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712|回复: 15

记忆中的父亲[原创]

[复制链接]

23

主题

14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580
QQ
发表于 2007-3-4 09: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总想写点关于父亲的文字,可一直没有动笔。其实父亲是自己最衷爱的人之一,从孩提到学童再到成家立业,父亲领着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扶养长大并培养成人,直到娶妻生子。那种血缘亲情,无数个记忆中的镜头时常浮现于眼前、回荡在脑际。每当铺开纸时又无从下笔,不知从何时何处写起。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欲望愈加强烈。
      今天是中秋节,是月圆人团聚的日子,而对于我来说,十三年来的每一个中秋节都是伤感的。十三年前的今天,父亲在田间放牛途中突发脑溢血,没有留下半句话,十二天后离我们而去。其时,最小的弟弟刚参加工作一个月,正当全家生活日渐趋好的时候,父亲却突然的、永远的离我们而云了。
       父母共养育我们姐弟5人,两个姐姐分别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嫁人生子。由于父亲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再加上生活的窘迫,她们没有跨入学堂门一天,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是父母后来的一块心病。而我与两个弟弟,最少也读完了高中,我和小弟都跃出了“农门”,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父亲在世时最大的安慰便是让儿子都读了书,有了自己的前程。
       记忆中的父亲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无论在生产队还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与人相处从不争高斗低。老屋原先在离村子很远的汪家坳,后来搬出。选屋基场时,父亲只要了一块坡地,硬是带着母亲和姐姐,一锄一筐地挖平才建新屋的。日常生活中,邻里相争、孩子打架,父亲总是首先批评教育自己家的人,即使有理也从不找外人理论,还经常给我们讲老家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总是说那首永不变更的家书“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种处人为事的方式,至今一直影响着我们,虽然忍得了很多一时之气,省了不少是非,但也措伤了很多锐气。
      记忆中的父亲又是一个做事有板有眼的人。他一生事农,田间地头的活门门精通,而且从不落人身后,并称得上一丝不苟。劳动中经常教育我们:插秧如写字,一定要横平竖直,这样秧苗才能充分接受阳光雨露;锄草如绣花,不能丢三落四,更不能损坏庄稼。父亲没有专门投师学艺,却自学得一手木工绝活,打家俱建房屋样样在行。两个姐姐的嫁妆如梳妆台、提桶、木盆等,都是父亲一锯一刨做出来的,同龄姐妹们很是羡慕,婆家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更是啧啧称赞;父亲装犁修耙做农具远近闻名,他做的农具十分好用,三乡五里都认他的活儿。四十多岁后,父亲还带领青年后生学习操作农用机械。闲时碾米磨面,农忙时打水耕地,从不叫苦叫累。
      记忆中的父亲更是一个严慈可敬的人。父亲只读过几个月的私熟,可对待子女教育却特别严厉。我们的童年时代,家庭生活十分艰苦,平时只有家里来客,才买一点荤菜,父亲是从来不准我们上桌子与客人一道吃饭的。不来客的时候父亲又总是要我们端坐在饭桌上吃饭,嘴里还不准发出响声。父亲言语不多,看起来好象很严厉,可从不轻易打我们的,但说出的话你必须照着去做,否则是要挨揍的。长大后,父亲慈祥可亲的另一面才逐渐被我们所理解。记得读大学后,有一次父亲和我谈心说:“都说我心狠,不疼爱你们,其实不是的,在你读高中时(16周岁,在县城),个子不大,身材瘦小,我经常是晚上睡不着觉:怕你饿着、冻着,怕你被别人打着或是跟别人打架,只是默默地挂念在心头,没有表达出来罢了。”父亲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也许是遗传吧,在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上,我也是这么做的。
      父亲离我们而去十多年了,我时常忆起他并告诫自己:一定要做一个好“儿子”——孝敬母亲,让母亲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一定要做一个好“父亲”——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恪守 “孝悌力田为根本,诗书忠厚为贻谋”的家训,继承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给儿孙两行正路:唯耕唯读。


                                                2006年中秋••••••《芜湖日报》2006-11-26
毋求果报诚修炼,岂为功名始读书。万事莫于利处动,一生常向义边行。 http://www.fcxyz.cn/

143

主题

2387

回帖

5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51416
QQ
发表于 2007-3-4 10: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篇通读,有感有情。
天生我才必有用

4

主题

58

回帖

1905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1905
发表于 2007-3-4 10: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

215

主题

5523

回帖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发表于 2007-3-4 21: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一篇纪念文章,细腻、动情、感恩、励志。值得一读,更值得一学!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13127
发表于 2007-3-4 21: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父子情深!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23

主题

14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580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3-5 09: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一篇纪念文章,细腻、动情、感恩、励志。值得一读,更值得一学!


父恩难忘、父恩难报!谢谢各位本家的阅读与鼓励
毋求果报诚修炼,岂为功名始读书。万事莫于利处动,一生常向义边行。 http://www.fcxyz.cn/

76

主题

514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2337
发表于 2007-3-5 10: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中的父亲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记忆中的父亲又是一个做事有板有眼的人。记忆中的父亲更是一个严慈可敬的人。
我们家也是兄妹5个。您的父亲和我的父亲有许多相同之处啊!
汪乃涛

251

主题

3515

回帖

11475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探究汪氏源流,学习汪氏文化。

积分
1147514344
发表于 2007-3-5 14: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字里行间溢亲情。
七律·喜看女孙 屯蒙辑别步尘阶,双眸晶明神度谐。
一气混元观世界,万般依赖就娘怀。
饥啼不解人间苦,梦笑惟呈弱体乖。
年老莫愁无乐趣,含饴笑弄女孙崽。

18

主题

275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4757
QQ
发表于 2007-3-31 20: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真意
一如漂泊的风筝,心却系在故乡的土地...

40

主题

67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宗亲万万年。

积分
10053
QQ
发表于 2007-3-31 21: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记得我父亲也是用这句话影响着我们几姊妹的,回老家看到邻家的凄凉,非常感慨,这句话的出处是哪?
......迁安徽黟县猪市街竹林嘴(又云我祖原籍系江南徽州府休宁县大竹林坡人氏)---元时(或宋末)登一公迁湖广黄冈府汪家集高河坎.....省一公迁湖广麻城县孝感乡洗脚河蒿枝坝大松树---明洪武辛亥兴德公入川至简西乾封镇(今四川简阳三岔坝月亮沟)---迁简阳猪窝沱---源经公迁简阳石盘铺檬茨沟(今简阳石桥镇赤水乡汪家沟)---我为入川18世(居四川成都)QQ:59554595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341002020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