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翁姓改汪姓,再扩汪姓阵容
翁姓,原也是姬姓的一个分支,周武王分封诸侯的时候,昭王的庶子,受封于翁山(今浙讧定海县,也有的说是广东翁源县),其子孙就以地名为姓,即翁姓。唐德宗时,翁姓的何公,由中原迁入莆田,卜居莆阳兴福里,成为莆田翁姓始祖。五传至翁乾度,在后晋天福年间,官拜郎中,娶陈氏,生六子,六子皆中举为官,人称“满朝翁六桂齐芳”:
长子处厚,字伯起,宋太祖时进士,官拜礼部尚书员外郎。
次子处恭,字伯虔,宋太宗时进士,官拜泉州法曹。
三子处易,字伯简,与长兄同榜进士,官拜剑南少尉。
四子处朴,字伯敦,宋太祖时进士,官拜都曹长判官。
五子处廉,字伯约,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司直,监察御史。
六子处休,字伯容,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
——六子齐荣,天下奇罕之事,一时传为佳话。
宋朝建国之初,北方有胡人,中原有残唐和五代十国,礏建为闽国,江苏为南唐,浙江为吴越,各自争霸一方,互相兼并,兵连祸结,民不聊生。闽国在兼并中被灭亡,闽王审知的宰相翁承赞,是翁乾度的堂叔,不愿事奉新主,又怕招来灭门之祸,便在一夜之间,将翁姓之人全部改名换姓,逃亡避难,于是一翁变六姓:“汪、翁、方、龚、洪、江”,其中六子处休便改姓汪,其后代皆姓汪。六姓子孙合称“六桂堂”。
六桂堂的汪姓,后世有了很大发展,如今已遍布台湾和东南亚各国。1982年,菲律宾首先成立“六桂堂总会”,并于1990年在马尼拉举办第一届东南亚六桂恳亲大会,1992年,更名为“世界六桂恳亲大会”,在台湾省高雄市举行第二届大会,在新加坡举行第三届大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第四届大会,有14个国家和地区、60个团体1000多人参加,在泰国曼谷举行第五届大会,福建省首次应邀,派6位代表参加,受到热烈欢迎,大会还刊发了《世界六桂恳亲大会纪念特刊》,刊登了江泽民访泰时题写的“光祖耀宗”的题匾和江泽民大幅照片,给六桂宗亲带来了无尚荣光。2000年的大会在美国举行,又扩大了16个国家和地区,70多个团体,2002年,六桂堂的恳亲大会在发祥地福建举行,恳亲活动开始在大陆盛行起来。比如,“汉阳汪氏宗亲联谊会”就是恳亲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