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964|回复: 48

巍巍大别山   汪氏族居地

[复制链接]

38

主题

68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http://www.iwangs.com/bbs/read

积分
19515
QQ
发表于 2012-12-14 16: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别山横跨鄂豫晥三省,是革命的老区,是红四方面军诞生的摇篮;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大别山一带自古以来地灵人杰,英雄辈出。从这里走出了共和国的1位元帅,2任国家主席和300多个开国将军。同时也是我汪氏族人聚居的地方,纵观大别山各县市皆有我汪氏族人的足迹。全国五百余万汪氏,大别山南北有多少?大家来这里晒一晒自己的家乡吧!
838ba61ea8d3fd1f2381c64f304e251f95ca5f3e[1].jpg    O8_%F9L%R@{C%IZ(90XOX)N.jpg
大别山位于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三省交界处,横跨鄂豫晥三省,在这巍巍大别山中居住着众多汪氏族人,我们为大别山厚重的历史文化、俊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理位置、大别于天下的气势而骄傲,为自己是大别山汪氏族人而自豪。进一步了解大别山请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38417.htm

38

主题

68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http://www.iwangs.com/bbs/read

积分
1951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7: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汪福文) 的帖子

大别山名称的由来   
        关于大别山的名称早在3000多年前的《尚书·禹贡》中就有记载。至于大别山名称的由来,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较为流行的有这样几个说法:
        1、 有人说她得名于李白,相传当年李白登上了大别山最高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观赏了南北二侧的景色,发现山南山北二侧景色截然不同,不禁赞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大别山由此得名。   
        2、 另外一个说法来源于地缘学界,据地缘文化学者考证,现在的大别山所在地在远古的时代曾是一片汪洋,大约20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地面开始隆起,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大别山。大别山脉与西部的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连绵千余公里,是中国南北水系的分水岭。由于它分开了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也分开了吴国、楚国两地,从而使得南北两地的气候环境和风俗民情截然有别,所以叫做大别山。   
    3、 还有一个说法带有神话色彩,据说在洪荒之世,天地浑然一体,亿万生灵被挤压在昏暗的天地之间,后来有一座山訇然升起,用它的脊梁把苍天高高撑起,从此有了天地之分,万物生灵也得以获得光明。由于这座山分出了天和地,分出了白天和黑夜,使天地有别,便取名为大别山。   
        4、 最后一个是和汉武帝有关,相传昔年汉武帝刘彻封禅南岳天柱,途经安徽岳西县境内一座高山。因皇帝不走回头路,竟两个月未走出此山,感慨曰:“此山之大,别于天下。”大别山因而得名。

30

主题

452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一个平庸的汪家人

积分
15295
QQ
发表于 2012-12-14 17: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大别山的子民进一步认识大别山了!

15

主题

169

回帖

5904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5904
发表于 2012-12-14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

38

主题

68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http://www.iwangs.com/bbs/read

积分
1951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8: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麻城东汪祖居地——湖北麻城东山黄市畈(位于大别山中段南麓)。
$@CB6G$P(7{QNH@2[~4PYM4.jpg

38

主题

68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http://www.iwangs.com/bbs/read

积分
1951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8: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汪福文) 的帖子

欢迎大别山各地宗亲将祖居地的照片在这里晒一晒。

38

主题

68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http://www.iwangs.com/bbs/read

积分
1951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9: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汪福文) 的帖子

欢迎大别山各地宗亲将祖居地的照片在这里晒一晒。

0

主题

210

回帖

6710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6710
QQ
发表于 2012-12-14 23: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大别山区的,哪里青山绿水,四季分明。

30

主题

452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一个平庸的汪家人

积分
15295
QQ
发表于 2012-12-15 08: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端,大别山尾南缘,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北岸,为鄂、赣、皖三省交界。东与安徽省宿松县接壤,西与湖北省武穴市毗连,南与江西省九江市区隔江相望、一桥相连(即九江长江大桥),北与湖北省蕲春县山水相依。地当要冲,四通八达。史称吴头楚尾,荆扬咽喉,可北走京华,南驰百粤;今襟鄂皖赣3省,连华东与华中两大经济区。地跨东经115度43分至116度07分,北纬29度43分至30度18分,东西最大宽度37公里,南北最大长度6l公里,总面积为 1640平方公里。县治黄梅镇,西北距湖北省会武汉(公路)242公里。   
      黄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黄梅县,距今有1400年历史。黄梅是驰名中外的佛教禅宗圣地,是红十五军诞生地,还是闻名全国的 “黄梅戏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唯楚有才,鄂东为最”。这里诞生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学家瞿九思、兵部尚书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帅承瀛;走出了中国近代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著名民主人士、民革中央秘书长梅龚彬;孕育了当代教育家、独树一帜的文学巨匠废名(冯文炳),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赵辛初等。古往今来,群星灿烂,无不显现这是一块充满灵气、绚丽而文明的热土。
   黄梅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破额山前的四祖寺重建如初,距寺不远的灵润桥、毗卢塔,造型奇特。驰名中外的五祖寺,始建于唐,盛于宋,是我国佛教禅宗的主要圣地。西山挪步园(汪可受墓所在地)云雾缭绕,幽静清新,崇山峻岭之中,宾馆楼房林立,实属避暑胜地。被誉为中华古梅寿星的蔡山晋梅,比浙江天台山的隋梅还年长300岁,堪称稀世之宝。还有新石器时代的塞墩遗址,汉代英布王城址,南北朝时参军鲍照墓,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墓,宋代乱石塔、朱元璋题匾天下第一山的意生寺等,都是著名的古迹,这些已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龙宫洞以及安徽的天柱山、九华山、黄山等旅游胜地连成跨省旅游网络。
   黄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水陆便利,素有“七省通衢”之称。京九、合九铁路在此交汇,境内设有5个客货站;万里长江黄金水道过境58.86公里,九江长江大桥飞架天堑;京福、沪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64.6公里,设立4个进出站口;105国道、柳界公路、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从黄梅县城驱车向南25分钟可到九江,2小时可到南昌;向西北约2小时可抵武汉;向东2.5小时可达合肥,4个小时达南京。
         欢迎各位本家来黄梅做客

四祖寺

四祖寺

五祖寺

五祖寺

五祖寺

五祖寺

古桥

古桥

千年古塔

千年古塔
   

雨天鸟瞰五祖镇

雨天鸟瞰五祖镇

五祖山上雨中鸟瞰

五祖山上雨中鸟瞰

38

主题

68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http://www.iwangs.com/bbs/read

积分
1951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5 14: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
欢迎各地宗亲把自己祖地在这晒一晒 加油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341002020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