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4-13 15: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着心中的那份坚守
桐城市新安初中
汪兴吾
自孩提到知命,从求学至教书,我接触的老师可谓多矣。
记得我的入蒙老师姓汪。那时文革的飓风还在肆虐,汪老师除了负责黄塝教学点的教学工作外,课外时间便是到大队部、文化室、社员的墙壁上画打倒牛鬼蛇神的漫画。教学点只有汪老师一人,教一、二年级复式班的各门功课。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严谨。一次算术考试后,他把我拉到黑板前,拧着我的耳朵说:“最不该错的是你。你平时从没错过呀!”我当时心里不服,为什么大家都错了,老师偏偏打我呀?现在想想,在那知识最廉价的疯狂时代,一个教一天书才记一个工值两毛钱的临时代课老师,居然那样投入,那是他对教师这个职业固有的坚守!
读小学五年级时正是“黄帅”时代,刘老师尽管出身不好,经常挨批,但从不吃政治那一套,他的口头禅是:“不管什么社会,书还是要念的。”有一次,我因贪玩未完成家庭作业,他罚我站起来,并在黑板上画上一颗桃子,然后点上一点说:“你就好比这颗桃子,本是很好的,现在有一点变坏了。”从那以后我按时完成作业了。身处逆境,忠于职守,这就是教师的韧性!
读初中时恰逢“反击右倾翻案风”,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也姓刘,可他是个不合时宜的倔人,认为抓教学就是理直气壮。他总是布置学生背课文,写作文。他终日不苟言笑,同学们非常怕他,因脸上有块很大的黑痣,同学们背地称他“黑疤子”。在那人心浮动,社会不断出现反复的时代,他能定下一颗心教书,真是一位好老师呀。现在想想,他那块黑疤竟成了他高尚师德的标志。就是凭着千万个刘教师的倔强,人类文明得以延续!
后来我有幸走上了教学岗位。在那青黄不接的时代,我的身边更多的是“民办教师”。这是个特殊的群体,在祖国大量需要教师的时候,他们走上了教师这一神圣的岗位,尽管良莠不齐,可他们认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记得一位张老师,无论是教学还是工作都是呱呱叫的,只因追究他当年超生,在最后一批转正时被淘汰。至今还记得他坚持上好最后一节课的情形,他是带着泪走下讲堂的。还有一位何老师,家境特别困难,因无钱进修中师学历被辞退。他一直到去世前都保持着到校园外转悠的习惯。这是教师骨子里的执着!
改革的春风使教育事业焕然一新,也给教师的心里吹起丝丝涟漪。“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有的教师坐不住了,他们选择了“下海”,选择了“脚踏两只船”。但更多的教师选择的是淡定,执意三尺杏坛。
是呀,我们的老师,在那动乱不定的时代,不管是临时的还是 “黑五类”,他们虽身处逆境,但“身卑不敢忘国忧,我以我心荐‘后生’”;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时代,他们凭着教师本身固有的职业道德底线,向学生传递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在被自己的执爱抛弃后,他们仍然怀着赤子之心,坚持到最后一刻,至死不悔;在物欲横流之际,他们做到“宝贵不能淫”,“行天下之大道”。他们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正当人们狂热追求升学率时,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使教师又有了新的追求。作为教师的一员,我要与时俱进,为着心中的那份坚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以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