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静之与《天亮之前》
著名诗人汪静之最热衷于写爱情诗,有爱情诗人的雅称,这已是众所皆知的了。然而汪静之是中国第一首歌颂中国共 产党的诗《天亮之前》的作者,则知者甚少。 “五四”时期,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的汪静之常有新诗在《新潮》等刊物上发表,又是《晨光文学社》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当时4个爱好文学的青年还结成《湖畔诗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少年汪静之心目中最崇拜的英雄和领袖。孙中山受挫后,他深感沮丧。1921年12月23日,时已冬至。这一天天高气爽,风和日丽,汪静之在浙一师的小花园里看书。一位学生领袖向他走去,两人便攀谈起来。这位学生领袖向汪静之介绍了帝国主义侵略、军阀混战和孙中山失败原因后,向汪静之透露中国已经有了共产党,并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并充满信心的说:共产主义一定会成功。 汪静之得知中国有了新的革命党——中国共产党,异常兴奋和激动,当即写了《天亮之前》:
黑夜赶走了太阳, 霸占了一切。 世界沉沉如死, 被统治于黑夜。 旧的太阳挽不回了, 又何必挽回呢? 我们只要欢迎, 新的太阳早些光降。 已有莫大的希望, 露出了最初的一线曙光。 众生的心已经沸腾, 鼓着雄壮的勇气, 狂热地跳舞很起劲, 唱着歌摧太阳起身, 我们的生活苦闷, 我们的生活枯涩, 你撒给我们热和光, 才能复活我们的生命。 亲爱的太阳! 生命的父亲! 快快地上升! 多多地给些热和光! 还有许多兄弟呢。 他们的不幸就是我们的不幸!
诗中的“黑夜”指军阀;“旧的太阳”指孙中山的国民党;“新的太阳”指中国共产党。汪静之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欣喜若狂,纵情欢呼新的太阳的升起。 正如《文学评论》1982年1月号陆耀东《论湖畔派的诗》一文中所说:“《天亮之前》显露了对于理想的希望之光的热望……觉醒的人们产生了新的希望,这首诗正反映了这一新的动向。” 《湖畔诗社》四诗友中年纪最小的汪静之现已90高龄,但少年汪静之特有的浪漫风采犹存。老人不仅身体硬郎,精力充沛,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而民还能徒步登北高峰远眺西湖美景。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目前诗人正在日夜创作,除了《汪静之自传》外,还有由他选著的《历代诗选》、《历代词选》,并准备出版《蕙的风》的续集,献给广大诗歌爱好者。
——摘自:《绩溪文史资料》第三辑 1993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