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51|回复: 3

元代名臣-------汪泽民

[复制链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13127
发表于 2006-9-17 15: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泽民,字叔志,徽之婺源州人,宋端明殿学士藻之七世孙也。少警悟,家贫
力学,既长,遂通诸经。延祐初,以《春秋》中乡贡,上礼部,下第,授宁国路儒
学正。五年,遂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岳州路平江州事。以母年八十,上书愿
夺所授官一等或二等,得近地以便养,不允。南归奉母之官。州民李氏,以赀雄,
其弟死,妻誓不他适,兄利其财,嗾族人诬妇以奸事。狱成而泽民至,察知其枉,
为直之。会朝廷征江南包银,府檄泽民分辨,民不扰而事集。寻迁南安路总管府推
官。镇守万户朵兒赤,持官府短长,郡吏王甲,殴伤属县长官,诉郡,同僚畏朵兒
赤,托故不视事,泽民独捕甲,系之狱。朵兒赤赂巡按御史,受甲家人诉,欲出之,
泽民正色与辨,御史沮怍,夜竟去,乃卒罪王甲。潮州府判官钱珍,以奸淫事杀推
官梁楫,事连广东廉访副使刘珍,坐系者二百余人,省府官凡六委官鞫问,皆顾忌
淹延弗能白,复檄泽民谳之,狱立具,人服其明。迁信州路总管府推官。丁母忧,
服除,授平江路总管府推官。有僧净广,与他僧有憾,久绝往来,一日,邀广饮,
广弟子急欲得师财,且苦其棰楚,潜往它僧所杀之。明日诉官,它僧不胜考掠,乃
诬服,三经审录,词无异,结案等报。泽民取行凶刀视之,刀上有铁工姓名,召工
问之,乃其弟子刀也,一讯吐实,即械之而出他僧,人惊以为神。调济宁路兗州知
州,孔子后衍圣公袭封职三品,泽民建议,以谓宜升其品秩,以示褒崇宣圣之意,
廷议从之。

    至正三年,朝廷修辽、金、宋史,召泽民赴阙,除国子司业,与修史。书成,
迁集贤直学士,阶太中大夫。未两月,即移书告老。大学士和尚曰:“集贤、翰林,
实养老尊贤之地,先生何为遽去?愿少留,以副上意。”泽民曰:“以布衣叨荣三
品,志愿足矣。”遂以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致仕。既归田里,与门生故人相往返嬉
游,超然若忘世者。

    十五年,蕲黄贼陷徽州,时泽民居宣州。已而贼来犯宣州,江东廉访使道童雅
重泽民,日就之询守御计,城得无虞。明年,长枪军琐南班等叛,来寇城,或劝泽
民去,泽民曰:“我虽无官守,故受国厚恩,临危爱死,非臣子节。”留不去,凡
战斗筹画,多泽民参决之,累败贼兵。既而寇益众,城陷,泽民为所执。使之降,
大骂不屈,遂遇害,年七十。事闻,赠资善大夫、江浙行中书省左丞,追封谯国郡
公,谥文节。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28

主题

215

回帖

4335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4335
QQ
发表于 2008-3-20 02: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月,张士诚杀淮南行省左丞汪同。

    同初集义兵,捍御乡井,累官徽州路治中兼元帅,领兵征饶州,单骑潜往浙。张士诚以礼召至姑苏,同见其心不纯,乃去之淮安,见左丞史椿。椿本士诚部将,与张士德皆为谋主,士德被擒,椿见诸将骄侈,又,左丞徐义数谗毁椿,椿遂有异志,见同殊相得,谓同曰:“察罕公忠,盍往见之。”同谒察罕,察罕恨相见晚,俾朝于京,拜淮南行省左丞。还,见察罕,察罕曰:“士诚非忠于国者,中原事定,平江南当自姑苏始,君与史君宜协力焉。”

    未几,察罕死,椿曰:“不幸及此,宜要金陵兵往取姑苏。”乃遣使者赍书往建康。使者姑苏人,以书达士诚所,士诚大怒,使士信招与言事,同惧,不欲往,椿曰:“士诚基本未固,未必便害我辈。况四平章我尝救其危急,宜不至此。”四平章,谓士信也。同遂行,至姑苏,士诚即拘同,问曰:“我何负于汝而反?”同曰:“我之来,以汝为元太尉,忠于国家。今汝既叛,我岂得从汝反耶?”士信力营救之,且具酒馔为别,同曰:“为语平章,具荷厚意,吾能死忠,不能为无义生也!但我死后,诸公亦不能久富贵耳。”遂遇害。事闻,追封平阳郡公。

143

主题

2387

回帖

5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51416
QQ
发表于 2008-10-20 18: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泽民生平资料

********************

  汪泽民,(1273~1355) ,字叔志。宁国路宣城人,系出婺源汪氏。宋端明殿学士汪藻七世孙。伯高祖鸿举,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隆兴府通判。高祖修举,曾祖宰臣,皆不仕。祖梦雷,宋淳祐元年(1241)进士,知靖州。父鼎新,宋将仕郎。伯鼎亨,宋景定三年(1262)进士,池州大军酒库。母王氏,妻戴氏。泽民于延祐元年(1314)以《春秋》中江浙乡荐,会试下第,授宁国儒学正。延祐五年擢进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历南安路,信州路及平江路推官,济宁路兖州知州。至正三年(1343),以国子司业任《宋史》史官,迁集贤直学士,阶大中大夫,致仕。至正十五年(1355)红巾下宣城,遇害。长子用敬,常州路宜兴州判官。次子用和,国子生。孙德宣,善盈库副使。孙德垕,国子生,曲阜宣圣林庙司乐。孙德崇,至正十三年(1353)乡贡进士,湖州路德清县教谕。泽民著有巢深、燕山、宛陵三稿。

萧启庆《元延祐二年与五年进士辑录》,台大历史学报第24期,1999年12月
《元史》卷一八五 列传第七二
  汪泽民,字叔志,徽之婺源州人,宋端明殿学士藻之七世孙也(考異云:“宋景濂撰澤民神道碑敘其里居世系甚悉,史稱藻七世孫,據碑乃藻兄槃之七世孫。”“藻”下疑有脫文。)。少警悟,家贫力学,既长,遂通诸经。延祐初,以《春秋》中乡贡,上礼部,下第,授宁国路儒学正。五年,遂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岳州路平江州事。以母年八十,上书愿夺所授官一等或二等,得近地以便养,不允。南归奉母之官。州民李氏,以赀雄,其弟死,妻誓不他适,兄利其财,嗾族人诬妇以奸事。狱成而泽民至,察知其枉,为直之。会朝廷征江南包银,府檄泽民分辨,民不扰而事集。寻迁南安路总管府推官。镇守万户朵兒赤,持官府短长,郡吏王甲,殴伤属县长官,诉郡,同僚畏朵兒赤,托故不视事,泽民独捕甲,系之狱。朵兒赤赂巡按御史,受甲家人诉,欲出之,泽民正色与辨,御史沮怍,夜竟去,乃卒罪王甲。潮州府判官钱珍,以奸淫事杀推官梁楫,事连广东廉访副使刘珍(劉珍,道光本作“劉安仁”,與本書卷三十“泰定帝紀泰定四年三月丙午”條及《宋學士集》卷三《汪澤民神道碑銘》合。),坐系者二百余人,省府官凡六委官鞫问,皆顾忌淹延弗能白,复檄泽民谳之,狱立具,人服其明。迁信州路总管府推官。丁母忧,服除,授平江路总管府推官。有僧净广,与他僧有憾,久绝往来,一日,邀广饮,广弟子急欲得师财,且苦其棰楚,潜往它僧所杀之。明日诉官,它僧不胜考掠,乃诬服,三经审录,词无异,结案等报。泽民取行凶刀视之,刀上有铁工姓名,召工问之,乃其弟子刀也,一讯吐实,即械之而出他僧,人惊以为神。调济宁路兗州知州,孔子后衍圣公袭封职三品,泽民建议,以谓宜升其品秩,以示褒崇宣圣之意,廷议从之。
  至正三年,朝廷修辽、金、宋史,召泽民赴阙,除国子司业,与修史。书成,迁集贤直学士,阶太中大夫。未两月,即移书告老。大学士和尚曰:“集贤、翰林,实养老尊贤之地,先生何为遽去?愿少留,以副上意。”泽民曰:“以布衣叨荣三品,志愿足矣。”遂以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致仕。既归田里,与门生故人相往返嬉游,超然若忘世者。
  十五年,蕲黄贼陷徽州,时泽民居宣州。已而贼来犯宣州,江东廉访使道童雅重泽民,日就之询守御计,城得无虞。明年,长枪军琐南班等叛,来寇城,或劝泽民去,泽民曰:“我虽无官守,故受国厚恩,临危爱死,非臣子节。”留不去,凡战斗筹画,多泽民参决之,累败贼兵。既而寇益众,城陷,泽民为所执。使之降,大骂不屈,遂遇害,年七十。事闻,赠资善大夫、江浙行中书省左丞,追封谯国郡公,谥文节。

柯劭忞《新元史》
  汪泽民,字叔志,宁国宣城人。少警悟,家贫力学。登延祐五年进士第,授同知岳州路平江州事。州民李甲死,其妻誓不改适,兄利其财,使人诬以奸私。妇不胜搒掠,自诬服。泽民至,廉知其枉而直之。朝廷征江南包银,府檄泽民分办,民不扰而事集。秩满,题春帖云:“及瓜当此日,行李似来时。”人以为信然。
  寻迁南安路总管府推官。万户朵儿赤跋扈自用,其府吏擅笞大庚令,令诉于府,同官不敢发一辞。泽民独捕府吏下狱,朵儿赤赂行台御史,召泽民诘之。泽民曰:“奸吏路人皆知,公欲骫法耶?”卒治其罪。
  潮州府判官钱珍挑推官梁楫妻,不从,诬楫冒籴官米,杀之。事连廉访副使刘安仁,逮系二百余人,中书檄泽民讯之。狱具,珍自杀,诏戮其尸,安仁坐受赇除名,江西湖东道廉访使闻其名,命巡南安、赣州二路,事得专决,旋擢信州路总管府推官,丁内艰。
  服除,授平江路总管府推官。僧净广与他僧有隙。一日,邀广饮,其弟子夜杀广,而诬他僧杀之。他僧诬服。狱上,泽民阅其刀,有铁工名,召工问之,乃其弟子佩刀,遂释他僧,而置弟子于法。嘉定土豪朱、管二姓为奸利,泽民与总管道童籍其家,及征帐簿,备列官吏受赇数,惟泽民与道童名下疏曰:“不受。”丁母忧,去官。
  服阕,起济宁路兖州知州。衍圣公阶三品,泽民奏请增其品级,以示褒崇先圣之意,廷议韪之。
  至正三年,入为翰林侍制,与修辽、宋、金三史。书成,迁国子司业、集贤学士,阶大中大夫。未二月,即移书告老。大学士和尚曰:“集贤、翰林,养老尊贤之地,先生遽去何也。”泽民曰:“吾以布衣,荣叨三品,志愿已足,尚何求邪?”遂以礼部尚书致仕归。
  十三年,蕲、黄盗起,廉访使道童问计于泽民,告以收人心、振士气、筑城、浚濠、储粮、简卒、凡数十事。寇再至,皆却之。
  十六年夏六月,长枪叛帅琐南班、程述等渡江,欲袭宣城。城中兵不满数百,或劝泽民避去,廉访使木八沙、周伯琦亦以为言,泽民曰:“昔江万里寓鄱阳,大兵来,犹坐守不去,况父母之邦乎?”军费不给,泽民从容一言,获钞万锭,米三千斛。八月,江浙行省参政吉尼哥儿遣兵来援,城中恃援至,守懈,贼乘夜攀堞以上。城陷,执泽民逼之降,骂贼不屈,遂遇害,年八十三。琐南班等敬其节,具衣冠葬之。事闻,赠资善大夫、江浙行省左丞、上护军,追封谯郡公,谥文节。
  子用敬、用和、皆痛父,不食,卒。 (卷二百十七 列传第一百十三)

  谢宗可,江宁人。有咏物诗百篇,传于世,皆婉秀有思致。汪泽民师其卷,谓绮靡而不伤于华,平淡而不流于俗。(卷二百三十八 文苑下)

元故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致仕赠资善大夫江淛等处行中书左丞上护军追封谯国郡公谥文节汪先生神道碑铭(《宋文憲公全集》卷三十四)
  濂奉敕总修《元史》,凡忠义循吏之事,天下郡县悉送上官,而宛陵汪先生独阙,既而先生族子克宽来与纂修,始以其门人汪文炳所摭事状相示濂,既命史官删削立传。克宽以为史乃一代成书,其法当略;墓文乃私家所譔,其纪宜详,复致其孙德垕之言请濂揭铭于隧上。呜呼,先生之德之盛海内孰不知,而所讞钱珍之狱,《泰定实录》中尝书之,其可不备载以昭示方来乎?
  先生讳泽民,字叔志,姓汪氏。其先新安歙县人。自唐以来为宦族,五季之初,兵马使都虞候道安始自歙迁婺源之还珠里,又历八世至宋天禧己未进士秘书丞赠光禄少卿震生、庆历癸未进士都官员外郎赠中大夫宗颜,都官生皇祐壬辰进士左奉议郎知汉阳县赠少傅榖,又自婺源迁饶州德兴之龙溪。少傅生赠通奉大夫槃,崇宁癸未进士正议大夫端明殿学士藻,藻以文学、政事为时名臣,通奉生绍圣丁丑进士朝散大夫江西转运使恺、知合肥县赠中散大夫慥,又自德兴迁宣州之宣城,子孙遂为宣城人。中散生绍兴庚辰进士通判隆兴府鸿举,鸿举之弟修举则先生高祖也。曾祖讳宰臣,赠朝奉郎。祖讳梦雷,湻祐辛丑进士,累官知靖州,元赠翰林直学士亚中大夫轻车都尉,追封新安郡侯。父讳鼎新,用父廕补将仕郎,元赠嘉议大夫工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新安郡侯。工部之兄鼎亨,景定壬戌进士,官池州大军酒库。然自少卿至先生,奕世科名,蝉联不绝。先生自幼融通经史,亦锐然思继承之,会科目之法行,遂领延祐甲寅江浙乡荐,上南宫不利,有司用恩例署宁国路儒学正。暨再举,遂擢戊午进士第。
  授岳州路同知,平江州事,阶承事郎。时先生之母谯国郡夫人王氏春秋已高,先生以平江道远不可迎养,上书丞相府,乞降一二阶就铨邻州,不报,竟奉太夫人之官。州有健民曰张以利,饵长吏持其阴私,使不敢问,遂视闾井民若虮虱,颐指气使,辄奔走不暇,稍迕其意,即系送于官,人懼呼为“张雷公”。先生说:“弗治,我民将无生。”即发其奸,屏诸蛮荒,不使与良民齿。李氏有兄弟者三,素丰于赀,季第未有子而殁,其妇伤季之夭也,誓终身不再适,孟仲利其财,数设计撼之,妇坚不动。乃嗾亡赖男子诬以奸私。妇不禁搒掠,自引伏。先生见其色有冤,间行廉察之,悉得其情,白而出焉。
  转承务郎,南安路总管府推官。戍将朵儿赤跋扈自用,搤有司之聚,俾不得诎,信其婣家王某为郡府史,藉其威尤鸱张无忌,擅箠大庾县令。县令诉诸府,同官懼戍将之威,相视以目,无人发一辞,先生毅然捕王下狱。会监察御史行郡,戍将结以厚赂,御史召先生于庭,诘其狱状,声色俱厉。先生徐曰:“王之奸赂,人所知也,御史欲屈法耶?”御史惭,夜半驰马去。王卒伏罪。居无何,戍将以赃败,部使者知其故,檄先生推讞,杖罪之广州。岁祲,民大饥,疫疬洊臻,死亡相枕藉,其毒气所熏蒸,鲜有能生者。江西行中书属先生行赈荒之政,先生绝无所畏慑,命大姓发廪以哺尫羸,其病疬方炽者,召医注善药,亲走其庐给之,活者数万。先生暨从者亦无他虞。将还,送者讙曰:“我父母也,奈何去之?”马拥不能前。潮州府判官钱珍挑推官梁楫妻刘氏,不从,诬楫冒糴官中米,杀之狱中,事连海北廉访副使刘安仁,逮系者二百人。中书移问者凡六,各怀顾忌,事终不白。先生讞之,狱立具。时珍已饮药死,诏戮其尸;安仁坐受珍赂除名。时朝廷遣奉使宣抚江西,闻先生名,命巡南安、章贡二郡事,得专决,声绩尤著。
  擢承直郎,信州路总官府推官,丁内艰,不赴。服除,迁平江路总官府推官,阶承德郎。初浮屠甲与邻僧乙有隙,久不相周旋,众约其输平,乙因邀甲饮酒至醉,遂寝其室。甲弟子沈安素苦甲鞭笞,且期速绍其业,幸甲宿于仇,夜持刀往杀之。明日诉诸县,乙虐于考讯,辄诬服。狱上,先生阅其刀,有铁工氏名,召工验焉。曰:“此沈安刀也。”逮安一讯即承,脱乙械械之。嘉定地濒海,朱、管二姓为奸,利于海中,致赀巨万。及以他事败,上下受其赂,莫敢捕,狱久不决。先生与总管道童公适至,径缚以来,竟籍其家。及征其帐,历备列省宪郡邑受赂之数,惟先生及总管名下疏曰“不受”。
  升奉议大夫,知济宁路之兖州,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磁阳,负郭之县也,孔子庙学久不建,先生以为风教所系,买地作之,殿堂门庑及斋序之属,无不具饬。袭封衍圣公职正三品,先生以宣尼之胄,不可以弗崇,上疏请增其秩,廷议韪之,奏升品为第二,锡以印章。居一年,政化大行,弦诵之声,周达乎西东;圆扉之间,可设爵罗;嘉禾生于县郊,瑞麦孕于洸水。君子谓有汉循吏之风焉。廉访使者行部将压境,还曰:“汪兖州在,吾可无往矣。”
  至正癸未,诏修辽、金、宋三史,拜先生朝列大夫、国子司业,俾分修兵志及宋理宗本纪。史成,有上尊束帛之赠。已而除集贤直学士、大中大夫。未数月,亟上纳禄之请,以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致其事。
  先生既归,僦屋以居,门生弟子援洛中诸贤故事,为筑室宛水之滨。先生日督诸孙读书以自娱,不知其贫。岁壬辰蕲黄红巾彭党祖构乱,其余孽自徽寇宣州,江东部使者道童问策于先生,先生语以收人心、振士气、筑城浚壕、储粮简卒凡数十事。寇再至再击退之。乙未夏六月,长枪叛帅琐南班、程述等,挟兵渡江,欲犯宣城,城中兵不满数百,或劝先生去之,民曰:“先生忠孝人也,天必相之,当相与守城。若果去之,吾属亦随之尔。”部使者不八沙、周伯琦二公复申民言以为请,先生曰:“昔江万里寓鄱阳,大军逼城,众皆走散,独坐守以为民望。况宣民离合视吾去留,吾何忍弃父母之邦乎?”时军费不给,加以严刑弗之集,先生从容一言,获钞一万锭,米三千斛,民心翕然,欲为固守计,屡战辄屡胜。八月丁丑,江浙行省参政吉尼哥儿遣兵来援,城内恃援至,戍守颇懈,是夜三鼓,长枪军攀堞而上,城遂陷。戊寅,伪万户丁坚使前锋葛义执先生,逼降不屈,遂遇害。将死骂犹不绝口,琐南班雅敬先生名,为具棺衾葬于某山之原。得寿八十有三。
  事上于朝,赠资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谯国郡公。下太常定谥曰“文节”云。
  先生娶戴氏,累封谯国郡夫人,先八年卒。子男二人:用敬,以子贵封敦武校尉、常州路宜兴皱判官;用和,国子生,辟充侍仪司舍人,不赴。兄弟痛愤不食,相继卒。女一人,适刘士礼。孙男五人:德宜,以荫资补官敦武校尉、善盈库副使;德垕,国子生,曲阜宣圣林庙司乐;德崇,癸巳乡贡进士,湖州路德清县学教谕;德正;德进。孙女一人,适吴愈。曾孙男五人:禧源、傅源、凤源、书源、清源。
  先生躯干修耸,高准疏髯,风裁峻如也。其为学,本诸六经,真知实践,无一不本于道义。其奉亲也,丁工部公之忧,则三年独处于外,弗御酒肉。每遇讳日,悲恸不自胜,至老不变。事母夫人,则板舆方舟迎侍之官,熙熙承颜,恐少违其意。婺源三大墓为强家所侵,辩理于有司,经四十年必复之乃已。其事君也,一饭不敢忘怀,保小民甚于赤子,革弊除奸,有知殆无不为。然于律己则玉洁冰清,毫发之私又无自而入。故其至也,民恋爱之;其去也,民慕思之,至有为生立祠者。尝重构美章亭于兖,贼至不忍焚之,且曰:“此汪公遗泽也。”呜呼,不知先生何以能致于斯哉!由其立心之正,不为势利所诱;择术之精,不为不义所屈,忠孝大节,所以暴白于天下,揆古无让,于今无愧,可谓不负于科目者矣。先生为文,不事絺章绘句,而义理自足;诗亦清婉,有魏晋风;尤以善书名家,单纸片牍,人咸藏弆为荣。所著书有《巢深》、《燕山》、《宛陵》三稿,传之于学者。当宾兴之岁,江南三行省屡聘先生司其文衡,士论尤服其精允,至今人道之不忘也。夫自壬辰之乱,四方瓦解,其能执节不回者,往往于学士大夫见之,如余阙之死于舒,李黼之死于江,泰不花之死于台。犹号杰然者也,有如先生无城郭封疆之守,或保身于山泽,君子亦未必深议之,先生不以仕止为闲,孜孜汲汲,思卫斯民,于危亡之际,遂及于难,非事君无二心者能之乎?使人人皆先生若,国家其有败亡之祸乎?悲夫!系之以铭曰:
  仁皇建科,玺书四布。济济多士,云集川赴。猗欤汪公,洊举于乡。对扬大庭,乃第奉常。筮仕遐邦,不遑将母。上疏庙堂,愿从近授。孝声载昭,如水东驰。公闻曰噫,吾分之宜。锄强击贪,鹰隼横骛。去之弗亟,我民之蠹。曌为理官,为狱立平。起彼朽骨,化而为生。鲁有名邦,待公为政。瑞麦嘉禾,发为祥应。策书载登,金匮启封。衮斧之寄,有诏寄公。寻教成均,六馆咸悦。复直集贤,进班迩列。公曰止哉,吾悬我车。秩宗之加,以华其归。拄笏看山,宛水之涘。遘时艰屯,四郊多垒。氓之蚩蚩,非公畴依。公苟我留,执戟以随。一鼓作气,争相奋跃。刈寇如麻,血污秋锷。孰援我兵,夜柝不鸣。彼乘吾懈,遂无坚城。毒雾四塞,杀戮以逞。执公使降,白刃磨颈。嚼齿大骂,我实王官,咄哉贼奴,敢止之干。公虽遇害,之死弗屈。孤忠凛然,曒如出日。事闻中朝,当[宀/一]叹嗟。节惠易名,恩宠有加。所贵君子,行为民望。薄俗澜奔,障之东向。非孝无亲,非忠无君。凡百在位,视公为人。

钱大昕据宋景濂撰汪泽民神道碑,考定年寿实为八十三,追封为谯郡公。此外,还涉及履历、官爵、子女等。《宋文宪公全集》卷3,页2上~5下,《文节汪先生神道碑》。

泰定四年(1327)书《太平路修学记》,题“承直郎、信州路总管府推官汪泽民书”,见《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五。

寧國府祠廟考一(古今图书集成第八百卷·方輿彙編·職方典·寧國府部·彙考六)
    汪公祠 在南郭顏家橋南祀元禮部尚書汪文節澤民

程悌,婺源下港里人,嫁给汪泽民的堂兄汪德裕。

汪泽民之婿杜祖庆(信牧),见《太平县志》,太平县卓村人,古称“凿村”,又名杜家村。

汪梦雷,宣城人。泽民祖。理宗淳祐元年(1241)进士。累官知靖州。事见《宋文宪公全集》卷五《元故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致仕汪先生泽民神道碑》。(全宋诗小传。)
  有《宛陵集》。《永乐大典》曾征引。

【偶成】
  晚望荒城重感嗟,十年行客倦思家。渚田稻薄无来雁,庭树枝寒少宿鸦。
  书为在官长废读,酒因多病久停赊。何时日暖寻初约,同探疎梅几著花。

【和阮环绿红白梅】(《永乐大典》卷之二千八百十)
  白白红红相映开,迎春破腊要争魁。谁知月上纱窗后,一种横斜度影来。
天生我才必有用

143

主题

2387

回帖

5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51416
QQ
发表于 2008-10-20 18: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泽民诗文

********************

  泽民著有诗集《巢深》、《燕山》、《宛陵》等,均散佚,顾嗣立《元诗选》三集辑有《宛陵遗稿》一卷。又与张师愚同编《宛陵群英集》十二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八十八 集部四十一
  △ 宛陵群英集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元汪泽民、张师愚同编。泽民字叔志,婺源人,延祐戊午进士,授承事郎,同知岳州路平江州事,历南安、信州两总管府推官,以母忧归。服除,补平江路总管府推官,调济宁路兖州知州。至正三年,召为国子司业,与修“三史”。书成,选集贤直学士,寻以礼部尚书致仕,居宣城,自号“堪老真逸”。十五年,长枪贼陷宁国,被执不屈,骂贼死,年七十,赠江浙行中书省左丞,追封谯国郡公,谥文节,事迹具《元史》本传。师愚字仲愚,宁国人,曾两领延祐、天历乡荐,与泽民友善。《江南通志》称其尝撰《梅尧臣年谱》;然《年谱》乃其弟师曾所撰,已别著录,以为师愚者误也。是编,盖泽民晚居宣城时所辑。上自宋初,下迄元代,得诗一千三百九十三首,分古今体,订为二十八卷,同里施璇为鋟板以行,其后久佚不传。故《宁国》、《宣城》二志载籍门内均不著其目。今核《永乐大典》各韵内,所录此集之诗,共得七百四十六首,作者一百二十九人,视原本犹存十之五六。中如王圭等七十馀人,载于《宣城旧志·文苑传》者,其遗篇往往藉此以见。又如梅鼎祚《宛雅》所录诸家佚句,以为原诗散亡者,今其全什亦多见集中。宋、元著作放失者多,此集虽仅一乡之歌咏,亦可云文献之徵矣。谨裒集校定,厘为十二卷,凡其人之爵里事迹有可考者,俱补注於姓名之下;不可考者,阙之。其《永乐大典》原本失载人名,无可参补者,则仍分类附录於後,以待审订焉。

太平县秋粮折纳记
  宣属邑六,太平尤僻且远。介万山间,距郡二百四十里,蹊径盘折,土壤瘠枯,山当十八九。居人岩耕石耨,菽粟麻,衣食弗裕痧。厥田在高崖,深谷,或湿皋雨,少矢节。崖者稿,谷者寒,湿则沮,洳岁功罔成。又种仅宜黄籼,田之收,无一釜之亩。是故邑租恒折纳,轻赍云尔。大德中,郡立仓水阳,储漕米,有司弗能察。太平与他邑,通舟楫者,概征。本邑粮诣水阳,输当征,输时溪涧涸冻,滩碛阻险,月余始达,民甚病焉。至正四年,博陵崔侯,以江东廉访佥事,按县至。问民所疾,苦乡耆群进而诉曰:邑之病,余未暇悉举,尤厉民者,莫若输粮。岁计一万六千石有奇,今湖之安吉,徽之休宁,邻邑之旌德,皆听折纳,请如此例。崔侯怃然戚嗟曰:“民瘼有甚于是者乎!兴其利,除其害,更张其弗便,吾职也”。立召令姜果牒郡,郡上江浙行省,行省以江东分司,牒转达中书,中书檄户部议。凡五反复,竟莫易,分司议折纳,上中书,遂咨行省,为例。后四年,二三耆德,致舆人之辞,请予书其事于石。予惟除田租,弛山泽禁,凡可以利民者,夙夜在心,而以宣恩广泽,属于群工有司,于戏仁哉。崔侯之举,无亏乎公,有便乎民,可谓惠而不费者矣。余既嘉部使之,利民又多,邑长之能,力陈民隐,而黎知上之所以庇我,受赐于无穷,思著其迹,而不忘是皆宜书。余郡人也,窃尝有志乎!民事才弗之逮,乐闻其善,乃为之书。

鳙溪家承老序
  汪氏为新安著姓,国史家承纪载备矣。泽民曷敢以骨丸 骨皮傅会之辞?然不修谱,则族属易以疏,昭穆易以紊,尊祖敬宗何由援古而推焉?唐大中初,兵马使讳道安总戎来镇婺源,实生三子:长曰源,居环珠里;次曰濆,居大畈之鳙溪;三曰淦,早卒。环珠、鳙溪皆在婺源之居。子姓日蕃且大,散处他郡,不赖谱则莫若途人矣。今年六月,泽民自宣城展省来饶、歙,道出五岭,衣冠耆宿数隐士,其郡从仅三十人,会于旅邸,立谈之顷,欢然亲爱如旧相识。嗟呼,此非人心天理不容自泯者耶,特以形气之私汩而蔽之耳!孰谓修谱无益哉?今谱之修,则族之秀曰:某者,且兵马墓,武口双溪上,松柏畅茂,茔城复疆。是又吾宗一盛事也。并识首简,以示将来云。

时至正戊戌九月丙午忠烈裔孙、嘉议大夫、礼部尚书 泽民 谨书
汪晫《康範詩集》后跋
  赠通直郎康范先生汪公,宋开禧尖高蹈山林,诚有道之士也。 行修于家庭,德薰其乡里,著书以明曾、思二子之学,于乎,先生虽生不享爵位,既没,门人谥之,朝廷褒而赠之,几二百年云仍,尚克宝遗文而不坠,天之报善亦云厚矣。泽民于先生为宗家子侄,敛衽三,复执笔慨然题于末简。至正辛巳九月望日新安汪泽民谨书。

曾思二子全书序(见《康範詩集》附录)
  (文暂略)至正八年戊子岁四月丁卯朔、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致事新安汪泽民序。

【次友人春日见寄韵】(清·张景星《元诗别裁集》)
  清景行行一径苔,兰樽特为晚春开。绿阴青紫犹堪赏,昨日游人自不来。

【题陈氏听雨斋】(据《永乐大典》卷2538。沧海按:张师曾也有《宿陈氏听雨斋》,则二人当同行。)
  片云生远峰,晚听起修竹。幽趣人得知,飞泉落屋。
  林昏暑雨来,帘虚秋气入。忽忆沧江夜,孤篷风浪急。(张师曾《宿陈氏听雨斋》:漠漠沉沉灯晕生,忽疑风叶作秋声。野人一夜关心切,无处春田不耦耕。)

【别黄山】(据《陋巷志·卷七》)
  黄山别去恨绵绵,华表重寻第儿巅。马迹苔肥连碧汉,龙潭水暖涨灵泉。
  断无花逐桃溪外,别有春留药圃边。一声人亦老,鬓丝惊笑玉颜倦。

【谒颜庙诗】(据《陋巷志·卷七》)
  祗命适东鲁,晨征趋孔林。旋过亚圣庙,俯伏肃灵襟。陋巷览遗址,称贤到于今。
  一箪乐自足,千驷名空沉。凤鸟时不至,骥尾胥附深。为邦问礼乐,用舍孰知音。
  愚生后百世,岁月徒侵寻。博约赖明训,庶矣复初心。

【缺题】(据《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十三 摩崖石刻。在盱眙县第一山。)
  炀帝南游四海兵,■门凭险待时平。至今万岁山头■,犹有居民说古城。
  至正壬午十二月十有四日汪泽民谒■题诸崖。■时■克■汪德崇、余原善、任■、汪廕偕行。

至正十一年汪泽民《三浯镇端公祠记》,载《汪氏重修统宗谱》卷四一,北京大学藏。明汪士芳纂修,明崇祯八年刻本。

游黄山记

《梧溪集序》

《明经桥碑记》



汪泽民生平交往

********************

汪克宽,字德辅,一字仲裕,别号环谷,祁门县桃墅人。泰定三年(1326)秋,乡试中举。翌年春,参加会试,因触犯时忌,被黜而归。自此,他笃志于经学,与郑玉、汪泽民讲论学问,教授于宣、歙二州,从学者甚众。明洪武二年(1369)初,被礼聘至京城应天(今南京)协助宋濂编修《元史》,时已66岁。汪泽民曾为其《环谷集》作序。

袁桷《清容居士集》卷23《赠宣城汪泽民登第归里序》(延祐五年四月)
  戊午岁,复来京师,擢乙科,授同知平江州。……将行求余赠言以归。……夏四月,越袁桷序。

【送汪叔志赴平江州同知】(王珪)
  鹄袍缠御便牙绯,笑我山中芰制衣。姓字两回香桂籍,声华一日动天扉。
  政有霜螯须别驾,待呼巴菊寿兹闱。千古岳阳登览地,好诗相记莫相违。
天生我才必有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341002020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