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 碑(小小说)
冯大、陈大、陈小是共地不共天,这是乡下人传统的说法,说白了就是共母不共父的兄弟仨,且都上一把年纪、儿孙绕膝的老人。日子顺了,老哥老弟时常走动,席间不免谈起故去母亲的辛酸往事,不禁老泪纵横。三人不谋而合想为先母刻块碑,好让一帮儿孙不忘祖坟。
好端端的提议不想让兄弟各执己见,分道扬镳。冯大说,论年长,他的名字应刻兄弟之首。陈大说,年长顶个屁,他才是陈家的长子,理当排在先。只陈小不置可否。一个要强,一个不让,针麦对锋芒,两老大吵了起来。“我是老娘第一个肚皮兜的!”“好儿不认回头娘!老娘在陈家终寿的!”双方愈吵愈烈,吹胡子瞪眼,拍桌子摔板凳。这可急坏了陈小,每次他都当和事佬,“刀子切豆腐两边光”——“老大,好说!”忙又转向一边“老大,好说!”但酒席总是不欢而散。
一墓只能立一块碑,两位老大都心知肚明,却各说各的理。早知如此,老娘当初何苦改嫁?!立碑之事一撂数年,似乎疆土界碑,寸土不让,直至两位老大过世。
一天,老态龙钟的陈小预感自己的时日不多了,想摆平立碑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也好见老大们时有个交代。老人特地备了两桌酒席,招来两家儿孙。席间,老人颤巍巍地举起酒杯,首杯共祝冯陈两姓血浓于水的感情。酒过三巡,如实讲了祖坟未立碑的原因,再谈到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年轻人深为感动,表示不计前嫌,和谐相处,达成共识:立碑只是个形式,真正的碑应刻在子孙心里。冯大的儿孙说陈大爷排先,陈大的儿孙要冯大爷排先,礼让不下。老人扶了一下老花镜,左看右瞧,偷偷一乐,便说出胸中计谋——抓阄吧!
拙文发表于2013年4月24日《桐城新闻网》、《桐城报道》
兴旺祝天下汪氏同一屋檐下,以礼相待,和睦共处
|
-
桐城六尺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