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4-16 12: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国藩故居行札记
_(米鸿宾老师)
小时候阅读过《冰鉴》,记忆犹新而刻骨;长大后,对毛泽东曾说过的:“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一直念念不忘。怀着对经典的向往,令我对曾国藩的故居也心仪已久。
6月9日,在张磊和易行的陪同下,我们驱车从长沙赶往湖南娄底市双峰县曾国藩的故居。一路上雨下得很大,我们在乡村的路上蜿蜒穿梭了两个多小时,在看到了“曾国藩故居”的指示牌之后,车头顺路一转,便到达了目的地。满以为这么大的雨不会有人来参观,可是却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想。让人感觉到文化的凝聚力真是不可估量。
此时的感觉是,与一路在滂沱的大雨中行进明显不同的,眼前霎时豁然开朗,一幅浓墨重彩的中国山水画蓦然展开——
展目虚怀,清光满漾,山川野气簇拥着一座气势盎然的古建筑,让人格外觉得豁达大度。
整个宅院,坐西向东,背靠山丘,面向湖面,中堂见水,东南来风,正北见井,风水中的奥妙之处于个中蕴藏,心里不觉得赞叹不已!——当初构建此宅的人绝对是位世外高人。
站在门口环顾四周,在其宅院的东南方,来风处,亦见到有山为煞,易行问我这代表什么含义,我说:对后代的女子中长女且为属蛇的有影响,或身遭疾患、或婚不美、或绝嗣。
该宅的后面是人工挖凿的山,山后有沟,表征着后代迁徙流移,多在异国他乡。
带着这些先入为主的结论,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留意着寻找答案。
曾家宅院的大门口,写着“富厚堂”三个字,它表达了主人对此地的祈愿。
进入宅院,远远的就看到主宅的大门前挂着“清芬世守,盛德日新”的牌匾,让人一下子就会感觉到书香之味和修身内省的气息迎面而来。
院内错落有致的木质结构的古式房屋,青苔斑驳的旧墙古院,给人一种恍然隔世之感。楼上楼下的各式字匾虽都有所不同,但是其教化人心的精神趋向却是一致和高昂的。略摘几篇如下:
忠厚培心。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忧以终身乐以终身。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所求处处田禾熟,但愿人人寿命长,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四方平静干戈息,我若贫时也不妨。
…………
而关于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记载,也让人啧啧叹服不已。例如,李鸿章对老师的评价为“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代难逢天下才”,左宗棠说“谋国之忠,自知之明,自愧不如元辅”,梁启超说“其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莫与京者”……以及毛泽东的评价;站在屋中,看着这些文字,驰目骋怀,会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天地万物出神入化,融为圣境,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
每个房间都有曾国藩自然情况的相关介绍。其中,有一个是其家族的成员发展图文谱系介绍,无论谁看到上面文字所表述的曾家几代人同堂的天伦之乐,都会令人顿生艳羡之情。当我们看到曾国藩的后人大多流离海外,尤其是其孙子曾广钧的长女曾宝荪(1929年生,属蛇),有“守贞不字”(终身未嫁,亦无后)的介绍时,让我们为之一振,它恰好印证了我们先前的判断结论!
在惊奇的同时,亦感叹中国风水文化的伟大,心中不由得唏嘘不已——这是常人所体会不到的。
…………
…………
我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椰风海韵,林海雪原,长河落日,古城名园,不计其数,而曾国藩的故居独让我迷醉,其文化的内涵、人格的魅力以及道德的垂范,都让我流连敬仰,让精神、思想、灵魂都接受了洗礼和净化。
我真是不知道是双峰的青山秀水壮了英雄才子的气概呢?还是英雄才子叫响了双峰的名头?
我只能说的是,我迟来的文字不能表达它的气韵与流风,更不足以表达我当时的情愫。
草就于19日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