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西溪人

推荐《歙县西乡方言》一书

[复制链接]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07: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溪村的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日,家家户户都得大扫除(除邪),吃粽子(纪念屈原刚正不阿),吃绿豆糕(祛火、消灾),大门上插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内服可作止血剂,又供灸法上用)和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形状像剑,可入药,也可作香料),以消邪祛瘟,保障平安。孩子们胸前佩挂樟脑香袋(红线编制,俗称“端午锦”),额上用雄黄粉写一个“王”字,房屋正堂悬挂钟馗像,全家请香火,立于像前请钟馗。
跳钟馗是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时的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按排在端午节这天下午举行。饰钟馗者,面涂青绿,口带长髯,头顶乌纱,足蹬草鞋,笸篮垫肚,畚箕挂股,外罩紫红官衣,手携宝剑或持朝官玉板。前有蝙蝠引路,后有黄罗伞盖,旁有酒坛侍者,鼓乐、鞭炮齐鸣,喧闹不息。该舞有《出巡》、《嫁妹》、《除五毒》等多种内容。体现了民众崇尚钟馗刚正不阿,除害降福的美好愿望。
舞龙也是一项民间舞蹈,由祠堂委派专人,提前几天用稻草扎条草龙,插上香火,挑选十余名壮汉于端午节这天夜幕降临后举行,这时锣鼓喧天,火龙一会儿腾空而起,一会儿曲线翻滚,势如翻江倒海,异彩纷呈。结束后为防火灾,象征太平,将火龙投入水塘。
跳钟馗和舞龙两项民间舞蹈均都是从社屋出发,遍及全村后告一结束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08: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感,即表示“太老师”的意思,并不是指京剧中“老生”这个角色的意思;
二、将“老”放在人名中的前一个字前,同样也是用以表达很尊敬的情感,如“建生”就叫“老建”。反之,如果“建生”两个字全用,叫“老建生”的话,则属贬义,带给他人的感觉将是沒大沒小,太没教养了;
三、“老”字还能重叠起来作为一些形容词的词头,但作为词头却根本不具有实在意义的成分,相当于“很”:如“老老高”、“老老大”、“老老长”、“老老粗”、“老老重”、“老老早”、“老老远”等。从前句所列举的七个词中,很容易看出,跟在“老老”后面的词根,其量变都是趋向有所进展的一面,对于与其相对应的反义,则酌情分别用“栳(lǎo)栳”、“鬘(mán)鬘”、“屁(pǐ)屁”、“懒(láo)懒”来表达,如“栳栳低”、“栳栳矮”、“鬘鬘细”、“屁屁轻”、“懒懒晏”、“栳栳近”等。只有“老老大”的反义词,倒是与众不同,其反义词是“点点大”,也许是由于“老老大”包含有“体积大”、“年纪大”双层意思的缘故吧!
四、“老”字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用法,那就是用在表达事物发展的程度上,比如说,烹饪时,火力太旺,把菜烧糊或烧过头了,习惯上都称“菜烧老了”,反之为“嫩”,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话:“俤烧叻鱼太老哩,嫩点就好吃哩”。煺猪毛时,如果所用得开水太多,而导致猪毛来不及刮,人们称它为“汤水做老哩”。
五、平日总有些人爱在人前倚老卖老,或者是在人前“充好佬”,得到的评价是:“看俤,老都老死哩!”“喏,俤老哩都不能再老啰!”
西乡方言还喜欢将“生”放在形容词前面来替代“很”的意思,如“生咸”、“生甜”、“生酸”、“生辣”、“生臭”,倘若再将“生”字重叠起来,其所表达的意念则更甚,这些也都是很特别的。
“几”字用在某些形容词的前面,也可以用来表示程度很深,很高,且语气中还带有一定的感叹,如“几高”、“几大”、“几坏”、“几好”。平常常这样说:“喏!嗯看,俤不请自到,有几好啊”!“几”字并且还可以和“多”字一起组成“几多”,表示程度更进一层,如“几多高”、“几多大”、“几多坏”、“几多好”。小孩搭积木,当搭得较高还沒倒掉时,他定会很自豪地告诉一旁的妈妈说:“妈妈!妈妈!嗯看,卬嗯个积木搭哩有几多高啊!”这也是普通话中所沒有的。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1 08: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词尾“头”与词尾“们”的运用
词尾是“头”字的词,在普通话里用得並不是那么广泛,一般只在某些名词的后面,作为构成名词的词素出现。如“砖头”、“舌头”、“看头”等。可是,在西乡方言中,“头”字作为词尾的情况特别多,且使用的范围也较广,其中有些在普通话中是不能帶“头”的:
1、名词素加“头”构成名词:斧头(斧子)、锄头、枕头、筷头、榔头(锤子)、钻【zǎn】头、龙头(自来水管上开关水装置、自行车把)、笼 头(套在骡马头上的皮条)、花头(花纹)、日头(太阳)、云头(云)、芋头(毛芋、马铃薯)、拳头、火头(炊事员、火焰)、锅头(锅台)、脓头(脓包)、风头(显示个人的才干、形势发展与个人的关系)、光头(不戴帽子)、滩头(水浅多石而水流较急的地方)、手头(伸手能拿到的地方、个人某时的经济状况)、肩头(肩膀)、罐头、源头(发源地)、班头(旧时政府当差的)、帮头(帮派)、行【xīn】头(道具)、脚头(脚步)、船头、汤头(中药配方、煺毛水的火候)、笔头(写字的技巧和写作的能力)、头头(领导)、猪头(脾气犟且固执的人)等等;
2、动词加“头”构成名词:听头(听)、讲头(讲)、说头(可谈之处、辩解的理由)、吃头(好吃)、望【mǒ】头(依靠)、姘头(非夫妇关系而发生性行为的男女)、转头(返程)、嬉头(嬉的感受)、来头(来历、来由、来势)、搞头(做)、盼头(可能实现的良好愿望)、光头(发型)、分头(发型)、佯头(领头做坏事)、管头(上级)、奔头(意向)等等,以及大部分他动词后均能加“头”;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2 09: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3、形容词加“头”构成名词、形容词:苦头(苦痛、稍苦的味道)、呆头(迟钝)、油头(调皮古怪)、由头(借口)、香头(佐料)、弯头(弯儿)、零头(零碎部分)、领头(带头)、光头(零蛋)、平头、圆头、方头、尖头、花头(花招、新奇的主意、奥妙之处)、滑【wǎ】头(油滑不老实)、滑【wǎ】头(滑稽)、龙头(领头)、兆头(预兆)、火头(怒气)、说头(时髦)、受头(滑头的反义)、大头、小头等等;
4、量词加“头”构成名词:尺头(尺寸)、张头(张数)、两头(斤两)、嘴头(嘴里、平日饮食)、个头、块头(个子)、房头(族内分支)、眼头(目标)、觉(gǎi)头(睡意)等等;
5、数量词加“头”构成名词:一角头(一角洋)、五块头(五块洋)、五间头(五间屋子的房子)、一把头(赌博用语,指一次,亦可说“一暨【jì】头”、“一下头”、“一回头”)、一日头(一天)、一年头(一年)、碗头(每碗)等等;
6、用作方位词的词尾:床头、脚头(与床头相反)、角落头、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边头(旁边)、顶头(尽头)、山头、地头(地边)、田头(田边)、路头(途径、门路、路上)等等;
7、本属泛称的东西缩小范围:担头(担子)、折头(折扣)等等;
8、表示某些东西是剩余的或表示次等货:豆头(豆脚)、豆腐干头(小块、不规则的)、布头、山芉头(不好锉的小块山芋)、粉丝头(碎粉丝)、萝卜头(很小的)、碗头(剩余的饭菜)、烟头(烟蒂)、柴头(柴未燃尽部分)等等;
9、表示时间的名词:早头(早上)、三朝头(第三天)等等;
10、骂人时用的“头”尾:小偷一直为人们深恶痛绝,如若被逮到往往会遭到一顿毒打,也许他们就天生长有一身不怕打的“贼骨头”,根本不把挨打当作回事,不思悔改,被打之后,遇有机会照样行窃。家中大人,在管教小孩时,倘若小孩“犟头犟脑”、“回嘴回舌”地不服气的话,大人便会瞪起“眼乌珠”,指着小孩大声斥责:“嗯个贼骨头,看嗯是骨头作胀哩吧!是不是想讨打”?也有说“贱【cěi】骨头”的,两词同样还都可用来指那些不自重或不知好歹的人,如:“嗯个贱骨头,卬心疼俤,叫俤嫑出去打工,俤颠倒颠还要数落起卬来哩”;
“瘌痢头”是骂头顶长有黄癣的人,不但模样难看,而且痒得相当难受,很受人歧视。旧时有生瘌痢的,还说有什么“瘌痢风水”,其实都是不讲卫生所至,不然,为什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生瘌痢的人就少了呢?该词可以用来喻指那些心狠手辣,不好讲话,鬼点子多,让人难以对付的人,如:“嗯个死瘌痢头,真难剃头,花色都花色死哩,叫俤上山,可俤偏要下田”;
11、还有一种奇特的,普通话中不存在的:米海头(完全整粒的米)、阁【gǒ】推头(楼梯口)、上横【wā】头(徽州人家中堂前的上首)、锅囱头(灶门前)、后门头(后门口)、称【qǐn】头(担子两边重量差不多重)、朝【jiǎo】头(盖在面上的肉丝)、鼻头(鼻子)、房头(房间里)、学堂头(学校里)、单位头(单位里)。
与“头”字相反,“们”字作为词尾的用场就比普通话小得多。在普通话中,把“们”附加在其它名词后面,就可以表示多数。而在方言中却不能这样,“们”作词尾得到了限制。相当于“们”的构形成分“人”,替代了“们”,使用范围远比普通话中的“们”小,通常只能用于人称代词后,组成卬人(我们)、嗯人(你们)、俤人(他们),而不能跟到指人的名词后面,沒有“学生人”、“同志人”的说法。那么,在西乡方言中,“们”在表示其它指人的名词复数时又是如何表达的呢?新文化运动以前,受传统的家族观念影响和交通的闭塞,“族人”、“父老乡亲”即便就是当今的“同志们”的代称,直到新文化运动后,传入了“同志”一词,继而才跟着外人有了“同志们”以及“们”字的用法。时至今日,这“们”字作为词尾表示复数仍不为西乡人所习惯,在表达指人名词的复数时,是在所指人的名词前加上“徕(哪)些”或“那点(些)”,如“徕(哪)些同志”、“那点(些)同志”、“徕(哪)些学生”、“那点(些)学生”,或者是用“大家”。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3 08: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6月13号入梅,“入梅”这天定在“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每年大约在六月十日前后,正徝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空气潮湿,衣物等容易发霉,故亦可称“入霉”,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梅季”或“五月杨梅”的开始,此时下的雨叫“黄梅雨”。“梅季”还是制作“酱脯(pú)”的好机会(俗称:遏酱),做出的“酱脯”毛长色黄,釀成的酱色鲜味美。据南京气象部门报道,今年入夏比往年迟11天,入梅也姗姗来迟!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4 09: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乡方言中一些常用的重迭词
在西乡方言中,重迭这一语法手段也用得相当广泛,有形容词重迭、动词重迭、量词重迭、名词重迭、象声词重迭等多种。现代汉语中很多形容词、动词、量词、名词、象声词都可以以一定的重迭形式出现在句子中,重迭后表示某种附加的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在西乡方言中,重迭的方式和重迭后所产生的作用,有许多处和普通话有所不同。下面就形容词、动词、量词、名词和象声词的重迭分别举些例子。
1、形容词重迭
形容词重迭大体上有单音自迭式aa(如“红红”)、单音形容词后加重迭式acc(如“红通通”、“绿油油”)、双音形容词迭字重迭式aabb(如“漂漂亮亮”“大大方方”)几种,它们都具有增强形容程度的作用。
1)、单音形容词的自迭式aa,在运用上还有独特之处,可以充当句子中的谓语。例如“俤叻面嘴红红哩”的说法,对译为普通话却不能说“他的脸色红红”,只能说成“他的脸色很红”。
2)单音形容词后加重迭式acc,是用来达到强化形容程度的作用,这类词有:青兮兮(微青)、白咪【mí】咪【mǐ】(白而不鲜)、雨豪豪(雨不太大)、言喽喽(唠叨)、溤堵堵(泥泞)、矮墩【dān】墩【dán】(矮而粗)、风悠【yē】悠【yě】(微风)、闭恨【hān】恨【hǎn】(闷热)、冷蒂【dī】蒂【dǐ】(有点冷)、苦哩【lī】哩【lǐ】(稍苦)、嫩孜【zī】孜【zǐ】(鲜嫩欲滴)、病嘶【sī】嘶【sǐ】(无精打采)、跌驴【lǖ】驴【lǖ】(寒酸相)、吓四【sí】四【sǐ】(畏惧)、痴号【hāi】号【hǎi】(呆板)、恶戾【lī】戾【lī】戾(凶恶的样子)、咸凜【līn】凜【lín】(稍咸)、好兮【xì】兮【xì】(相处不错)、哭栩【xǖ】栩【xǖ】(流泪而无声)、慢啍【tān】啍【tàn】(动作很慢)等等。在上面的这些重迭词中,大部分迭词中的迭字,前一个和后一个还要分别变为“阴平声”和“上声”(少数亦有不变的,也有变其他声调的),这就更加起到强化形容程度的作用,这是普通话所无法能比的。还有一种在前面加重迭式cca的,比起acc式来,形容的程度更强些,这类词有:笃笃下(最下面)、笔笔尖(尖利)、拍拍扁(很扁)、稀稀化(熟透)、拍拍结(板结)、屁屁脬(庞大而不结实)、生生咸(极咸)、嫡嫡亲(血统相同)、红红着(火苗很旺)、稀稀臭(很臭)等等。很明显,在表示“臭”的程度上,“臭歔歔”的力度就远比不上“稀稀臭”。再如“雪雪白”、“滚滚圆”、“冰冰冷”等等,都是以cca式表示形容程度到了顶点。此外,还另有一种特殊的单音形容词附加重迭式caa,即在自迭的基础上前加一个词根或单音词,构成类似主谓结构的多音形容词,如“壮辘辘”、“笔直直”、“雪白白”、“横醺醺”、“铁硬硬”等等,这类重迭式同样达到增强形容程度的目的,一般来说这两种重迭式在普通话里也是不大用的。
单音形容词的重迭中有一种“嵌音式”,是在单音形容词的自迭式中间嵌入一个表示附加语法意义的音,构成了aca的格式,同样用来达到加强程度的目的。这种重迭式在普通话中没有,如“走啊走”、“大啊大”、“肥啊肥”、“瘦啊瘦”等等,“啊”在这里是起到一种反复强调的作用,略带有一层表示怀疑和厌烦的口气,如例句:“俤家杀叻猪还要讲‘大啊大’,上起横樑来两担毛还不到!”能者多劳的“打”字也可以虚化用来作为“c”嵌到aca式中,如“直打直”、“稳打稳”、“明打明”、“实打实”、“空打空”等,同样也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4 09: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乡方言中一些常用的重迭词
在西乡方言中,重迭这一语法手段也用得相当广泛,有形容词重迭、动词重迭、量词重迭、名词重迭、象声词重迭等多种。现代汉语中很多形容词、动词、量词、名词、象声词都可以以一定的重迭形式出现在句子中,重迭后表示某种附加的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在西乡方言中,重迭的方式和重迭后所产生的作用,有许多处和普通话有所不同。下面就形容词、动词、量词、名词和象声词的重迭分别举些例子。
1、形容词重迭
形容词重迭大体上有单音自迭式aa(如“红红”)、单音形容词后加重迭式acc(如“红通通”、“绿油油”)、双音形容词迭字重迭式aabb(如“漂漂亮亮”“大大方方”)几种,它们都具有增强形容程度的作用。
1)、单音形容词的自迭式aa,在运用上还有独特之处,可以充当句子中的谓语。例如“俤叻面嘴红红哩”的说法,对译为普通话却不能说“他的脸色红红”,只能说成“他的脸色很红”。
2)单音形容词后加重迭式acc,是用来达到强化形容程度的作用,这类词有:青兮兮(微青)、白咪【mí】咪【mǐ】(白而不鲜)、雨豪豪(雨不太大)、言喽喽(唠叨)、溤堵堵(泥泞)、矮墩【dān】墩【dán】(矮而粗)、风悠【yē】悠【yě】(微风)、闭恨【hān】恨【hǎn】(闷热)、冷蒂【dī】蒂【dǐ】(有点冷)、苦哩【lī】哩【lǐ】(稍苦)、嫩孜【zī】孜【zǐ】(鲜嫩欲滴)、病嘶【sī】嘶【sǐ】(无精打采)、跌驴【lǖ】驴【lǖ】(寒酸相)、吓四【sí】四【sǐ】(畏惧)、痴号【hāi】号【hǎi】(呆板)、恶戾【lī】戾【lī】戾(凶恶的样子)、咸凜【līn】凜【lín】(稍咸)、好兮【xì】兮【xì】(相处不错)、哭栩【xǖ】栩【xǖ】(流泪而无声)、慢啍【tān】啍【tàn】(动作很慢)等等。在上面的这些重迭词中,大部分迭词中的迭字,前一个和后一个还要分别变为“阴平声”和“上声”(少数亦有不变的,也有变其他声调的),这就更加起到强化形容程度的作用,这是普通话所无法能比的。还有一种在前面加重迭式cca的,比起acc式来,形容的程度更强些,这类词有:笃笃下(最下面)、笔笔尖(尖利)、拍拍扁(很扁)、稀稀化(熟透)、拍拍结(板结)、屁屁脬(庞大而不结实)、生生咸(极咸)、嫡嫡亲(血统相同)、红红着(火苗很旺)、稀稀臭(很臭)等等。很明显,在表示“臭”的程度上,“臭歔歔”的力度就远比不上“稀稀臭”。再如“雪雪白”、“滚滚圆”、“冰冰冷”等等,都是以cca式表示形容程度到了顶点。此外,还另有一种特殊的单音形容词附加重迭式caa,即在自迭的基础上前加一个词根或单音词,构成类似主谓结构的多音形容词,如“壮辘辘”、“笔直直”、“雪白白”、“横醺醺”、“铁硬硬”等等,这类重迭式同样达到增强形容程度的目的,一般来说这两种重迭式在普通话里也是不大用的。
单音形容词的重迭中有一种“嵌音式”,是在单音形容词的自迭式中间嵌入一个表示附加语法意义的音,构成了aca的格式,同样用来达到加强程度的目的。这种重迭式在普通话中没有,如“走啊走”、“大啊大”、“肥啊肥”、“瘦啊瘦”等等,“啊”在这里是起到一种反复强调的作用,略带有一层表示怀疑和厌烦的口气,如例句:“俤家杀叻猪还要讲‘大啊大’,上起横樑来两担毛还不到!”能者多劳的“打”字也可以虚化用来作为“c”嵌到aca式中,如“直打直”、“稳打稳”、“明打明”、“实打实”、“空打空”等,同样也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4 09: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乡方言中一些常用的重迭词
在西乡方言中,重迭这一语法手段也用得相当广泛,有形容词重迭、动词重迭、量词重迭、名词重迭、象声词重迭等多种。现代汉语中很多形容词、动词、量词、名词、象声词都可以以一定的重迭形式出现在句子中,重迭后表示某种附加的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在西乡方言中,重迭的方式和重迭后所产生的作用,有许多处和普通话有所不同。下面就形容词、动词、量词、名词和象声词的重迭分别举些例子。
1、形容词重迭
形容词重迭大体上有单音自迭式aa(如“红红”)、单音形容词后加重迭式acc(如“红通通”、“绿油油”)、双音形容词迭字重迭式aabb(如“漂漂亮亮”“大大方方”)几种,它们都具有增强形容程度的作用。
1)、单音形容词的自迭式aa,在运用上还有独特之处,可以充当句子中的谓语。例如“俤叻面嘴红红哩”的说法,对译为普通话却不能说“他的脸色红红”,只能说成“他的脸色很红”。
2)单音形容词后加重迭式acc,是用来达到强化形容程度的作用,这类词有:青兮兮(微青)、白咪【mí】咪【mǐ】(白而不鲜)、雨豪豪(雨不太大)、言喽喽(唠叨)、溤堵堵(泥泞)、矮墩【dān】墩【dán】(矮而粗)、风悠【yē】悠【yě】(微风)、闭恨【hān】恨【hǎn】(闷热)、冷蒂【dī】蒂【dǐ】(有点冷)、苦哩【lī】哩【lǐ】(稍苦)、嫩孜【zī】孜【zǐ】(鲜嫩欲滴)、病嘶【sī】嘶【sǐ】(无精打采)、跌驴【lǖ】驴【lǖ】(寒酸相)、吓四【sí】四【sǐ】(畏惧)、痴号【hāi】号【hǎi】(呆板)、恶戾【lī】戾【lī】戾(凶恶的样子)、咸凜【līn】凜【lín】(稍咸)、好兮【xì】兮【xì】(相处不错)、哭栩【xǖ】栩【xǖ】(流泪而无声)、慢啍【tān】啍【tàn】(动作很慢)等等。在上面的这些重迭词中,大部分迭词中的迭字,前一个和后一个还要分别变为“阴平声”和“上声”(少数亦有不变的,也有变其他声调的),这就更加起到强化形容程度的作用,这是普通话所无法能比的。还有一种在前面加重迭式cca的,比起acc式来,形容的程度更强些,这类词有:笃笃下(最下面)、笔笔尖(尖利)、拍拍扁(很扁)、稀稀化(熟透)、拍拍结(板结)、屁屁脬(庞大而不结实)、生生咸(极咸)、嫡嫡亲(血统相同)、红红着(火苗很旺)、稀稀臭(很臭)等等。很明显,在表示“臭”的程度上,“臭歔歔”的力度就远比不上“稀稀臭”。再如“雪雪白”、“滚滚圆”、“冰冰冷”等等,都是以cca式表示形容程度到了顶点。此外,还另有一种特殊的单音形容词附加重迭式caa,即在自迭的基础上前加一个词根或单音词,构成类似主谓结构的多音形容词,如“壮辘辘”、“笔直直”、“雪白白”、“横醺醺”、“铁硬硬”等等,这类重迭式同样达到增强形容程度的目的,一般来说这两种重迭式在普通话里也是不大用的。
单音形容词的重迭中有一种“嵌音式”,是在单音形容词的自迭式中间嵌入一个表示附加语法意义的音,构成了aca的格式,同样用来达到加强程度的目的。这种重迭式在普通话中没有,如“走啊走”、“大啊大”、“肥啊肥”、“瘦啊瘦”等等,“啊”在这里是起到一种反复强调的作用,略带有一层表示怀疑和厌烦的口气,如例句:“俤家杀叻猪还要讲‘大啊大’,上起横樑来两担毛还不到!”能者多劳的“打”字也可以虚化用来作为“c”嵌到aca式中,如“直打直”、“稳打稳”、“明打明”、“实打实”、“空打空”等,同样也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09: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祠堂
一、从哪朝开始民间方许可建造祠堂?
《周礼》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而庶人祭于寝。”庶民百姓不得有庙,只能在家里祭祀。以其所居为之寝,藏神主于其间,后死者引魂归之。周朝以后的庙祀之制,天子、诸侯之祖庙为宗庙,而士大夫以下称家庙,即后世之祠堂。但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自朱熹著《家礼》,立祠堂之制,始称家庙为祠堂,然此时的祠堂仍受等级之限,不得僭越。至于合族允许建立宗祠,始于明代嘉靖时,也就是说,明嘉靖“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同姓从宗合族建祠“以奉其始祖、显祖、迁祖”才算合法。另外,古代祭祀时使用祭品也有严格规定:“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特牲,豕(猪),曰馈食。”而“庶人无常牲,荐取新物(当年收获的农作物)而已。”汪氏先人为了顺理成章地建祠,只好去京城求助,找其友人邵侍郎撰文驳斥,以正视听。邵侍郎在文中驳斥道:“不弄清姓氏就分不清同姓异姓,不写出辈分、官位,就显示不出长、幼、尊、卑。我们这样做,即使历经百代也能保证同性不通婚,这不正是遵循了先王的法制吗?”
二、祠堂的建造格式。
祠堂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以三进五间居多,亦有五间两进式布局(不包括前进下堂大门门套),大门门套后有一个大天井,两侧为庑。前进为享堂,享堂也称祭堂,是举行春秋祭祀仪式及族众团聚议事解纷之所和岁时张挂祖宗容像、团拜分胙之厅堂。寝堂为后进,是安放祖先神位之所。族内亦有女祠,不过大都是男女共祠,设在男祠后进,专供女主神位。女祠一般不单独举行集体祭祀活动。祠内还设有附属用房数间。祠堂一般进深33米,开间25.5米,祠前还有广场,全部占地约2000平方米左右。明朝和清朝建的祠堂,各有不同,最为明显的区分是墙体,明朝是斗墙,中间灌有泥土,而清朝的则是用桐油石灰砌的鸳鸯墙体。
三、宗祠与支祠的区别。
宗祠乃祭祀本族始祖、迁祖和其下以德、爵、功著称者;支祠则祭祀本支祖宗,规模和档次兼大为不同。
四、宗祠的用途。
祠堂是封建宗法制度下,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同时也是族长行使最高权力的处所。祠堂由司祠(即族长)和襄事三人共同管理,连管四年更换一次。祠堂长年难得开门,每年春、冬季月(一季的第三个月)朔日(初一日)大门洞开,举行祭祀。通族咸至,子孙8岁以上者都得参加。春祭先祖,冬祭始祖,正月十八日是汪公大帝华公的生日,同样也要前去祠堂祭祀。祠堂给每丁发放米粉制作的蒸糕、手桃若干,对此族人都深信为自己合法权益之所在,不可剥夺。权益之所在是得到了祖宗的认可,得到了祖宗的庇荫。对于那些违犯族规祠约而又屡教不改者,祠堂也要开门公开处置(族内称“开祠堂门”),连同其后辈一起逐出汪家祠堂大门,永不为族人。生未入祠,死未归宗是汪氏族人最大的忌讳,意在使所有的族人共同体会到大逆不道者之结局。祠堂这一组织形式,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安邦治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祠堂拥有祠田(大多数为族人所捐),归祠堂收租,每年以平粜的方式卖给族人赈灾济贫,其收入除缴纳国课、水利、祭祀等项开支外,主要用作周济族人,赡养鳏、寡、孤、独四穷及残疾等人的生活。有时经济也要发生赤字,便由司祠出面,召集襄事共同商议,“条具简章,开祠集议,当经族众一致赞成议决”方可另行向族人摊配丁捐。丁捐男女有别,男为全额,女为减半,“赤贫、毫无职业者可不出丁捐,惟理主时须供奔走,服劳之役不得置身之外。”“丁捐以外有愿出幼丁捐者,听(任凭的意思)。倘有特别捐助,过五元者,由宗祠颁给本人终身春秋两祭坐胙一股;过十元者,由宗祠颁给永远功绩,胙筹一股;过二十者,由宗祠颁给永远功绩,胙筹双股,以昭激。”对于那些有能力而不愿捐者,“公议停其本人终身应得之胙外,如遇进主、入祠概照向章倍缴主资,以示惩罚。”且各项开支定时详细公布,各部门负责责任到人。
旧时宗族观念极强,只有儿子、孙子方能继承祖业,名为不断“香火”。为此没有儿孙的则必须想方设法在本族子弟中寻觅合适人选为后继承“香火”,外族不行,更不同意入赘,还不可逾越辈份。承出继双方必须共同出具协议字据,交祠堂注册方为生效。有些如果是长兄向弟弟家过继的话,弟弟为表诚意,往往会将自己的长子出继给兄长为后。大多数都是由承继方看中谁过继谁。倘若兄弟两家只有一家有儿子,有些采取的措施是“兼祧”,即一个儿子同为两家所有。
西溪汪氏氏族实行倒族长制,族长在族内具有很高的威信和权力。倒族长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辈份要长;第二要年轻;第三要有学问、有胆识;第四为人正派,肯为地方办事。辈份越长,资格越老,相对来说也就树立了族长的绝对权威。年轻人思路敏捷,处事大公无私,不讲情面,干脆利落。年轻人年纪尚轻,如能博得众望就能继续连任,使得对宗祠管理更加有经验。西溪“忠烈祠”有一支“族长门”,便是始迁祖“人鑑公”最小的孙子焕文公一支的后人。
另外,族长还要处理族中一些其他大小事物,不过都不会到祠堂受理。
    五、祠堂前的石狮。
一般出过达官贵人的祠堂前都塑有石狮。雄狮左蹄下踏着一个球;雌狮其右蹄下还踏着一只小狮。雄师的球,既代表权力,又是统一寰宇的象征。小狮象征子嗣昌盛,祥和太平。凡一品官员所陈列的狮子的狮头有十三个疙瘩,人称“十三太保”,每低一级要减少一个,七品以下不准陈列狮子。狮子盘踞的石座一般正面刻瓶、盘及三支戟,借其谐音象征“平升三级”。右面刻有牡丹和松柏,象征“富贵长春”,左面刻“文房四宝”,象征“文采风流”,背面刻“八卦太极图”,象征镇妖治邪。石狮高丈余,俨如守护祠堂的卫士,威武无比。

32

主题

512

回帖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08: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示“导致结果自己害自己”的“自害自”等等。这种自迭嵌音式的单音形容词,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仅限于方言中使用,在普通话中却不能用,如方言中经常用的“专门专”和“特(tī)会(wǎ)特(dǐ)”,在普通话里却说“经常”和“故意”。
3)、双音形容词的重迭以aabb“迭字式”的形式居多,通常用以表示形容的最高级。例如“漂漂亮亮”(也就是很漂亮)、“东东搭搭”(就是很不上理路)、“稳稳当当”(形容极其稳重,且又妥当)、“零零散散”(比喻相当分散)、“窸窸窣窣”(1、喻义非常细小的声音;2、还可以引伸为陷于琐事,很不容易走出家门)、“老老实实”(喻义十分老实)等等。
双音节形容词的另一类重迭方式是嵌音重迭式,最普遍的是“前略式迭词”acab,大多带有贬义的色采,有不少还能作为成语。例如“蹭死蹭活”、“行哩行鏊”、“懊里懊糟”、“拗起拗倒”、“邋里邋遢”、“折磨折孽”、“缩头缩脑”、“算筋算骨”、“当着不着”。另外西乡方言还有abcb式和acbb式两种重迭式,在句子中同样也起到“acab” 式的作用。例如“气咻哈咻”、“七搭八搭”、“云里雾里”、“痴不呆呆”、“跌股啰啰”、“笨不号号”、“朱砂式式”、“俏怪丽丽”。
2、动词重迭
现代汉语各方言普遍存在着动词的重迭式,普通话单音动词重迭后,一般都表示动作行为的短暂或尝试一下的意思,实际上是“a―a”式的省略。例如“走走”相当于“走一走”,“看看”相当于“看一看”。
西乡方言在单音动词重迭的用法和意义上跟普通话有所不同:
1)、重迭后可以表示动作完成的进行体。如:
    西乡话:打打扑克再走。
普通话:打了扑克再走。
    西乡话:信寄寄就来帮嗯。
普通话:寄好信就来帮你。
2)、重迭后可以表示强调的意思。如:
    西乡话:门关关好!
    西乡话:地扫扫干净!
上面这“门关关好”比起“门关好”来就更含强调的意味。这类动词重迭的句子都是祈使句或命令句,对译成普通话一般要用“把字句”。如“把门关好”、“把地扫干净”等。
此外,单音动词重迭aa式还可以用来表示动量的强化。如“卬把钱囥囥起来”的说法,“囥”是“藏”,即“全藏起来”和“藏的隐蔽一些”的意思,强化了自己对钱所持有的态度。又如“快去把头剃剃”的说法,含有一层“头发太长,早就该剃”的意思,表示了范围的扩大。
双音节动词的重迭与普通话一样,用abab的达到了加强语气的目的。另外还有许多单音形容词的自迭嵌音式,例如:在方言中表示“总是、反正”的“理外理”、表示“松散、不紧凑”的“撑跟撑”、表示“匆促”的“临时临”、表示“反复重叠”的“重上重”、表示“各自为政”的“各管各”、表示“自己人捉弄自己人”的“鬼弄鬼”、迭词式来表示动作行为的短暂和尝试性。例如“研究研究”、“考虑考虑”、“征着征着”(慎重考虑)等等。双音节动词还有不完全重迭式aab,也用以表示动作的短暂或强化。例如“打打听”就是“打听一下”的意思,“了了解”就是“了解一下”的意思。“佩佩服”就是“很佩服”的意思。还有“走走开”(很快离开)、“跑跑塌”(故意迴避)等等。
3、量词重迭
单音节量词能重迭,重迭之后含有“每”的意思。如:
“根根”、“凼凼”、“回回”、“个个”和“条条”分别是“每根”、“每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341002020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