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镇邑汪氏宗谱的疑惑
《汪氏通宗世谱 [一百四十卷 首二卷] 38册1794年》卷十八 十四 载:
继芳公是泰亨公的长子,有子二,思先、思颜公,思先公有子二,公庆、公辅公,思颜公有子一,公爱公,公爱公有子一,汉卿公。见附图。
《鎮邑汪氏宗譜 [4卷,及卷首] 汪炳生 1915年》中《迁镇清水浦始祖继芳公事略》一文载:
“公讳继芳,一名汶,泰亨公长子。洪武四年,由掾吏为方氏军。稍充宁波卫,军二十年,升小旗,调定海卫。配王氏,生子二,曰思先、思颜。思先公,配郑氏,生子二,曰公庆、公辅,俱不传。思颜公,一名伯颜,洪武四年,代父从军,升小旗,调定海卫,因卜居清水浦。配 氏,无出。”
通宗世谱写明思颜公有子公爱、孙汉卿,镇邑宗谱却明确“无出”。这是一。
其二,通宗世谱写思明公迁紫微嶴,镇邑宗谱载“继芳公仲弟讳仕芳者,本居徽州歙县紫阳门,洪武六年始充军役,至二十年十月调定海卫。后缘刘梦祥总小旗点军士,遂以次子思明公入承继芳公后,补充军役。”
从成书时间上看,洪武年间在公元1368-1399年,距1775年(通宗世谱乾隆四十年版)、1787年(通宗世谱乾隆五十二年版)、1794年(通宗世谱乾隆五十九年版,应是四十年版重印)有400年,距1915年(《鎮邑汪氏宗譜1915年版》)550年。
从世系看,镇邑清水浦汪氏当是泰亨公直系。《《鎮邑汪氏宗譜》关于世系接续是这样说的:
“……采访至此几乎无从措手矣,乃至大雷借其谱而读之,始见自一世姬汪公至唐越国公,自越国公至吾族迁镇始祖继芳公为七十五世,上下支系既一线相联。”
“盖继芳公调防定海卫,在明洪武二十年间思颜公代父从军,始居清水浦,当在数年之内。”
(见《鎮邑汪氏宗譜 [4卷,及卷首] 1915年》中《存疑补遗》一文)
此处思颜公“代父从军”的年份从“洪武四年”改为“洪武二十年间”。“洪武二十年间”又是“思明公入承继芳公后,补充军役”的时候。此处似也有不妥。
总之,疑惑处甚多。正如《迁镇清水浦始祖继芳公事略》一文中所言“其事似不无可疑。今特揆情度势”一番,成就了炳生公的《鎮邑汪氏宗譜 [4卷,及卷首] 1915年》。
其实镇邑汪氏至少有三支:
郭巨嗣徽堂汪家,源出安徽,明初先祖从征有功世袭武官,至汪友敬,袭职郭巨所,遂定居于此。
长石半江汪家,祖籍安徽,相传唐末逃荒迁此。元至元年间,迁西经堂,分支迁新屋汪家、老屋汪家。
临江汪家,始迁祖汪思颜,洪武年间从戍镇海,遂定居东管乡清水浦,亦称大宗汪,分支为半路汪。(见《浙江宁波镇海县(现镇海区、北仑区)1985年部分姓氏源流》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