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来源:《中国剪报》2002年2月7日第五版
姓氏探源————汪
“汪姓的主源有两支,其一出自远古时期汪芒国。汪芒国是舜帝时期的一个邦国,奉命驻守封、禺二山(今浙江武康境)。禹时,大会诸侯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汪芒国君防风氏迟到被杀。消息传到汪芒国,国人西迁至浙江湖州一带的深山中,历夏、商、周三代,到战国时又迁至今安徽南部的歙县一带,以原国民为姓氏,即汪芒氏,后又去繁就简,单姓汪。其二出自鲁国。鲁国始封君伯禽传至19代鲁成公时,赐支子食邑于汪,其地约在今山东西南部。这支鲁国贵族逐以邑为氏,改姓汪。此外,还有翁姓所改的汪姓。北宋初期,福建泉州的翁乾都生子6人,分别以洪、江、翁、方、龚、汪6姓为氏,其第六子翁处休逐又名汪处休,他与5位兄长均以才学显,同中进士,时人誉为‘六桂联方’。由此,汪处休的子孙便以‘六桂’为堂号,形成汪姓中颇为著名的‘六桂堂’。
“当今,汪姓在《新百家姓》中排名第57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