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双子客

谱牒纵横谈

[复制链接]

42

主题

1012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23: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承前)


                                                            家谱的现状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家谱也和所有与家族有关的东西一样,被赋予了封建色彩。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不要说续修家谱,就连家谱的收藏也成为一件不应该和不允许的事。这种状态持续了几十年。直到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广大群众被压抑了几十年的宗族意识又开始萌芽。于是,在某些农村,在某些沿海地区,开始有人陆续修坟、祭祖、续修或新修家谱。到了九十年代,续修、新修家谱之风开始普及和盛行,这其中除了前文说的家族意识在起作用外,海外华侨、华人回大陆寻根问祖,政府主持的新修地方志的工作,理论界对旧谱评价的提高和不断有旧谱、名人家谱得以影印出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加上大环境的日益提高,新修、续修家谱也就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行为。

        由于家谱是一种家族性和私秘性很强的文献,修成之后又基本上是自行印刷,家族内收藏,国家没有一个部门能够对此进行有效干预和管理,因此,民间修谱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二十年来,祖国大陆到底新修、续修了多少家谱,只能有估计,而没有统计,初步估算,应该有数千种之多。

        对新修,续修家谱作大致分析,可以归纳出下列特征:

        首先,在家谱类型上,除了传统类型仍占绝大部分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与新类型。一种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封面上印上“某世志”字样,而内文则直书“某氏宗谱”。第二种是以村志的名义,夹杂大量家谱资料。如浙江许多地方的村志,大多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述一村的自然、地理、经济、文化、教育、著述等一般情况,后一部分则以“人口编”或“世系编”为名,记录行传、世系、基图等家谱内容。家谱内容的篇幅远远超过村里一般状况的内容,实际成了家谱的曲折表现形式。第三种是以家族史的形式出现。第四种,以女性及其配偶与后裔为主的专谱。

       其次,编修者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修谱通常由族长或族内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人主持,现今的修谱者,在乡村通常是由一些辈分高、热心公益事业、有较高威望的人,还包括一些退体教师和基层干部;而城市则以高层文化人为主,也有一些前代修谱人的裔孙。近年来,随着修谱风气的普及和修谱市场的扩大,在很多地区,尤其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些专职修谱人——谱师。进入90年代,祖国大陆的家谱纂修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学会组织编写和企业的介入,由于人才和财力充足,这些家谱的内容与格式都有较大的改革与创新。


               (待续)

42

主题

1012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23: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承前)

         第三,经费来源发生变化。过去修谱,经费大致来自祠堂公产,家族成员公摊,按入谱条目、字数或领谱数目摊钱,自愿捐赠四个方面。如今来源主要是族人公摊、自愿捐赠、赞助和售谱书收入。
族人公摊与以往有所不同,有些家谱分为两部分:一为丁费,有的男女均收、每人至少2元,最多50元不等;二为学历、职称、官阶费。对一些特殊人物,如烈士亲属、政府五保户、90岁以上老人、残疾者及经济特殊困难者,可免交或少交。三为捐赠、赞助,均为自愿,并按金额大小给予相应的褒奖,诸如列入芳名录,分别给予名誉理事,名誉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称号,也可写简介。刊载本人或家庭照片,赠送家谱等。

        第四,修谱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县有时代感。一般以平等思想为指导,迎合时代潮流,提倡建设现代人伦的思想文化取向,发扬尊祖爱乡的传统精神,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男女平等,不分大宗小宗。世系排行中很多也是妻女同时入谱,如若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女儿,也作为世系传人纪录。此外,在很多谱中,养子、赘婿也能入谱。同时谱中还增加了许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常党、爱国爱乡、计划生育、遵纪守法等内容。

        第五,谱书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所修家谱,比较强调家族荣耀。因此,旧谱中的诸如序、跋、敕诰、判词、诗文等一般都照录不改。另处,也收录一些社会功德歌、劝善歌、劝学歌等普及性的宣传资料。当然,谱中最重要的还是世系,所占篇幅也是最大。而城市,则更重视历史、传承、迁徙等内容的考订和现状的描述。谱中常出现经济、创业录、家谱大事记、家族通讯录、家族影集、亲戚等。记录本家族在当今各方面和各历史阶段的基本情况,真实可靠。


        (待续)

42

主题

1012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23: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承前)

         
          根据社会学家冯尔康先生的归纳,如今的家谱,以下几个方面大致是不可缺少的:

①姓氏:说明姓源和姓义,近代家谱中重视程度超过古代;

②地望和区域社会;叙述家族居住地及其社会环境;

③移徙:永远居住一地的家族很少,而迁徙过的家族都非常重视家族的祖籍,迁移经过与历史;

④世系表图:这是家谱的主体部分,现在比以前有很大变动,男女平等是重要特征;

⑤传记和个人资料:登记家族中的名人、名媛或有嘉言善行的族人的传记等;

⑥坟墓:说明祖坟之所在,常常绘有祖茔图;

⑦祠堂:介绍祭祖及家族议事场所,也常绘成图;

⑧族规、家训、懿范;

⑨文献,收录族人的诗文或他族文人赞颂本家族的诗文、联赋等文献;

⑩统计表:类目众多,如家族人口统计表、世系检索表、家族大事年表等;

除了上述10部分之外,各家族根据本家族特点,也会增加一些相关内容。

第六,印刷出版发生变化。绝大多数是自行印刷,印刷方式有雕版线装、铅印、胶印等数种。印刷装订都很精美考究。


                (待续)

42

主题

1012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23: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承前)


           第七、仪式比之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谱成之后的颁谱仪式,更是热闹非凡,简直就是家族的盛大节日。届时,近邻远亲,十乡八村,外县、外省乃至海外宗亲,成百上千,汇聚一地,祭祖拜宗。领导光临壮威,族众轮流登台,旌旗花篮,鼓乐炮竹,舞龙舞狮。连续几日,宴开数十百桌。晚上是既放电影又请戏班,接谱的车队浩浩荡荡,十分壮观,其盛况远远胜过春节,元宵,简直就是家族的狂欢。通过这种方式,既显示了家族的凝聚力,也向社会展示了家族的力量。

         近几十年来,香港、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和西方的华人社会中,寻根、认宗、组织宗亲会、新修家谱已成为一股潮流,并且还有不断扩大和深入的迹象,其中尤以台湾最为活跃。
         台湾地区家谱纂修与祖国大陆相比,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比如,在纂修方式方面,就有家族自行纂修,聘请专业人士纂修、祭祀公业主修、宗亲会倡修、学者协修、出版社代修以及两岸族人联合纂修等多种形式。
         在台湾地区,不仅从祖国大陆去的家族注意修谱,就是原住民现在也开始重视修谱。同时,两岸合修家谱的现象在增加。另外,在新修、续修家谱中,还有一类异姓联宗谱。 如今台湾地区修成之谱,内容一般都较丰富,印刷也很精美考究,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宣纸线装本,更多的是精装彩印本,体例也趋向现代化。


            (待续)

42

主题

1012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22: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名人论谱

程  子:管摄天下人心,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明谱系,立宗子法。又曰:宗子法废,后世谱牒尚有遗风,谱牒废,人家不知来处,世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也。

苏老泉:太上立德,次立功,其次立言,谱牒者亦立言之一端也。又曰:人家三世不修谱则同小人矣。又曰:三代不修谱为不孝,苟世世修之则无混认之失矣。

黄山谷:世之有氏为族者,徽有谱载其所自出,考其所由分。世益远族益繁,必至不相维系,昭穆之辨淆矣。作谱须要明白,知某祖某处分来,某祖某处分去。枝联脉系方才是   谱。

欧阳永叔:族之为言簇也,尚夫聚而有别;姓之为言生也,本其所自生;氏之为言示也,示其所自分。别其聚,源其生,究其分,此谱所由作也。

朱  熹:古者大家小族之法圣人,所以叙天伦敦教本也。而谱牒尤宗其法。谱所载干枝疏畅,昭穆秩然,亲疏遐迩灿然可考。为之子孙者胪是谱而观之,则木本水源自不可泯,而尊祖敬宗之心亦油然而生矣。

邢  凯:上古三皇皆以氏称,至伏羲以下始有姓。伏羲姓风,神农 姓姜,黄帝姓公孙,尧姓伊祈,舜姓姚,禹姓姒,殷姓子,周姓姬。春秋战国与周同姓者,曰鲁曰卫曰晋曰郑曰曹曰蔡曰燕曰吴。其与周异姓者,曰齐曰宋曰陈曰楚曰秦。其后散居四方,支分派别,不可一一寻究。世远人繁居住星散,虽同姓亦不相识,况又恃富贵而与贫贱远者,少凌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逆效顺,人之道也。

陈北溪:谱系者,人身之根本也。根本不明,则混乱无据。或妄其姓而冒,或妄其人户以贯,或溷其宗枝。向异骨汉婿而混于刘,以狄种宋邪而附李属籍也。

游默庵:人之生始于父母,推而大之,世数虽遐,皆同一气,谁无恻隐之心,霜露之感,特未之思耳。宗法既坏,士君子无地以致其亲睦之意。独有谱牒一事,犹能合宗族收流散
        也。

曾南丰:世家大族不可无谱。若非仁孝君子,谁能兴怀于此。

王十朋:凡作谱牒者,为祖宗子孙计。人家有谱则知祖宗所自出,子孙所由分。

胡玉峰:甚矣,谱牒之不可不作也。谱牒作则昭穆有序,而疏戚不遗。否则百世之下族愈繁而谊愈薄,则喜不庆忧不吊,不以至亲相视为途人者鲜矣。

庄有恭(清协办大学士):修谱有“五善”:“本祖德也。亲同姓也,训子孙也,睦故旧也,又有其大焉者,则报国恩也。”
                                                                                                             (录自《毗陵庄氏族谱》卷首《序》)

王大良:谱牒的作用是:“收宗族,厚风俗,定世系,辨昭穆,别亲疏。”
                                                                (录自《姓氏探源与取名艺术》)

孙中山:《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民具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应妥加利用。依我看来,中国国民和国家结构的关系,先有家族再推到宗族,然后才是国家。合中国四百大姓之家族,即可成一最强大之民族。
                                                             ——公元1905年在日本同盟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搜集家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条件。
                                                                                                 ——公元1958年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

易熙吾:在《家族谱牒新例》中讲近代族谱的功能有十点:一为“文献”,即家谱可备史料之用;二为“怀旧”,含有追远敬宗之伦理意义;三为“鉴古”,于国于家,可鉴往知来;四为“遗传”;五为“优生”,由此两者皆可看出民族之兴衰;六为“户口”,可证人口增加之比率,及生命统计;七为“社会”,可反映当时民族心理,风俗情形;八为“后嗣”,以防乱宗;九为“移民”,有关史地;十为“用宏”,如合各家谱之资料统计之,则所知必大。

42

主题

1012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22: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部门对家谱的论述

        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挖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摘自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1984年11月20日国档会字[1984]7号《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业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摘自文化部办公厅2001年2月7日办社图函[2001]29号《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

42

主题

1012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22: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晋成帝咸康诏天下索诸谱淮安候汪旭上谱表  

        臣旭上言:臣等千载有幸,奉诏品量,分别姓氏。臣承黄帝之后,玄嚣之裔,周武王弟周公旦鲁伯禽之后。至成公次子汪,封候、食邑颖川,臣四世祖文和,汉建安二年为会稽令,因渡江而家焉。子孙遍布诸郡,无不簪缨。以臣无功蒙用,领授护军司马、丹阳太守、淮安候,食二千户。索臣由来,谨治旧谱婚宦职状,诣阙拜表以闻。

                                                     晋尚书著作郎袁彦叔上汪氏谱表   

        知谱臣袁彦叔诏品入曰:臣读汪氏谱云,承周之苗,伯禽之胤,成公黑肱支子汪候之后也,谥命族姓。观经传子史,实是不虚。汪锜、汪量,名宦周秦;汪胜汪晃,德超汉世。显著风烈,品流汪氏,可证纲宗胄族矣。谨拜表以闻。

                                                    隋英发王汪华遣铁佛上奉籍归唐表

        乾坤幸运,帝王有真。据地利之善便者,当思天命之攸归。臣本田家,强起山谷,不忍盗贼,戕害生民。遂率一方相与保聚,伊图左右,率属归心。故能镇伐室奸,赈安境土,抚养黎庶,以俟定一。今闻应天受禅,革命肇基。敢令宣城长史汪铁佛奉表以闻。

                                                    唐越国公汪华复上谱表

        臣华言:臣上奉明诏,责臣家状姓谱,齐贵贱之由来,品源流之优劣。德懋懋宫,功懋懋赏。臣伏阅旧谱,分封创于姬旦,得姓始于汪候。枝叶相承,代膺簪拔。或腾芳周室,或著美秦朝。冠冕蝉联,悉称良最。暨汉建安之岁,臣十三代祖文和,膺荣墨绶,治任会稽。遂迁江左,牧守建抚之荣,令书握兰之望。源流不忒,代次无颖。如臣何功,蒙恩再锡信圭,受左诩卫白渠府统军,以备宿臣。臣今谨缮写一通具婚姻职状,进表以闻。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13127
发表于 2010-12-25 11: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先生辛苦了,这篇纵橫谈抵得上一部谱牒百科全书!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55

主题

3544

回帖

11万

积分

纪念会员

不管成功与否,曾参与了,就不至

积分
113034
发表于 2010-12-30 22: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7楼亮翁于2010-12-25 11:53发表的 :
老先生辛苦了,这篇纵橫谈抵得上一部谱牒百科全书!

这篇纵橫谈抵得上一部谱牒百科全书!
                 同感!行您学习!

151

主题

3512

回帖

10万

积分

天使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

积分
106455
发表于 2010-12-31 09: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一部谱牒百科全书!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341002020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