖壁寻牛蚣【即:蜈蚣】               形容无事找茬儿,挑别人毛病。
168、干【guǎn】巴【bõ】打蜡                             形容干燥枯竭。
169、罗罗七次               形容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的几个人或几件物品。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09: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歙县西乡方言》之序
    方言,别称土话、土语,是只仅在某个地域使用的语言。我国地域广宽,地形复杂,人口较多,方言的种类很多,全国有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在方言区内,有的还可以再分列为若干个方言片(又称为次方言),甚至再分方言小片。徽州方言属吴方言区,古徽州地域属吴国,居民主要是越人。可是从晋朝以后,中原移民逐渐成为徽州的主体居民,与北方方言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徽州是一个特殊的方言区,于是有现代学者把徽州方言单独分区,叫徽语区。在徽语区内,又分为歙县话、休宁话、祁门话、黟县话、绩溪话。徽州高山阻隔,河道密布,居住分散,十里不同俗,隔岸不同音。由此派衍出各种地方方言,如歙县话又分为歙县东乡话、歙县南乡话、歙县西乡话、歙县北乡话。四乡之下还可细分,如歙县南乡话又分王村话、深渡话、街口话、梓杞里话等。梓杞里话还可再分梓杞里外截话、梓杞里里截话等。正如清末徽州知府刘汝骥依据徽州社会调查所著《陶甓公牍》一书所说:“歙地多山,方言阅数里而一变:下西乡一带较平旷,故自潭渡、郑村至岩寺、长龄桥以上,迤逦二十余里,乡语略同。上西乡则悬殊矣。东乡方言亦不甚相远。惟南乡边境,与北乡黄山深处,出言意不易晓。总之,音以近郭为客,去城愈远,言之相去亦愈远。绅士及惯旅行之商界中人,往往能说普通官话,然亦有宦游数十年仍操土音者。”
西溪汪育真先生在完成《采白故里——西溪村文化志》之后,又撰成《歙县西乡方言》专著,洋洋洒洒二十余万字。我曾亲耳听到某高层媒体人发出的内心的感慨,他说你们歙县文化太深厚,真是了不得,随意找一位村老聊天,都能讲一大通历史文化,抑或碰到的就是位村志、族史、宗谱的编著者,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汪育真先生就属于其中的一位。汪育真先生在《歙县西乡方言》后记中说:“我觉得介绍一种方言,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为语言研究保留一点参考资料,有必要,很值得!”简直太值得了,方言研究对语言学,如语音、语法、词汇、汉语史,对相关人文学科学,如移民史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地名研究等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歙县西乡方言》用50个类目,挖掘整理介绍了语节明快、语词形象、语意丰富的歙县西乡方言,并透露出许多远古文明信息。比如书中“官客”、“堂客”两词,就浓缩了歙县风俗、歙县人经商的许多信息:“官客”是妻子介绍丈夫时的称谓,也泛指已婚男人。旧时,徽州男人多数外出经商,其中很多人数载不回家,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妻子就把丈夫当作了“客人”看待,而西乡方言将称丈夫为“官人”和丈夫亦是“客人”中的“人”字都略去,创造了“官客”一词;与其相应,“堂客”是丈夫介绍妻子的称谓,也泛指已婚女子。旧时,妇女受“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的束缚,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成天忙于家务,洗衣做饭,没有时间也沒有资格上得厅堂,尤如“堂前的客人”,于是有了西乡方言“堂客”一词。
捧读《歙县西乡方言》,其文行云流水,柔美之至;再读,犹如品尝西乡民俗文化大餐,回味无穷;细读,在我这个不懂方言的人看来,汪育真先生对方言的理解、把握、研究相当专业。是为序。

                                                         胡武林
                                                                   壬辰年六月


(序作者为歙县党史地志办公室主任,《歙县志》主编,安徽省徽学会理事)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0: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 序
方言,是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也就是当地人说的“土语”,方言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古老的徽州,山多地少、居住分散、交通闭塞。那时候,当地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与外地人交往。他们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给事物一个名儿,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通行,形成有别于外地的固定词汇,日而久之,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通用的“土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方言”。徽州,仅有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块小范围内,就有各自明显不同的“方言”,达五、六种之多,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可以说,这也是徽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
日常生活中,徽州各地老百姓都用自己的“土语”相互交流,这些“土语”外地人是根本无法听懂的。如歙县人就很难听懂休宁、祁门、黟县的“土语”,就是在同一个县,其“土语”也有一些差别,如歙县就有东、南、西、北乡话,有的甚至于同一个乡镇,相隔不到一里,但在话音里也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徽州人是如何与外地人交流呢?明清以来,徽州出外经商的人日益增多,交往当中迫使他们必须学会外地语言;另外徽州人向来重视教育,从小就有读书的习惯,读书人就比较容易学会外地语言。一般来说,徽州人打从青少年起,就都掌握有两种语言:一种是与当地人交流的土语(方言);一种是和外地人交流的非标准的、带当地口音的普通话。懂得一些方言,对深入研究徽文化和当地民情风俗是有一定帮助的。
方言同样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一项精神财富,可以说诸多方面都脫胎于古代汉语;普通话则规范于现代汉语,由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本身就有不同,那么无形中使得普通话和方言之间就有了很大的差别。分布在安徽南部与浙江交界地带的歙县、休宁等原属徽州府所辖的地区,处于吴方言区和北方方言区的交接地带,受这两方言区的影响较大,继而形成为一个很独特的徽州方言区。况且,这个方言区的人们,与我国有些方言区的人们有所不同,大家都还会说一种带有当地乡音的普通话。鉴于这一带语音特点突出,内部差异复杂,人们曾考虑把它独立成为一个方言区,叫皖方言(全囯可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七大方言区,皖方言现划分在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方言内。专业人士詹伯慧先生则认为:“皖南歙县一带方言,到底该不该归到江淮方言中,也还是值得研究的。”)作为皖方言中一小支的歙县西乡方言,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西乡话”来说,同样也有自己的特点。《歙县志》(2010年版)在“方言”章里作了介绍:“歙县方言是既有异于他县,又有别于普通话的音韵纷繁复杂的一个语群,有很多明显的特点”。无可置否西乡话当然也包括在内,到底有哪些明显的特点呢?
一、象声词或象形词比重较大。如普通话的“打雷”,西乡话说“打拍瓎”,是由雷声和闪电的光亮形态演绎而来,並由“打霹雳”的声调变异演化而成;
二、儿化音基本退化,代之以“叻、唉、呐、嘞、勒、哇、嗯、哩”等尾音。如普通话的“去哪儿”,西乡话说“器(去)徕哩”。各种尾音方言,通常都在对话时出现,如问:“你吃饭不蒜(即:沒有)”?答:“吃叻勒”;
三、词汇、声调差异极大,而且与距离远近毫无关系。如普通话的“打瞌睡”,西乡话说“舂米”。如普通话的“怎么”,西乡话则说“夏定”;再说“夜晚”一词,普通话说“yè wǎn”,歙县城里话说“夜间(yǎ gà)”或“到夜(dǎo yǎ)”,西乡话说“夜间(yei gào)”或“到夜(dǎi yei)”,东乡话说“夜间(yǒu gò)”或“到夜(dē yǒu)”,南乡话说“夜间(yěi gān)”或“到夜(dáo yěi)”,北乡话说“夜间(yēi gáo)”或“到夜(dāi yēi)”,黄山话说“夜间(yěi gào)”或“到夜(dǎ yěi)”;还有这“算”字,普通话读“suàn”,歙县城里话读“sǒ”、东乡读“sě”、南乡话读“sǒng”、西乡话读“sǎn”、北乡黄山一带又读“sǎi”;歙县城里话所说的大(tǎ)家(gà),东乡话说大(tě)家(gō),南乡话说大(dǎ)家(gān),西乡话说大(dǎo)家(gò),北乡话说大(tǎo)家(gō),黄山话说大(tǎ)家(guò);歙县城里话说的大(tǒ)家(gà)庭(tiāng),东乡话说大(tě)家(gō)庭(tèn),南乡话说大(dǒ)家(gà)庭(dēi),西乡话说大(dě)家(gò)庭(dīn),北乡话说大(tě)家(gō)庭(tiāng),黄山话说大(tē)家(guò)庭(tēi);
四、读音声调都比较硬。如普通话的“去不去”,西乡方言讲“器不器(器读【qǐ】),而且后边的“不器”二字声调特别高吭有力,且大多带有拖音。因为声调的变化,语言的口气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普通话的“去不去”,通常是温和的询问式口气,而方言中的口气却变成了硬邦邦的责询式口气;
五、很多词汇、词组有音无字。用现代汉语表述,会语音转变,唇齿不清,词不达意。如普通话的“骂人”,西乡话则说“呔人”,普通话的“被人骂”,西乡方言则说“佗呔”。
六、形容词中有一些不具有实在意义的成分,如:“老老高”中的“老”、“拍拍密”中的“拍”、“曼曼软”中的“曼”。
七、零声母的字沒有普通话多;
八、在西乡方言的语音中,其韵母中所含单元音韵母成分的比例比普通话高;
九、通过声调的变换来体现对小动物的爱称;
十、句子中有状语后置、补语置于宾语后……等许多与普通话不同的语法特点;
十一、口语中有许多附加成分和词尾与普通话有明显的差别;
十二、采用形容词、动词、名词、量词、象声词的重迭来突出词汇的含义或语法意义;
十三、民间有极丰富的、带有格言性的谚语、成语、歇后语和许多趣味性很强的民谣儿歌、谜语有待挖掘整理。
当然还有不少独特之处,有待在其它篇章再作详细说明。
综上所述,拥有这些特点的方言,不但难于让不同区域的人群理解,而且还有容易被不同区域的人群误解的一面,所以说,研究探讨“歙县西乡方言”不仅很有必要,而且也相当有趣味。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特别是解放后的几次移民(1958年的新安江库区移民、改革开放后的出山务工移民),使得方言互相渗透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因此,纯正的歙县西乡方言也越来越少,有些还越来越趋向普通话。现在就有许多年轻人说起西乡话就不那么十分标准:如将“深圳(sàn、zǎn)”讲成“xìn、jǐn”;将“物理(wǎi、lí)”讲成“wǔ、lí”;将“早读(zái、dě)”讲成“zái、dǔ”;将“简单(gáo、dào)”讲成“jiě、dào”;“堨田(fǎi、dēi)”讲成“fǎ、dēi”…… 。眼下,歙县西乡方言在语音上已经为普通话、南乡话有所渗透,久而久之,若干年后纯正的歙县西乡方言将有可能消失。这一问题看来不得不提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作为一位西乡人的我,更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予以抢救。
下面就根据我所知道的,谈谈我对歙县西乡方言中的部分语音特点、语法特点和词汇特点所持有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相关词语另外还有文字解释。顺便也搜集一些常用语和西乡部分名人的书信、文章及歌词,以供同志们予以参考。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08: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歙县西乡的区域及语种
歙县民间习惯上有东、南、西、北乡之称,这里的“乡”仅代表地域,而不是一级政府。据查,汉代时,以县城的地理方位称始新(今淳安)为歙县东乡,后世以徽州府城四门定四乡,却不依地理方位来定。具体而言,境内扬之河以西,布射河以东及东北地区称东乡,其中,桂林至洪村口地区称外东乡,溪头以里称里东乡。渐江以东、徽城以东及东北地区称南乡,其中,渐江、练江、新安江两岸地区称水南,徽杭公路沿线称旱南。渐江以西地区至灵金山南一带海拔较低的区域称西乡。布射河以西、富资河流域称北乡。
根据各地不同的口音来区分,真正的西乡並不是出了县城西门外就是,而是要经过杭徽线上的“五里栏杆(五魁山)、七里头、旸村”后,到达“古溪、黄潭源”才开始。往东南画圈,外围一圈大致先后有:“山坑、童坑、洪坑、岑山渡、祥里、罗田、临河、魁窑、岩寺、丛睦山、唐模、西杨村、上林、产庆、蜀源、灵山、稠墅、上芳村、梅山坞、潭渡”等村庄,围成一个以岩寺为中心的小小盆地。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至今民间仍然流传着一则谜语:“好西不西,好北不北”,谜底分别是呈坎和灵山两个村子。呈坎原在歙县的西边,可却归属北乡,百姓说的是北乡话;灵山的方位在歙县的北边,它可却归属西乡,百姓说的是西乡话。也就是说,早时四乡的划分,主要是以讲话的口音为基准的。潜口、雨家山、西溪南、长林桥之上的一些地区,虽然也属于西乡,但口音有着明显的不同,习惯上被称为“上西乡”。现在的西乡面积很小,仅一个郑村镇,总面积51平方公里,人口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三点二四。原先的西乡,早在1988年就有一半以上的区域拨出划归徽州区,歙县西乡方言的区域应包括上述划拨给徽州区的区域在内。
据《歙县志》载:“西乡郑村、潭渡、棠樾等地,讲无鼻音阴声韵的西乡话。”西乡方言同歙县范围內其他方言一样“以吴越方言为基础,兼融北方方言与本地土著方言同化,成为吴越方言系徽州区系中一个方言支系”。清光绪年间,徽州知府刘汝骥在他撰写的《陶甓公牍》中说:“歙地多山,方言阅数里而一变,下西乡一带较平旷,故自潭渡、郑村至岩市(寺:笔者注)、长龄桥以上,迤逦二十余里,乡语略同。上西乡则悬殊矣。东乡方言亦不甚相远。唯南乡边境与北乡黄山深处,出言意不易晓。总之,音以近郭为客,去城愈远,言之相去亦愈远。绅士及惯旅行之商界中人,往往能说普通官话,然亦有宦游数十年仍操土音者。”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09: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今仍令人好奇並始终无法揣摩的是,为什么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内的人们,说话的口音会相同,又为什么有些村庄之间虽然相隔不到千米,但人们说话的口音却有所差异。比如:郑村一带所说的“山(sò)芋(yǔ)”,岩寺一带则说是“红(hān)薯(sō)”;郑村人讲数字“二”是“ěi”,而岩寺人则说“ě”。依我看来,老百姓们所说的“源头”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山势的走向和水的源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生活在一起,同走一条道,同涉一淌水,同办一件事,历经千秋万代,自然而然地在一个范围内就会形成一整套既统一,而又独特的交流方式。就拿上世纪中叶,迁往徽州的温州移民来说,他们定居下来后,对內始终说的是温州方言。但在与附近的人交流时,照样能说当地的方言。就拿郑村镇黎明村来说,从第一到第五村民小组的村民,平常从潭渡桥、郑村出入较多,说的就是带有温州口音的西乡话;从第六到第八村民小组的村民,平日从徐村、沙溪、富堨出入的机会多,说的就是带有温州口音的北乡话。另外,我认为,还有一层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水土”。“水土”不但是指自然环境和气候,而且还包括土地表面的水和土地中所含有的各种不同的元素。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由于交通的闭塞,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同外界接触较少,长期的、单一的、同样的饮食和保持不变的环境,养育着他们,使得他们的体内接收到一些类似相同的物质。相对地说,长此以往,也能使生活在这个区域内的百姓,在某些方面体内拥有一些相同的基因。所以说,有些长期在一个地方生活习惯的人,如果要他们出门到外地生活,起初,他们就会为“水土不服”而感到犯愁。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08: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语音
语音,即人们说话的声音,人们对方言的敏感性,首先表现在语音上。我们听一个外地人说话,或者到一个新地方去,一下就可以听出语音上的不同,哪怕是比较细微的差别也可以听出来,即使我们当时无法说出差别在什么地方,但从听感上马上就会明白对方说的话同自己的不完全一样,更不要说到一个互相听不懂话的方言区去了。两个方言区的人能否相互听懂对方的话,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语音差别的大小。汉字的字音可以分成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下西乡方言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一些什么重要的差别。

第一节    西乡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不同
西乡方言的语音与普通话比较,分歧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保留古音的程度和内容的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语音对应。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跟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比较,已经是大为简化了,而方言却保留了一些古音成分,这是显示方言语音特色的重要因素。第二、方言在发展的过程中,或因外来影响,或因本身的创新,形成了某些本方言特殊的音素,这是造成方音分歧,显示方音特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第三、音节结构上的不同也是导致方音分歧,形成方音特色的一个因素。既然有所分歧,那么就会有不同,从现在已搜集的有关西乡方言的材料来看,西乡方言的语音与普通话的语音大致有以下一些异同点:
一、声调上的不同。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普通话虽然也是四声,但已不是“平、上、去、入”,而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个声调。西乡方言则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六个声调,以“阴平声”、“上声”调音居多。柔美动听,以至于歙县民间流传有“宁可听西乡人相争,有不听南乡人讲话”之说法。笔者因不懂国际音标,故此本书在标音调时圴按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来标,为此书中会有过别字调音不十分标准的情况发生,请读者适当注意此种状况。
二、西乡方言有许多字的读音已与普通话相似或接近,如:社、欣、兴、笔、几、单、旗、开、松、财、竹、花、本、钵……。
三、大部分字都可以用“汉语拼音字母”来注音。
四、在西乡方言中,能用汉语拼音字母来帮助注音的汉语拼音字母里的声母有:“b、p、m、f、d、t、n、l、g、k、h、j、q、x、z、c、s、y、w等”19个,汉语拼音字母声母中的“舌尖后音”:“zh、ch、sh、r”在西乡方言中不採用。普通话声母中的“ńɡ(嗯)”音在西乡方言却仍然保留。
五、可採用的汉语拼音字母里的韵母有:“a、o、e、i、u、ü、ai、an、ao、ei、en、ia、ie、in、iu、ua、ue、ui、un 、ian、iao、uai、uan、ong、iang等”25个,比普通话少了:“uo、ou、uen、üan、ang、uang、eng、ing、ueng、iong等”10个。西乡方言语音里的韵母也有“四呼”:即沒有韵头,主要元音不是i、u、ü的“开口呼”;有韵头i或主要元音是i的“齐齿呼”;韵头u或主要元音是u的“合口呼”;韵头ü或主要元音是ü的“撮口呼”。韵母系统沒有鼻音尾韵而有鼻化韵,音色尤为平缓、温和。
六、普通话中用单元音“a”与声母“b、c、d、f、g、m、n、l”合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中“a”多数要变成双元音“ao”,如:“爸【bào】、差【cào】、打【dáo】、法【fǎo】、尬【gǎo】、妈【mào】、纳【nǎo】、拉【lào】”。但与“m、p”合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里有的则是变成单元音“o”,如:“马【mó】、怕【pǒ】”。与“h、k”合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里则元音保持原态不变,如:“哈【hā】、卡【ká】”。
七、普通话中用单元音“o”与声母“b”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里多数元音保持原态不变,如:“博【bǒ】”。与“m”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里“o”要变为单元音“e”,如:“摩【mē】”。与“f、p”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里元音“o”多数要变为双元音“ai”,如:“佛【fǎi】、泼【pǎi】”。
八、普通话中用单元音“e”与声母“d、l”合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里多数“e”要变为双元音“ai”,如:“德【dǎi】、泐【lǎi】”。与“n、t”合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里“e”要变为单元音“i”,如:“呢【nī】、特【tī】”。与“g”合拼成的字,在西乡方言里多数元音保持原态不变,如:“哥【gè】”,有一部分元音则要酌情分别变为“a、an、uai、o”,如:“革【gǎ】、格【gǎn】、割【guǎi】、阁【g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341002020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