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人
发表于 2016-6-17 09:37:14
“每回”、“每个”和“每条”的意思。
4、名词重迭
名词重迭一般大致相当普通话里加“子”或“儿”,西乡方言能夠重迭的普通名词沒有普通话多,重迭一般都是用在对亲属的称呼上,偶尔也用在小孩和幼小的动物上,例如:
嫚【mān】嫚【mǎn】(西乡话)——小孩和人物画(普通话)
朝【jiāo】朝、奶【náo】奶【nào】(西乡话)——祖父、祖母(普通话)
蟢【xī】蟢【xí】(西乡话)——蟢子(普通话,蟏蛸的通称)
蛛【jǖ】蛛【jǚ】(西乡话)——蜘蛛(普通话)
5、象声词重迭:表示声音的连续,但也有重迭后变成名词的现象发生,这是与普通话所不同的,例如:
喌【zō】喌【zǒ】(西乡话)——鸡(普通话)
吁【yū】吁【yú】(西乡话)——小鸭(普通话)
西溪人
发表于 2016-6-18 09:13:43
西乡方言词汇中的一些主要语法特点
各地方言都存在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词语,这些词语只有生活在本方言区或附近的方言区的人们才能领会,与普通话有着明显的差别,足以表现本方言在词汇上的特色。西乡方言也不例外,归纳起来,表现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一、形同义别
千百年来,西乡方言中的某些词语与普通话发生了不同的词义变化,形成了一些同词异义的现象,反映了词形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灵活性。常见的词义变化有以下几种:
a、词义扩大:
在方言中有些词用来兼表与它相关的另一种事物,形成同一词语在方言中涵义较广,而在普通话中涵义较窄的情况。例如:
“吃”一词语,西乡方言兼指“吃饭、吃酒、吃烟、吃茶”(本书另有专门介绍“吃”字的文章),在普通话里词义范围就小得多,只能说“吃饭、喝酒、抽烟、喝茶”;
又如“鼻”一词语,方言兼指“鼻头和鼻涕”,“流鼻涕”就叫“流鼻”,普通话就不行;
又如“养”一词,除了能用在表示供给、饲养或培植、生育、抚养的、使身心得到滋补或休息、养护、留长、扶植等方面外,另外在西乡还有一层“蓄留”的意思,如:“旧时文人使用有盖叻月瓦【砚台】,用后,月瓦里都要养点水,嗯哩做,盖上盖后,磨好叻墨就不容易干塌”。
再如“出门”一词,西乡方言不但指离开屋子到外面,而且还用来指去离家很远的外地(例句:卬准备要出门,上海姨婆打电话来哩),普通话就不含这层意思。
再看“便衣”一词,在普通话里专指身着便服执行任务的军人、警察,而在西乡方言里却能兼指旧时人们所穿的布扣子衣服。
还有“饭碗”一词,除指职业和吃饭用的碗外,还指吃不完剩下的饭食,如人们常说:“嗯叻饭碗是冇人帮嗯吃叻!”亦有“碗头碗脚”的说法。
还有“过门”一词,乍一看意思很简单,其实它有多种含义。在普通话中除指女子出嫁到娘家外,还指唱段或歌曲的前后或中间,由乐器单独演奏的那部分,具有承前启后的乐谱。在西乡方言中该词除拥有上述意思外,还被用来形容某件事发生之中的前后过程,有人常说:“嗯包的下这个工程?里头叻过门关节多嘞!”这里的“过门”指交往中的手腕和门道;又如:“嗯门手艺很复杂,其中叻过门诀窍难掌握。”这里的“过门”又是指手艺操作的整个过程;还有一种说法:“我不过是从他那儿找个过门而已!”这里的“过门”却是指有碍情
西溪人
发表于 2016-6-19 08:05:13
面,敷衍过场的意思,也指借此当个理由的意思。
“面”,西乡方言的是指“面条”(例句:卬到饭店里吃面)和脸(如:洗面),而普通话却可兼指面粉和杂粮的制成品(
b、词义缩小:
同一个词语在方言中所包含的词义比普通话要小,形成方言词义较窄、普通话词义较广的情况,例如:
“面”,西乡方言的是指“面条”(例句:卬到饭店里吃面)和脸(如:洗面),而普通话却可兼指面粉和杂粮椒面儿的制成品(小米面、玉米面),儿化音后还可以指碾成粉末的东西(胡椒面儿、辣);
“水”,西乡方言用来专指“冷水”(例句:卬到嗯家讨口水喝,涫水【开水】卬怕铄【sǒ即烫】),词义范围比普通话窄。
c、词义对換:
方言与普通话同一词形,但词义恰好对换。例如:西乡方言说的“房”,普通话却说“屋子”,西乡话“到房里去睡觉”,普通话却说“到屋子里去睡觉”。西乡方言说的“屋”,普通话却说“房子”,西乡话的“做屋”、“买屋”,普通话却说“造房子”、“买房子”,词义正好相互对换。
d、词义转移:
有些词语本来是共同的,但在方言中词义却已转化了,且转化后已使人感到与这个词的原义难以联系。例如:
西乡人常用“卬又不是跟嗯做冤家”中的“冤家”,来表示普通话中的“吵架”。
词不达意,“跑”可替代“走”出现在句中。如:“吃哩冇事东跑西跑”。
又如“得意”一词,西乡方言中是指小孩或晚辈在父母或长辈面前撒娇,如:“嗯就只晓哩在老子姆面前得意”!而在普通话中“得意”一词的意思又是指称心如意,且一般所指人骄傲自满时的形态。在平日口语中,“得意”一词又常在谦辞中用来询问对方在何地干什么工作,如:“请问您在哪得意”?
二、义同形别
词义相同而词形有别,即同一概念或事物在不同方言中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是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最主要的表现,这种同义异词的情况,在西乡方言中同样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反映出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a、词义相同,构词词素颠倒或词素部分不同的:同样的概念或事物,利用共同的词素而在构词方式上有所不同;或在共同词素的基础上有所改变、有所增删。这种词义相同、词形有别的现象又有几种不同的类型:
(一)词素相同,次序颠倒的,例如:
闹热(西乡话)——热闹(普通话)
鸡公(西乡话)——公鸡(普通话)
鸡姆(西乡话)——母鸡(普通话)——鸡【jī】娘【niě】(温州话)—— 牝【pǐn】鸡(西乡话古时称母鸡)
欢喜(西乡话)——喜欢(普通话)
连牵(西乡话)——牵连(普通话)——连带(温州话)
来往(西乡话)——往来(普通话)
过将(西乡话,表示事情已经过去)——将过(普通话)
(二)词素部分相同、部分不同的,例如:
时常(西乡话)——常常、经常(普通话)
伯爷、叔爷(西乡话)——伯父、叔父(普通话)
西溪人
发表于 2016-6-20 10:17:29
竹床(西乡话)——凉床(普通话)
电驴(西乡话)——电瓶车(普通话)
艴【fù】面嘴(西乡话)——板面孔(普通话)——泛面孔(温州话)
讨老婆(西乡话)——娶媳妇(普通话)——讨老迎客(温州话)
裤脚(西乡话)——裤管子(普通话)
衫袖(西乡话)——袖筒(普通话)
代乳粉(上世记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西乡话)——奶粉(普通话)
(三)附加成分的有、无及附加成分的不同,例如:
妮妹(西乡话)——妹妹(普通话)——阿【ǎ】妹【měi】(温州话)
筷(西乡话)——筷子(普通话)——筷【kuā】儿(杭州话)
鼻头(西乡话)——鼻子、鼻孔(普通话)
还有附加“老”、“生”、“添”、“几”、“子”、“头”等一些词的现象,另有别的章节介绍,这里就不再予以重复。
b、词义相同、词形完全不同的。这方面的现象很复杂,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创新: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断有所创新,产生了许多与别的方言不同的特殊词语,这种词语的创新,从来源上看,主要由于:
1、西乡方言在构造词汇时,使用一些独特的词素和构词方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批词义相同,而词形完全不同的同义异形词。例如:
过中、才着(西乡话)——之前、刚才(普通话)
之先、老早(西乡话)——以前(普通话)
日头(西乡话)——太阳(普通话)
遢邋(西乡话)——脏(普通话)——窝瘵【zāi】(温州话)
走动(西乡话)——往来(普通话)
渡(西乡话)——小船(普通话)
2、出于对事物的理解不一致,往往会从不同的意义联系出发,运用不同的造词原料和不同 的修辞方式,创造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同义异形词来。例如:
对事物的不同描写:
老鼠燕、天高鹞(西乡话)——蝙蝠(普通话)
竿帚(西乡话)——扫帚(普通话)——笊【zǒ】扫【sāi】(温州话)
对事物的不同比喻:
推班、瞎八(西乡话)——不好(普通话)——勿【fù】好【hǎi】(温州话)
还【wāo】灶(西乡话)——生气(普通话)
对事物功能的不同说明:
步蚤(西乡话)——咯【gě】蚤【záo】(歙县南乡话)——跳蚤(普通话)
木虱(西乡话)——臭虫(普通话)
子(西乡话)——蛋(普通话)——卵【lǎng】(温州话)
3、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客观环境需要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方言词语供人们交际之用。这些方言词语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反映出当地特殊的生活条件和风土习俗,如反映南方冰雪不分的气候特点的:
雪珠(西乡话)——冻雨(普通话)
雪糕(西乡话)——冰淇淋(普通话)
4、由于心理上的忌讳,为避免因同音字引起不愉快的联想,创造了一些独特的避讳语词。例如:加【gò】減【gáo】(西乡话)——指别人代为复诊(普通话)
看先生(西乡话)——看病(普通话)
(西乡话)——煎药(普通话)
不如适(西乡煎茶话)——生病(普通话)
西溪人
发表于 2016-6-21 08:34:47
5、西乡方言里也还有一些独特的同义异形词,让人确实难以探明其来源。这类方言词大都是为了反映本地区经济上、文化上的独特风貌而创造出来的。这些方言词或借用同音汉字来表示,或创造新的方言字来表示。例如:
味【wǎi】(西乡话)——核(普通话)
勒术【lǎi sǎi】(西乡话)——垃圾(普通话)
牌【bāo】(西乡话)——捡(普通话)
拱【gán】(西乡话)——倒扣、鼓起(普通话)
6、词义相同,但由于所表达的词的形式有着具体或抽象的不同,而变換相应词形,具体的变了词形,间接的仍用原词形。
脸:面嘴、洗面、面子(具体、直接到“脸”)
反脸无情、嫑脸、丟脸(抽象、间接到“脸”)
(二)继承:由于社会及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西乡方言里同样也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词语,或者可以说保留了古语词中某些现代普通话一般已不通行的用法。例如:
回【fá】(西乡话)——向不经商者暂借或购买物品(普通话)
勔【méi】(西乡话)——旋(普通话)
索【sǒ】(西乡话)——绳(普通话)
三)借入:1、方言中也还有借入英语的词语。例如:
水门汀(西乡话)——cement(英语)——水泥(普通话)
卡通(西乡话)——cartoon(英语)——动画片(普通话)
开司米(西乡话)——cashmere(英语)——毛织物(普通话)
派司(西乡话)——pass(英语)——出入证(普通话)
2、借入北方方言区的词语。例如:
俺婆、俺公(西乡话,借北方方言中的“俺”义)——外婆、外公(普通话)
3、喜欢在外国传入的物品名称前加“番”、“洋”一类的修饰词。例如:
“番茄”(西红柿)、“洋火”(火柴)、“洋油”(煤油)
4、借代“饿狗”一词来喻指人的贪婪。
5、借代“弃货”一词“被抛弃的货物”的本义,来喻指已损坏的物件,如“拖拉机的柴油机弃货(损坏)哩!”亦喻指事情办遭了时的懊恼心情,如“再弃货哩,拖拉机弃货哩,再夏定(怎么)耕田?”
西溪人
发表于 2016-6-22 08:17:57
三、合成词:
有些偏正式的合成词,修饰限制的成分在后,被修饰限制的成分在前,如:
菜蔬(西乡话用“蔬”来修饰“菜”后,就能泛指饭桌上所有的蔬菜。)
四、时间观念模糊:
在日常口语中,对于时间词的运用,不像普通话那样注重时间观念,如“早晨”讲“早饭”、“中午”讲“中饭”、“傍晚”讲“夜饭”。西乡方言以一天三顿饭的时间为概念,来表示早、中、晚,根本不考虑一顿饭所需时间的长短。再说世间有关吃饭的时间並沒有具体规定,能早能迟,能长能短。但是,尽管是观念模糊,大家却都能心领神会。
五、单音词比普通话多:
西乡方言单音词比普通话多得多。如“被子”叫“被”,“图章”叫“印”,“家庭”叫“家”。因为单音词多,必然同音词就多,同一个音节常常代表几个不同的词。
六、保留古汉语的词汇特点比较突出:
除上面所说的单音词多外,有些普通话已经不能单独作词使用的词素,在西乡方言中还可以单独作词用。如“爽快”的“爽”。有些在普通话中只有书面上才用的文言词语,在西乡方言中却还活跃在口语中,如“面”(脸)、“谷”(稻子)等。还有一些词,在普通话中古今词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西乡方言的口语中还保存古义。如“走”(跑)、“屋”(房子)、“雨盖”(雨具)。正是由于这些特点,西乡方言往往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西溪人
发表于 2016-6-23 08:01:58
七、概括性强:
在西乡方言中,有些词概括性很强,一个词往往能表示一个短句的意思,如“挑经货”一词,指的就是“到县城去挑人们平日经常要用的货物”。古时交通不方便,沒有车子,店内所卖的日常用品全靠肩挑。对于普通话中所说的“货郎担”,则称之为“卖经货仂”。
八、借代自然界生物的特点:
西乡方言有时往往要借代自然界生物的某些特点来造词,如“花暴里啦”一词,借用开放着的花朵,将花內的雄蕊(花药、花丝)和雌蕊(子房、花柱、柱头、花辮)所持有的各种颜色充分暴露在外这一自然景观,使人看到了花内雄蕊以及雌蕊所呈现出的各种不同颜色,继而达到了用该词来体现某些物体颜色多样化的目的,多属贬义,如:“俤一身着哩嗯哩花暴里啦,难看都难看死哩”。还有“花里花色”一词也是同样,借用花里面各种颜色的繁多,来喻指某些人的鬼主意多,不安分守己。
九、根据人们对客观规律存在的体验:
有些词是根据人们对客观规律存在的体验来造词的,如成语“干炒螺丝”,便是根据人们认为炒螺丝必须要加入适量的水,才能炒熟,炒出的螺丝方才上口这一体验;又如称月亮为“大大爷”,便是根据月亮“摆老资格”、“不遵守作息时间”、每月“不是迟到,就是早退”或“擅自旷工”,认为月亮不像太阳那样能“忠于职守”,而是太“老油条”,太“大爷”了,“大爷”一词的本义是指那些遇事不认真负责,慢慢吞吞、老油条,傲慢任性的人。
再讲“男女”一词,在西乡方言中别有风味,父母称自己的孩子为男女。如:“你家有几个男女啊?”、“男女多负担重”。人们是根据客观规律明摆着小孩中确实有男有女。而在普通话里,“男女”一词只是作为性别来解释。对于听不懂方言的人来说,往往会闹出笑话来。比如说,当有人问“你家有几个男女啊?”,也许你就会爽快地回答:“我家有两个男的、一个女的。”其结果是答非所问。
西溪人
发表于 2016-6-24 07:30:17
十、通过变音来美化词义:
1、用同一个字组词,能组成褒义词,同样也能组成贬义词,在普通话里不管是褒、贬义词,所用来组词的这个字的读音都是不会变的,可在西乡方言里却不然。比如说“缸”字能组成“水缸”和“粪缸”这两个词,但“水缸”是褒义词,而“粪缸”是贬义词。西乡人在这两词的发音时就有所不同,“水缸”讲“水缸【gõ】”,“粪缸”讲“粪缸【gǒng】”,这“缸【gǒng】”字的发音比起“缸【gõ】”字的发音让人听了觉得委婉多了,如果说将“粪缸【gǒng】”讲成“粪缸【gõ】”,那就觉得相当生硬,很不好听,使原本令人讨厌的“粪缸”更加令人讨嫌。而讲成“粪缸【gǒng】”,这里通过变音美化了词义,仿佛让人感到讨厌的程度要好些,这就是西乡方言的奥秘之处。
2、还表现在大人跟小孩说话时的发音上。人出于天性,视牙牙学语的小孩为心肝宝贝,每当跟他们说话时,总是那么轻言细语。与这种小孩说话,西乡方言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发音方法,由两个元音同时作韵母与声母相拼,比如说“手”和“脚”这两个字就是这样。“手”和“脚”这两个字,西乡方言平常大众化的发音是“手(xé)”和“脚(jǒ)”,一旦与三岁小孩交流起来这两字就变成“手(xi.e)”和“脚(ji.ǒ)”。当小孩的手伸到被外时,大人们便会说:“嫚,快把小手(xi.e)放到被子里。”当小孩有脚不走路要抱时,大人们便会跟他说:“嫚,你那双脚(jǒ)脚(ji.ǒ)拿来做什么用的?”还有说嘴是“嘴(jü)嘴(ji.ü)”,说围兜是“围(wai)围(wai.ng)”,说屁股是“股(gu)股(gu.ng)”,通过变音来体现出大人的爱怜之心。
西溪人
发表于 2016-6-25 08:41:42
第四章 词汇
各地方言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独特的词语,这些词语只通行在本方言区或某几个方言区,和民族共同语有明显的差别,足以表现本方言在词汇上的特色。与普通话不同的方言词,我们称它为狭义的方言词,下面我们介绍西乡方言词汇时,基本上都是指狭义的方言词汇而言。在介绍有些词汇时也穿插有一些语法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 一些常用的词汇
西乡方言中有不少词汇同普通话差别很大,尽管有些不太十分清楚它的写法,有很多则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原字,但是平日却时常用到它。虽然我没有这个能耐还其本来的面貌,但我可以根据我所掌握的资料,将方言中一些常用的词汇整理于后。在下面的内容中,方言词在前,普通话的说法在后。有些字为了便于认读起见,还注上了汉语拼音。
一、天时、地理、方位
山【sāo】山【sǎo】 小土坡 日头 太阳
末嘚 最后 阳坂【bā】 向阳山坡山
山旮旯 偏僻山区 发风 刮风
田畈 较为空旷的田野 山坳 两山间较平的地方
山垲【gǒ】 地势高而干燥处 田塅【dǎn】 面积较大的田野
阴坂【bā】 背阳山坡 田塝 田边土坡
巉【cáo】 陡 水圳【zǎn】 水沟
干塽 高处、向阳地 清早、清光早 早晨
界记 分界线 田堘【xīn】 田埂
边舷【xiē】 边缘 田岜【bǎ】缺 水田进、出水口
阴裴【bēi】 背阳的地方 打拍瓎【lǎ】 打雷
凌钉 冰锥儿 鬼风 旋风
朦【mān】朦雨 连阴小雨 打热闪 闪电
山槽【cāi】 山沟 讨饭宕 讨饭者集中居住地
山杠 山梁顶上 开坼【cǎ】 开裂
凼凼 小土坑 水凼 小水坑
窞【dó】 深坑 剅【hǎn】 堤坝下面排灌的口
晏【讹音:案】 晚、迟 屋宇 成套的住房
渡船头 渡口 嗯扎 现在
到夜 晚上 之先、先前 以前
头先 先前 快夜边【běi】 傍晚
落雪珠 冻雨 上昼【dǐu】 上午
日朝【jiào】 天天 虹【gǒ】 彩虹
反边 左边 下昼【dǐu】 下午
跟朝【jiào】 今天 睡在、落地 地方
顺边 右边 日朝【jiào】 每天
一夿【bā】、左近【jǐn】 附近 一大夿【bā】 一大片
日竿【gào】 白天
嗯个塝【bǎi】 地方 打飑【bǎi】 夏天的暴雨
西溪人
发表于 2016-6-26 08:31:13
二、 身体、动作、疾病
头脑壳 头 酒靥 酒窝
山中 后颈中心 眉梁心 两眼之间
臭齅【xǔ】齅 较臭 攒【zǎo】 溅
歪眼 斜视 花油 动物的肠油
太阳靥【yěi】 太阳穴 曚鸡眼 近视
面嘴 脸 尖梨斑 雀斑
麻瘩 麻子 嘴腮皮 嘴唇
泌吐 唾沫 后脑袋 后脑勺
口馋【sāo】 口水 坐牙 龊齿
牙齿仁 牙垢 眼前头 额头
瞳人 瞳孔 子舌 小口舌
睩【lě】 眼珠转动 鼻头珠【jǚ】 鼻尖
急佬 结巴 疼嘴 接吻
打艕 飞吻 龅【bǎi】牙 牙齿外露
打风车 头下脚上侧身翻 竖停停 身体倒立
调攲【jī】 调換睡姿 昉【fuǎn】 汗
手弥头 手指 打铳仂 独眼龙
脶【lē】 手指纹 手中搡 肘
脚后扽【děn】 脚跟 脚弥头 脚指
脚轱辘子 脚踝 脚弥头 脚指
脚轱辘子 脚踝 脚旮旯 脚指缝
茕骨头、脚同骨 小腿 齐栅骨 肋骨
头颈 脖子 赤背跞【lǐ】 赤膊
胴【dān】根、屁股眼 大肠头 屎、馁【něi 】 大便
西【xì】 小便 掇【dào】 双手拿
掆 端 抈【wěi】 折断
囥【kǒ】 藏 搡? 推
跌 掉、丢失 捭【bèi】 摔
抐【nǔ】 按 隑【gá】 站
粘 挨着 耕 钻
渡 漂清 緁【cǐ】 缝、纳
楺【nǐu】 使细树条弯曲 樛【jǐu】 使树木往下弯曲
车轵【jǐ】 车轴的末端 敨【tìn】开 把卷状物打开
哴【lǒ】 晒 晾【lǒ】) 阴干
风飔【sì】飔 凉风阵阵 毈【dó】子 孵不出鸡的卵
亥 拌、搅和 破柴 劈柴
担身体 怀孕 过麻 出天花
疻【zī】血 身上的紫血块 抽猪天 癫痫病
偷针 麦粒肿 阴眼【讹音“岩”】 眼睛内眍
疡痏【wěi】 淋巴结 大脚疯、发流火 血丝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