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57|回复: 3

汪氏小传

[复制链接]

6

主题

19

回帖

1243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243
发表于 2006-12-29 17: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氏小传  


作者:江右书生
??【汪华】(586-649)隋末唐初地方自治首领、唐代大臣。字国辅,又字英发。绩溪县汪村人(隋唐时属歙县)。汪华幼年时父母双亡,寄养在歙县舅舅家中长大,并应募成为护郡兵丁。由于智勇过人,汪华渐渐在郡兵中显露头角,成为郡兵的精神领袖,深受将士拥护。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汪华审时度势后策划了一场兵变,推翻了歙州旧政官员,占领了全州。初战胜利后,汪华高举义旗,连克宣、杭、睦、婺、饶数州,所向披靡,大得民心。于是,他拥六州之地,自称吴王,颁布一系列使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皖、浙、赣三省交界的这六州百姓得以在乱世安居乐业。621年,汪华有感于唐朝的强盛和德政,上表请求归附,被任命为歙州刺史,总管六州诸军事,并封为上柱国越国公。624年,汪华奉召进京,任忠武将军待职。唐太守征辽时,一度委任汪华为九宫留守。649年病逝于长安,652年,灵柩运回家乡,葬于歙县云岚山。汪华在天下大乱时保全了数州百姓生命,因而在新安一带长久的活动较多,"汪王庙"也是时常能见到的景观。
??封汪华越国公制
??  汪华往因离乱,保据州乡,镇静一隅,以待宁晏。识机慕化,远送款诚,宜从襃宠,授以方牧。可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上柱国。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
??
??汪华(586-649) 本名世华,字国辅,号英发,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登源(今汪村)人。幼年丧父,随母郑氏投靠歙西外公家,不久丧母,9岁为舅父放牛。常与乡邻诸少习拳练武,后拜南山和尚罗玄为师,苦练刀枪弓箭,武艺超群。大业之乱,参加郡府官军,以英武智勇深得将士的爱戴,平婺源、开拓箬岭山道有功。隋末率众起义,占据歙州,相继攻下宣州、杭州、睦州、婺州和饶州,统兵十万,建号吴王,迁治休宁万安山。隋义宁二年(618)迁歙县乌聊山。汪华为政宽宏,远近爱慕,其时四方大忧十年,6州赖以平安。武德四年(621)九月,派长兄、宣城长史汪铁佛奉表归唐,诏使持节,总管6州诸军事及歙州刺史,封上柱国、越国公。贞观二年(628)奉诏晋京,授为左卫白渠府统军。十七年改忠武军将军,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十八年,太宗征辽,汪华留京任九宫副监。二十三年病殁长安。永徽二年(651)归葬于歙北云岚山,建汪公祠于乌聊山。
??
??〖汪应辰〗(1104-1176年)本名洋,字圣锡,学者称玉山先生,南宋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本农家子,年十八,应试进士。高宗阅其对策,以为是老儒,而耀为第一。及唱名,见是少年,大喜,特书《中庸》以赐,改赐名。授镇东签判,待阙。后召为秘书省正字,因上书抨击和议,触犯秦桧,出为建州判。寓居常山之萧寺,以讲学为事。秦桧死,复召为尚书吏部郎,寻权吏部尚书。后历任户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知平江府。喻湍石为玉山尉,以女许给应辰,用书为奁,遂闻伊洛之学。又从胡安国、吕本中学,再师事张九成,于学博综诸家,粹然为醇儒。主要弟子有尤褒、吕祖谦、章颖、张杰、赵焯、郑侨、及其子汪伯时、汪逵等。他继承儒家圣人制“礼乐刑政”的思想。认为圣人仰观俯察,而制礼作乐,其间皆存有义理。故曰:“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孔子观蜡,而曰“仁之至,义之尽”;观乡饮礼,“而知王道之易易也”;论郊社礼,□尝之义,而曰“治国其犹示诸掌乎”。季札观《韶□舞》,而知帝德之广大。韩宣子见《易象》、《春秋》,乃知周公之德与周所以王。此非仅拘著于刑名度数与文字。还认为,天下之事,常伤于锐而不渐。弊端不可以不改,然使其有忠信诚实之心,应当究弊之所由,虑其始终,行之以渐,消之以晦,持之以久。固未有初不考穷,但见与人情不合,就以为非,欲不等日终尽罢除。美则美,然而出于锐气,非出于诚心。并指出,天下之祸,有养成者,有激成者。西汉张禹、孔光之流,为养成者。东汉之君子,为激成者。君子岂无中道。世尝有正而未必中,不可以未中而谓不正。主张修庶政以召和气,罄诚意以求多福。弥祸于未然,起福于将来。主张为学之道;应该“揆于心而安,稽于古而合,措于事而宜。所以要体究涵养,躬行日用,以尽此道。而世之为得道者,以前言往行为糟粕,以治天下国家为绪余士直,放弃典刑,阔略世务,甚于西晋之祸。或者矫往过正,谓“吾道,固所以经世也。”然而天人异观,物我殊归,高明中庸,“析为二致”。应辰之学纯正而不妄佛。全祖望谓:“玉山汪文定公少受知于端石,其本师为横浦(张九成),又尝从紫微(吕本中),然横浦、紫微并妄佛,而玉山粹然一出于正,斯其为干蛊之弟子也。”朱熹称“椎公学贯九流,而不自以为足;才高一世,而不自以为名;道高德备,而不自以为德;位高势重,而不自以为荣”(《宋元学案•玉山学案》)。著有《玉山文集》。
??
??【汪伯彦】(1071-1141)南宋大臣。字廷俊。祁门县城人。汪伯彦于1103年考中进士,初任河北成安县主簿。1126年,宋钦宗召见时,汪伯彦献《河北边防十策》,被提升为龙图阁直学士、相州知州。同年冬天,康王赵构出使金国,在磁州遇险,由汪伯彦派兵解围。不久,康王奉旨设立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委任汪伯彦为副元帅,并采纳其计策,率兵驻扎在商丘县(时称南京)。金兵逼近京城汴梁时,副元帅宗泽主张立即起且康王所部军马抵抗,汪伯彦以金人志在通和为名加以拦阻,致使防卫失当,京城陷入敌手,徽宗和钦宗成了金人的俘虏,北宋因此而灭亡。1127年,康王在商丘即帝位,是为宋高宗,汪伯彦升任知枢密院事、右仆射等职,同另一议和派领袖人物黄潜善把持相位,不谋战守之策,一味主张南逃。1129年,临时首都扬州夫陷,汪伯彦被免职,贬居永州。1131年复职,任江东安抚使。1134年再次免职。1139年,在秦桧支持下复任宣州知州。后献《中兴日历》5卷给高宗,升为保信军节度使。1141年卒于家乡。著作有《汪伯彦文集》30卷、《春秋大义》10卷等。
??
??汪元量,字大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供奉内廷的琴师,元灭宋后,跟随被掳的三宫去北方,后来当了道士,自号水云,又南归钱塘,不知所终
??南宋末诗人、词人。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或稍后,以词章给事宫廷,不久,为宫廷琴师。与柴望(著有《秋堂集》)、马廷鸾(著有《碧梧玩芳集》)等有交往。宋恭帝德□二年(1276),元兵入杭州,俘恭帝赵□、皇太后全氏、太皇太后谢氏先后赴大都,汪元量随谢氏北行。文天祥兵败被执,囚于大都,汪元量曾屡至囚所探视。文天祥为汪元量集杜甫诗句,成《胡笳十八拍》,并为元量作品作序。赵□等于至元十九年被迁往上都(今属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二十一年,又被迁往今西北内地,汪元量仍随行,到过祁连山一带。以后,又因祭祀到达过四川青城山及五岳。至元二十五年十月,赵□学佛学于土番(今西藏)。元量即以黄冠道人的身份南归,至元二十六年抵杭。不久,他再次入湘、川,并数次到庐山。以后又有入湘之行。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汪元量《湖山类稿》13卷,《汪水云诗》4卷,《水云词》2卷,已佚。清代乾隆间,鲍廷博刻刘辰翁选《湖山类稿》5卷(前4卷为诗,第5卷为词),《水云集》1卷。以流传系统不同,重见的诗很多。二者共收诗 300多首,词20多首,《四库全书》即以鲍氏二本著录。今人孔凡礼自明代抄本《诗渊》及《永乐大典》残卷中辑得汪森本未收诗约 100首,词20多首,与汪氏二本合为一编,题为《增订湖山类稿》,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
??
??〖汪俊〗(生卒年不详)字升之(按《明史》作抑之,贾本作折之),号石潭。明戈阳(今属江西)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第一。选庶吉士,翰林院编修。正德初,因仵宦官刘谨,调南京工部员外郎。理诛,复还翰林,历待读学士。嘉靖初,晋吏、礼二部侍郎,礼部尚书兼国史副总裁。大议礼起,俊力主宋儒之议,忤帝,罢其官。其学以程、朱为宗,与王守仁交好,而不同其说。在宇宙观方面,他认为“通宇宙一气也”,而“气之实,阴阳是已”。气有虚、实,“自其未成形者而言,□□揉错,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这是虚;“自其成形者而言,天地法象,万物形色,刚柔男女,粲然有分”,这是实。实者乃虚之所为,形亦气,为可名之象。自其本而言之,未尝有体,曰“太虚”;虚而妙应曰“神”;神而有常,白“天”,曰“性”,二者为一物。在心性论方面,俊以阳动阴静,流行而不息者为心,以其不易之常体为性。性为体,心为用。但二者浑然不可分开。以造化言之,万物散殊,无处不是气的充塞。理虽亘万古而不易,但理气二者亦浑然不可分开。因而,他不同意朱熹“性是心所具之理”的说法,认为这是歧心性而二之,犹歧理气而二之,故不合程子之旨。他指出,耳目口体,气之聚而成形者也;视听言动,气之虚而为用者也。气曰阴曰阳,可分属,但皆统于一心,则又不可分。气与神合一,此谓不测。由此而通于性与天道,则为“君子之上达”;由此而梏于闻见,溺于物欲,则是“小人之下达”。他认为,虚灵应物者为心,其所以心者,即性。性为心之实,心为性之地;心有动静,一语一默,一寐一寤,动而阳,静而阴,流行不息,而本体之性,则无声无臭,寂然不动。性本善,故好善而恶恶是性,而好恶是情,好之恶之者是心。汪俊赞同“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器亦道,道亦器”等道器观,认为万物散殊,凡有迹可指者皆为器,器亦即道,器有成毁,而道则常在。道散于天下而具于人之一心,即所谓性;道形于日用,无物不有,无时不然,而实体则在我一性而已。而心性又不可分,故圣人之心即道,六经皆出圣人之心,故曰心即道。但常人之性,去道甚远,故必须穷理读书以广见闻,而后理可明;必克己治心强恕,而后性可复;学而至于成性,而后可言圣人之心。天地之性,乃性之本然,初不外于一心,如能生于形而不役于形,超然独立,物我并照,则可见本性,学者求复性,当即心而求。
??
#日志日期:2005-12-3 星期六(Saturday) 晴 (转载天涯社区)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6429
QQ
发表于 2006-12-29 20: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s:1] 江右书生是这里的总版主。
河南-汪聚贵

6

主题

19

回帖

1243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24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17: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小人不知!

146

主题

3851

回帖

8万

积分

天使

你我是音符,相逢一首歌

积分
85373
发表于 2006-12-31 12: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s:1] 不知不会怪罪 [s: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341002020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