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家老屋:一个以祠堂来命名的地方
从株洲石峰区田心立交桥出发,沿着长株高速公路走1公里左右即到达汪家老屋,这是以一座老屋命名的地方。几年前,修建长株高速公路时,老屋被拆除,当地还居住着汪家后代,关于汪家老屋的故事也在流传。目前,几位汪姓老人正在编写他们的《汪家族谱》,也准备将汪家老屋封存起来。
祖先在此买地建了祠堂
在株洲石峰区田心街道办事处田心村汪家老屋组,目前已经很难找到一栋老房子。在长株高速公路路边,原汪家老屋所在的位置,已经建起了一栋两层高的楼房。
“旁边的庙还在。”当地居民高卫罗指着旁边一间小庙介绍,汪家老屋就是当年汪家人的祠堂,2006年时被拆掉,旁边的小庙是经过重新修葺的。“搞集体的时候,汪家老屋是集体食堂。”高卫罗回忆,汪家老屋青砖黑瓦,占地约一亩,是个四合院结构,里面能住10户人家,“修公路时,老屋被征收了,原先的部分位置已经被公路占去了”。
现年75岁的汪玉纯介绍,他是汪氏的第七代,祖先是安徽人,在清朝乾隆年间,搬到了这里。“以前将这周围的地方都买了。”汪玉纯介绍,“祖先是军人出身,从军队退役后,经营木材生意。”
传说建房不能洗墙板
当地流传说,汪家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因跟泥瓦匠发生了过节,曾一度衰落。
当地居民凌树德老人笑着说,小时候就听大人们讲过汪家老屋的故事。在建汪家老屋时,有泥瓦匠上汪家讨要工钱,但是汪家人没给,结果泥瓦匠一怒之下,担着墙板到水塘边去洗。“‘墙’与‘穷’音近,建房子时,是不能洗墙板的。”当地不少老人家认为,汪家曾一度衰落,就是由于泥瓦匠洗了墙板。
据凌树德介绍,那时候的墙板就是又长又宽的大木板,用来筑土墙的。用墙板在两边固定住,中间填泥土,等泥干了后,就成了墙。
“只有懒才会变穷”
汪玉纯笑着说,解放前汪家曾有过不少田地,后来经过几代人发展,田地反而少了,“因为有几个当家人不争气”。“懒,不爱劳动。”汪玉纯称,曾有几位当家人通过变卖家产来维持生计。
当地人听说有人要了解汪家祠堂,便向记者推荐汪世维,因为他正在编写《汪家族谱》。“我是他的助手。”汪玉纯介绍,目前有几位老人正一起负责编写《汪家族谱》,“资料已经收集全了”。
“国家是大的凝聚,家族是小的凝聚。”汪玉纯说,写族谱能加强家族人的凝聚力。“只有懒才会变穷。”汪玉纯称,族谱中还会根据汪家几代人的故事,写上精神层面的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