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25 05: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字在西乡方言里有三种发音:一、读“jīu”,如:长跑、周长、长矮、长工、长久、长处、长于(善于)等等。二、读“jíu”,是长辈和增大、增多的意思,如:长兄、长辈、师长、增长、生长等等;“长饭碗”一词的解释可又别具一格,这里的“长”并不是指饭碗只数增多的意思,而是说碗里面的饭吃不完,多余剩下摆在碗里,“长”字应读上声“jǐu”,早些年,粮食紧张,大人常责怪小孩说:“吃不完,嗯不能少舀点啊!长(jǐu)到碗里可不可惜?”还有一层意思,得先讲个故事。老冯的儿子壮儿,胖乎乎的,平日特爱吃面。有一次,替他爷爷贺八十大寿,壮儿别提有多高兴,早上吃了两个“盐茶鸡子(茶叶蛋)”、一碗“加头面”后还舍不得放碗,被站一旁细心的奶奶发现了,急忙说:“壮,还想吃哇?嗯赞人少,快去再‘长(jíu)’一碗。”壮壮还真的被奶奶给懵住了,面难道也会长吗?原来,出于对寿星的恭贺,西乡人吃寿面时如想吃第二碗,不要说“添一碗”,应说“长一碗”,这里“长”字又被当“添”字用,不懂西乡方言的人还真不明白在说什么呢!有关吃面的名堂还很多,面有“光面”、“大肠面”、“牛肉面”、“肉丝面”、“碗头面”、“烂污面”……等好多种,其中西乡方言又称“肉丝面”为“兆(jiào)头面”,将“肉丝”改称为“兆头”。旧时,百姓生活多为清贫,一年当中,除过年、做客和办喜事以外,是很难得吃上“兆头面”的。“兆头”即预兆的意思,而盖在面上的肉丝带给人的征兆又是若何呢?无可非议自然是有一种比面还好的预兆。当然,人们还更期盼着一年中经常能有这样的氛围,正因为“很难得”,所以总想有所许愿,有好兆头,于是将“肉丝面”冠为“兆头面”并非过分,能图个好兆头乃人之常情。众说纷纭,亦有人根据西乡人家中办大事,有早餐吃面的风俗习惯,称“肉丝面”为“朝(jiào)头面”,这里是以时间为概念,“朝”即代表早晨,根据这又将“肉丝”称之为“朝头”。另外还有如开始所说的“加头面”,它是根据肉丝是加在光面的上面、与光面不同的这一点,又可将“肉丝”称之为“加头”。确实,在西乡方言中,同一件事,存在有几种别具一格的解释的例子是很多的。顺便又来讲讲“烂污面”,烂污面就是在锅里放点菜,多煮一些面,加点油盐后仍放到锅里,让吃者自舀自吃,虽然味道比不上“兆头面”,但比较节省,既节省面,又节省“佐料”, 徽州人向来不宜用来待客。[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