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020|回复: 7

新洲汪家衖汪氏的家族历史(转载)

[复制链接]

191

主题

3290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崇尚自然 珍爱生命

积分
91974
发表于 2012-10-14 21: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99985010168w3.html
       前面讲了讲家乡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和基本概况,下边再讲讲家乡的历史风貌与文人景观。
  汪家衖的现状摆在那儿,这我很清楚。
  她的过去怎么样?对此,我很感兴趣。以前也曾问过湾里的长辈们,知道一点。2001年湾里修谱,发现了一些新情况。有一种传说,我湾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位陈世美式的人物,发生过一个类似于杜十娘的故事,如果此说成立,那么,我湾在现在的位置(指老村)至少应有几百年的历史。而根据修谱中新的发现,我湾在此居住的历史只有一百五六十年。
  湾里新编的《汪氏宗谱》中说,在清朝道光年间,现居新洲刘集肖桥东西河处的汪氏祖先汪士选、汪士遥兄弟携家人到道观河定居。如果此说属实,那么,他们就是我湾的祖先或祖先之一。我们知道,道光皇帝执政于鸦片战争期间,1840年左右,至今只一百六十多年。
  那么,汪家衖的陈世美是怎么样一回事呢?且听我道来。
  故事说三百多年前,我湾有一位后生,人长的高大英俊,又精明能干,他去到汉口的一家商铺当伙计。因他做事勤快,精明干练,深得老板喜欢,便授他以重任,让其独当一面。没过多久,老板因病去世,留下很大产业、一房儿女及大小老婆。而后生与老板的小老婆原来就关系暧昧,在老板去世一年后就名正言顺地结婚了,并育有一个漂亮女儿。
  一天,后生对她说,老婆啊,我们是不是将我们名下的产业都卖掉变现,到黄冈(那时新洲叫黄冈)去置办产业,做生意?老婆开始不同意,经不住他软磨硬泡,最后应允了。他们便按计划将商铺卖了,变换成银元,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家三口携带着大量银票、银元准备回家,来到四官殿码头,老婆突然想到还有一件价值连城的珠宝落在家里未拿,便急急忙忙地与女儿一起回家去拿。等老婆和女儿拿着珠宝来到码头,见老公已经不在了,船也开走了。女人在江边哭天喊地,这个负心汉欺骗我们娘俩这么久,竟然携款走了,骗了我这么久,我活着还有什么劲?她急火攻心,也未细想,不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还可以到汪家衖去找他吗?就带着女儿一起跳江自杀了。
  船刚启动不久,后生也看到了这凄惨的一幕。他心如刀割,大声哭喊道:“不要跳!不要跳!”但老婆还是跳入了滚滚长江,还拉下了女儿。他感到后悔莫及,良心受到深深的谴责。这时候,刚才还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将本来很平稳的轮船吹得颠颠覆覆,忽高忽低。他信佛,觉得这是老天在谴责他。他在心里头默默许愿,回家后一定要建一个四官殿,赎回自己的罪过。后生知道,汉口的四官殿是一座寺庙,供奉着天地水火四官。回家后,他兑现了自己许的愿,在汪家衖建了一幢气宇轩昂的四官殿。他后来重新娶妻生子,在当地置办田产,他的后人也成为一个土财主。
  这是我湾出现过的一位能干而良心很坏的先辈。这样的人是不配载入史册的,家谱中没有关于他的记载,只不过是代代口碑相传,而汪家衖的四官殿也存在了二百多年。这应是真实的历史。
  家谱中还记载,本族原有前后两湾,两湾之间间隔着一片祖坟,此处还建有汪氏祠堂。祠堂分前后两幢,共有八间房舍,旁有庙宇一栋,名曰四官殿。祠堂是一个姓氏家族祭祀祖先,拜祭神祗,商议家族大事之地,由于在土改中分给了私人,并在60年代初被拆毁,我没见过。我想,她应和韶山毛氏宗祠大致无异。长辈们说,我湾祠堂正门之上,高悬有写着“钦点翰林”四个大字、刻画着龙纹的金匾,匾上还刻写有翰林汪明源的名字。汪明源生于1860年,逝世于1920年,是清末翰林,著诗文6本,新洲县志有载。  
0001.jpg
  
  悠悠五千年,茫茫大中华,汪氏出过很多闻人。但在近百余年来,在汪家衖还没有出现过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名满华夏之人。因而,能产生一位翰林是家族的莫大荣耀。
  人类社会的产生至少有几十万年的历史,进入文明社会也有上万年至五六千的历史。但产生姓氏的历史比这要短得多。汪姓在全国算是一个大姓,按人口计算,在百家姓中排第57位,占全国百家大姓总人口的。
  汪氏是周武王之后,因封地在汪而得姓。
  周武王时,周公封长子伯禽为鲁侯,至第21位君主鲁成公,成公庶子封地在汪,后代以封地为姓。鲁成公的这个儿子姬满出生于今山东曲阜一带,后封颖川侯,即河南许州。清代学者汪琬《尧峰文钞》中有《汪姓缘起考》,记载“吾汪多从姬姓裔为正。鲁成公庶子生而有文在其手,左水右王,故名汪。其后子孙遂姓之。”朱熹题汪氏《一世始祖颖川侯像赞》云:“祖德归先,降王自天。左水右王,两手俨然。合成汪字,遂以名焉。为汪之始,……”朱熹于淳熙15年(1188年)为安徽新安汪氏族谱作序时亦重申此说。在这篇序文中,朱熹还对历代汪氏名流作了一番褒奖,对汪氏家族仁爱、忠烈、勤俭、笃厚之行为给予了赞扬。安徽《祁门县志•氏族考》:“汪氏得姓始于颖川侯,姓姬名汪(应该是姓姬氏汪)。”
  虽然,关于汪姓还有很多说法,但主流的解释是:汪姓始祖叫汪满,是鲁成公之后,之前姓姬,出生于山东,封在山东。汪姓后有一支迁山西,形成望族,东汉末一支迁往安徽,以新安为主要集中地。宋以后成为大姓,安徽为最,占全国汪姓的44%。汪氏望在黟、歙,十姓九汪。
  汪姓中算得上历史人物的,记载中最早的是汪踦。哀公十一年(即公元前484年)鲁国与齐国交战于郎,尚未成年的汪踦战死,孔子要求按成人之仪予以国葬。此事记载于《礼记•檀弓篇》。
  197年,汉龙骧将军汪文和避乱渡江南迁,孙策授其为会稽令,遂居于歙县,为徽州汪氏一世祖。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故人称“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歙、黟为汪华长子建和第八子俊之后;婺源、休宁、祁门为汪华第七子爽之后;绩溪为汪华第九子献之后,构成徽州汪氏放射形分布。屯溪靖阳节等古徽节令盛会中所抬神像中的汪公、二相公、九相公等,便是汪华及其第二子、第九子。
  唐朝李渊、李世民父子都曾封赏过歙州刺史、越国公汪华,他是一位军事家。唐玄宗曾封汪等十姓为国之柱石,即所谓“十姓国之柱,十六姓国之梁”。
  还有一人是李白诗中提到的汪伦。汪伦系泾县人,为人仗义,颇有文采,曾当过县令。“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李白去庐山前谢汪伦设宴踏歌相送而作《赠汪伦》中的诗句。
  汪姓中上《中华名人大辞典》多达100人。宋代出名的有政治家汪伯彦(曾任宰相)、汪纲、汪澈,军事家汪应展、汪立信,文人汪藻、汪元量。
  元末明初出过理学家汪克宽。
  明清时期,汪姓名人有江西南昌人汪大渊(1311-?),他是中外闻名的航海家,留下著名的《岛夷志略》。还有安徽祁门人汪机(1463-1539),留下《石山医案》、《外科理例》等13部医学论著,成为明代四大名医之一。安徽歙县人汪道昆(1525-1593),戏曲家,留世作品有《大雅乐府》和《唐明皇七夕长生殿》。安徽休宁人汪昂(1964-?),留下包括《汤头歌诀》在其中的合称“汪氏四书”的医学专著,全书用诗歌体写成,他是中华医学中不可多得的重要人物之一。清初学者汪琬(1624-1690),江苏苏州人,人称钝翁或称尧峰先生,留下《钝翁前后类稿》和《续稿》共118卷。清中叶史学家汪中(1744-1794),江苏江都人,曾参与《四库全书》的校书,留下《春秋后传》等20多种著作,对历史、地理、训诂学、诗词、书法、古文辞、金石、篆刻等样样精通,时称“通儒”。“杨州八怪”之一的汪中慎(1686-1759),擅长作画,以画梅传神,67岁时双目失明,仍能作一手好书法,为世人惊叹。再后来,有婺源学者汪绂(1692-1759),数学家汪莱(1768-1813)、医学教育家汪逢春(1882-1948)、史学大家汪日桢(1813-1881)等汪姓之名人、才子。过去的徽州一带汪姓大商人甚众,但因国人重农抑商,故记载不多,实为可惜。现代汪氏名流有众所周知的汪精卫、汪东兴、汪道涵、汪明荃、汪涵、汪芳(著名作家方方),还有汪潮(哈哈)等。
  移居海外的汪姓族人,还是比较活跃,为了宗亲联系,开始与其它姓族一起成立各类宗亲组织。如含汪、洪、江、翁、方、龚六姓的“六桂堂”在香港、菲律宾均有机构,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均响应。香港有包括“六桂堂”在内的“世界至德宗亲总会”,另含吴、周、蔡、曹、辛、柯共12姓,均为古之姬姓衍生而来。据传,1988年11月6日,六桂堂第五届恳亲会在泰国曼谷召开,*先生正访泰,亲笔写下“光祖耀宗”的题匾。
00011.jpg  
  汪姓族谱编修极为完整,现存的《中国家谱目录》(国家档案局编,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收录了汪姓家谱259种,《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提要》(上海图图书馆编,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收录了汪氏族谱达131种,为我们研究族谱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宝贵资料。
  从史料和家谱来看,我汪氏历史悠久,从周公之后说,也有近三千年历史。75世尚辉公由徽州至武邑,宰治武昌,为江南迁鄂始祖;76世登一(一说兴一)公于元顺帝年间迁徙到黄冈。
  宗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是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历史纪录、档案资料。几乎所有的姓氏都与历史上的伟人、名人、“大人”拉关系,套近乎,但是,如果隔的太远,只能起到“拉大旗作虎皮”、显摆显摆的作用罢了,没多少实际意义。


  本文节选自《汪潮自述——寻觅圣山》,作者汪潮,曾就读于新洲四中,1984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91

主题

3290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崇尚自然 珍爱生命

积分
9197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21: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潮亦名汪朝玺(汪潮洗),生于1963年,湖北武汉新洲人,现在区建设局供职。1984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城市学家、作家、诗人。全国作家协会会员,美国会计史学家学会会员,中国城市科学学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员,大同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国际文学(中文)》杂志顾问,《文学家》杂志顾问、副主编,曾任中南艺术学校校长,是《城市问题研究》、《中国建设报》、《财经问题研究》、《长江日报》等10余家报刊特约记者。著有《大同论》、《马克思》、《东西方诸哲论》、《城市学概论》、《汪潮文集》、《汪潮自述——寻觅圣山》、《二十世纪以前会计的发展》(译著)等。
  作品简介
  自传《寻觅圣山》被认为是一部独特的个人精神史书,既有个人成长史、家族史的叙述,又有家国、天下历史背景的记述;作品满怀作者对故乡、亲朋、故人的眷念,对自然的挚爱,对祖国的深情,对人类的博爱,张扬了一个有志少年、热血青年、执着壮年昂扬向上、不懈追求的感人事迹。
  长篇历史小说《马克思》首开以小说的形式描写马克思的历史记录,展示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青年马克思的形象,为您刻画一个真实的、为追寻真理而不懈求索、不惧牺牲、平凡而伟大的马克思的形象。其创作时间跨度前后达32年之久,研读各种书籍、史料上千种,还去马克思学习生活工作过的欧洲国家实地考察。
  《汪潮文集》系汪潮先生早年的一部文集,内容涉及小说、散文、随笔、诗歌,也有史学、政治学、哲学、城市学论文,还有译作,涉猎甚广。
  《二十世纪以前的会计发展》(Accounting Evolution To 1900)是汪潮先生18岁时的一部会计史译作。
  《大同论》主要由「发展论」、「过去理想论」、「特征论」、「素质论」、「统一论」等几大部分构成,更科学、更深刻的阐述了人类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照亮人类前进的灯塔。
  座右铭
  我深沉地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热爱大自然。
  对人类苦难难以言状的同情,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不倦求索,对真理的不可遏制的探求,对人生真谛的不懈求证,对人间真善美的孜孜以求,对大自然的无限爱恋,构成我全部的人生价值和存在意义。为此,我愿意舍弃金钱、地位、荣誉、爱情乃至生命。
  评价汪潮
  易中天:他是我老爸的学生,我的学弟。圣者一路艰难寻觅、求索,终于找到了圣山。那是你的圣山,我的圣山,他的圣山,我们大家的圣山。
  周有光:我们有「三同」:同学——大同思想研究院的学人;同「性」——共同信仰大同主义;同「光」——我们和人类因此而有光明的未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99985010168u3.html

74

主题

2592

回帖

7万

积分

版主

淮南洛河汪氏[潜口金紫分支]

积分
78819
QQ
发表于 2012-10-15 0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汪潮__汪家的又一大才子,关于汪氏来源之[汪芒氏]说,作者不应再引用,容易误导族人.

191

主题

3290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崇尚自然 珍爱生命

积分
9197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09: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汪传海) 的帖子

本家说的对,我已作删减。

22

主题

313

回帖

8860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8860
发表于 2012-10-15 10: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看到你的发文和看到你本人一样亲切,远远道一声,辛苦了。

76

主题

1684

回帖

5万

积分

天使

天下汪氏一家亲

积分
53899
QQ
发表于 2012-10-19 23: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197年,汉龙骧将军汪文和避乱渡江南迁,孙策授其为会稽令,遂居于歙县,为徽州汪氏一世祖。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故人称“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歙、黟为汪华长子建和第八子俊之后;婺源、休宁、祁门为汪华第七子爽之后;绩溪为汪华第九子献之后,构成徽州汪氏放射形分布。
绩溪为汪华第九子献之后 ?.        献公十九岁卒! 到目前为止谁也没有见过献公谱    如献公真有后裔传世!!!真诚希望他们走出来 让我们九支本家来个大团圆!!!
汪明才

191

主题

3290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崇尚自然 珍爱生命

积分
9197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00: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编故事的文人,大都不探究引言真伪。

169

主题

3923

回帖

7万

积分

版主

我是汪洋大海一滴水。

积分
74233
发表于 2013-2-7 17: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汪封林) 的帖子

杜十娘的故事非常感人.汪潮本家的座右铭则更为高尚。盼汪姓才子和成功之士为家族亊业多做点实事.他们将会得到更多汪姓人的尊重和爱戴。封林本家辛苦了?
祝汪氏家族枝繁叶茂与日月同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341002020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