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下:
第45世
爽 公(629—673) 华公七子。贞观三年己丑(629)十二月二十日卯时庞母生。字子开。为唐歧王府法曹,宋元追封忠佑侯,历封崇惠衍庆公。高宗咸亨四年癸酉(673)六月初九日巳时卒,葬绩溪县十一都三图土名七塔古专井旁,世号为“七王坟”,以公行七也。配江阴戴公圭女,高祖武德元年戊寅(618)二月十三日午时生,高宗调露元年己卯(679)七月十八日戌时卒。子二:处礼、处贵。
第46世
处贵公 爽公次子。字仕博。应孝廉,不捷。卒葬宣州太平。配王妣。子:太元。(按:旧谱卷2《统宗世系》载处贵公“唐贞观(627-649)年间,应孝廉,不捷”。贞观共二十三年,最末一年为公元649年,该年爽公二十一岁,处贵公虽生年无载,但最多不过为一幼儿。因此,“应孝廉”应为贞观以后事。)
第47世
太元公 字道元。卒葬处贵公墓旁。配鲍妣。子二:仁素、仁恭。卒葬处贵公墓旁。
第48世
仁素公 太元公长子。字德儒。唐中宗嗣圣(684)中,由太平随子任居泾县,享年八十岁。配王妣。子二:凤思、凤林。(凤林即为汪伦)
第49世
凤思公 仁素公长子。字子仪。唐玄宗天宝(742-755)中,授歙县令。卒葬绩溪汪里村南山下。配程妣。子四:文秀、文景、文相、文希。
第50世
文秀公 凤思公长子。字焕章。官绩溪令。唐玄宗开元(713-741)初,公作老谱序。配张妣。子二:行璿、行节。
第51世
行璿公 文秀公长子。奉中敬大夫。配王妣。子七:说言、审言、讷言、昌言、慎言、真言、谠言。
第52世
说言公 行璿公长子。配李妣。子三:咸、穆、晋。
第53世
咸 公 说言公长子。官清溪令。配陈妣。子:俊。
第54世
俊 公 咸公子。字文渊。唐散骑常侍。配李妣。子二:师全、师保。
第55世
师全公 俊公长子。字义夫。唐武宗会昌二年壬戌(842)授国子祭酒。卒葬云岚山。配程妣。子二:道安、道兴。
第56世
道安公 师全公长子。字成泰。唐宣宗大中元年丁卯(847)充兵马都虞门,镇婺源,遂由涇县移家婺源,为婺源始祖。卒葬婺源武口山下。配吴妣 。子三:源、濆、洤。
第57世
源 字仑山。世称源公。唐兵马使,从父镇婺源,始居还珠(亦名大田西山)。娶真定太守方公女,生子四 惠 敏 勤 强 宋藻公其后也。
六十六世祖:汪岱(黄氏),字臣山,乡举,迁五领赣州。 子汪沅
六十七世祖:汪沅(吴氏),子汪汝颖(“颖”字可能有误,但相似)
六十八世祖:汪汝颖(王氏),子汪啓(实不为“啓”,下面应是一个“木”而不是
“口”字)
六十九世祖:汪啓(李氏),复居婺州(今浙江省金华一带),子汪涯
七十世祖 :汪涯(黄氏),字应宗,元末迁湖广黄州府蕲州再迁黄冈,子汪景一、
汪景二,后景二随父迁湖广黄州府蕲州再迁黄冈,景二迁湖广武昌
七十一世祖:汪景二(蔡氏),字思诚,与妣合葬白羊山之东有碑记,子汪贤、汪省
一
七十二世祖:汪贤(徐氏),子汪祥、汪胜。胜公字辅君,明戊辰钦赐举人。
七十三世祖:汪祥(蒋氏),子汪惠武、汪惠金、汪惠聪。惠武公娶周氏,子汪如
清、汪如惠,汪如清娶陈氏,子汪九宵、汪九宸。汪九宵娶陈氏,子汪
以量、汪以富。汪九宸娶余氏,子汪以仕、汪以瑶;惠金公随姑入川,
永未回楚。
七十四世祖:汪惠聪(陈氏),子如源
七十五世祖:汪如源(胡氏),子汪金荣、汪金华、汪金富、汪金贵。汪金华迁贵州
遵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