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寒山 于 2015-7-6 11:55 编辑
为汪鋐辟谣 汪禄生 曾经见到过有两则同样内容的故事:其一是2003年《婺源故事》中载;“余棐因联失状元”。“余棐,婺源沱川人……嘉靖丙戌年中进士(1526),参加殿试时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本应点为状元,只因对答联对时,未讨得朝中有声望的汪天官欢喜,故痛失了状元。当年,余棐去拜访时任吏部尚书的婺源人汪鋐,汪鋐受皇上之托点状元……出联道:‘千里来龙归大畈’ ……他应答下联:‘一堂山水养沱川’。汪鋐听后几分扫兴,闷闷不乐地离开,以后余棐点状元一事就不了了之……”其二是2015年《婺源人的故事》中载:“余棐不元无状元”“沱川翰林余棐……嘉靖丙戌(1526)登进士第,殿试第一名,本可点状元,但当时点状元须在京做大官的保举。余棐请同县大畈的汪天官保举,汪天官说要我作保可以,我出个对看你对得如何。随即念道:‘千里来龙归大畈’。余棐即对道:‘一团(堂)山水养沱川’ ……汪天官心中不悦,以口气小,胸无大局为借口,不予保举。皇帝因说道:“你余棐不能点状元,此后婺源就永无状元了……”禄生论证:一、“余棐,字子忱,号率峰,婺源沱川人。明正德癸酉(1513)入县学,嘉靖丙戌(1526)中会试第二名,殿试三甲第一名进士传胪,改翰林院庶吉士。丁亥(1527)出为大理寺右评事,庚寅(1530)卒于官。”(载自《泳家园》沱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二、“千里来龙归大畈”是古来婺源民间流传赞美大畈山川秀丽之佳句。在大畈的史料中没有见到它的出处,汪鋐的著述中也找不到。三、金殿点状元,为国家选定栋梁之才,应以安邦治国之方略为考量,断不会用小小乡村的山水为题作对。四、据汪鋐年谱所载:嘉靖丙戌(1526)汪鋐时任浙江左布政使。已丑(1529)始官于京师,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庚寅(1530)年10月任兵部尚书,直到1532年才任吏部尚书,也就是天官,而早在两年前余棐就去世了。因此故事中所说的汪鋐与余棐答对,纯属讹传捏造,无稽之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