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泉州西街旧馆驿汪衙巷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清两朝均有修葺。解放初期逐渐塌圮,现仅存破烂不堪的正祠和抛荒他处的石匾“宗祠”二字。2001年列为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汪氏宗祠占地376平方米。一进祠门,门楣上嵌“汪氏宗祠”石匾额,天井两边有通廊连接正祠。正祠为悬山式三开间,小九架木结构。神龛奉祀先祖汪立信(见《泉州人名录· 汪立信》)及其列祖列宗的神主。
宋·恭宗德佑乙亥(1275),汪立信为江淮招讨使,募兵抗元,因 时局急转,扼喉而卒殉国。1276年元兵攻占临安。立信子应麟、应鸿不肯降元,奉太夫人康氏从端宗及皇太后杨氏,崎岖走闽中栖于驻跸之地,先在闽之福安府。景炎初年(1276年),随舟泊于泉州惠安海港之象浦居焉,以避胡氛。后皇室从舟徙潮州,杨太后感恩于康氏,临行乃解锦霞玉佩赠之。故闽南汪姓大部分以“锦霞”为号。
立信次孙汪旦(详见《泉州人名录· 汪立信》),自幼从惠安迁居泉州旧馆驿,曾任贵州道监察御史,后因忤上司,拂袖返乡,在旧馆驿内筑官邸,并立宗祠,卒于家。日后通往汪旦官邸和宗祠的小巷称“汪衙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