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宁县洪铺镇白云村汪西组农民汪李俊钟情“爬格子”,立志要在有生之年写尽人间故事乡村百态,近年来他创作了三部共计100万字的作品,其中两部已经成书,他的文学热情和执着精神在山村传为佳话。
今年68岁的汪李俊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高中生,因受“文革”冲击回乡务农,干过建筑工人,一直以来就爱好写作,曾经发表有数十首诗歌。2005年,汪老汉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回家休养。一次本家几位长辈前来探访,谈及村后山头的碉堡,回顾起1938年日本侵略安庆攻占洪铺的那段历史,无不泪流满面,唏嘘慨叹。汪老汉于是产生了搜集日军恶行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小说的念头。经过广泛走访听闻和日夜加工整理,长篇小说《碉堡下的村庄》终于于2008年付梓。
洪铺镇原汪河村是牛灯戏的发祥地,为了探索这一文化遗产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汪李俊老汉又着手写作了文化寻根小说《牛灯》,于2012年编印成书。
汪李俊不会电脑,创作完全依靠手写誊抄,创作环境异常艰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又患上了前列腺炎和脑萎缩。他的妻子心疼他,叫他不要再写,但是他始终不愿放下手中的笔。由于自知文化水平有限,汪老汉还节衣缩食买来了《辞海》等工具书和《史记》、《二十四史》、《三国演义》等典籍,为自己充电,现在他的两个书架上已经满满当当的摆满了书籍。
最近汪老汉在整理第三部小说的书稿,这部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石牛传奇》,由于经济压力太大,他希望有出版社支持他公费出版发行。
汪李俊老人文化功底不算深厚,但是他如火的创作热情和长期孜孜不倦刻苦写作的精神不得不让人佩服。长期在农村生活,他对遗落在乡野的传说故事非常感兴趣,觉得不来拾遗补缺,就是愧对历史愧对家乡愧对人生。我们祝愿汪老汉身体早日康复,也祝愿他有新的作品出炉,更希望有爱心的人士帮助他实现公费出书的梦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