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点了,在家人的敦促下老人依依不舍地走了,奔赴他的祖居地——梅城。我再三挽留他一行吃过中饭再走,老人没有答应,可能是觉得人多在此叨扰不便,他反复说还有许多地方要去。 | |
|
其实我与老人心仪已久,那是在2002年,我为自己支族——三安汪氏修谱的中途,我很想找到其他汪氏家族的资料作为参考或佐证,不意心想事成,找到了台湾人汪昌智于1994年修的《梅城汪氏家谱》的谱头,那是一本很简易的谱头,是老人亲手打印的。在那里我读到了梅城汪氏的来源,读到了梅城汪氏的发展历史,更读到了汪昌智老人为寻找老谱所付出的艰辛和对修谱事业的执著,同时也发现了梅城谱与三安谱的差异。 | |
|
汪昌智老人号海波,今年86岁,在宗亲网上署名汪昌彬,开始我不以为是同一个人,当我提及“汪昌智”时,老人说:“那就是我呀。”一句话拉近了我与老人八年的距离,我与老人的手再次紧紧相握。老人热情地招呼子侄辈照相、录像,我们也开始了关于汪氏家族的长谈,从我们各自为本支族修谱谈到汪氏宗亲网的发展,从网上热心的本家谈到汪华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我赞叹老人对家族事业的执著,老人表扬我为家族文化研究作出了贡献……我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我们每句话似乎都凝聚了对祖先的虔诚,我们的血管里正沸腾着祖先留下的共同的血液。 | |
|
兴犹未尽,老人在即将离去时又提出打开宗亲网看看他发的帖子,我们又共同坐到电脑前。我因近期工作忙很少上网,找到“汪昌彬”帐号点击后,果然看到他新发的帖子,他在网上说“汪兴吾在文中提到我修谱,我很感激”,我也很感动,从老人的话语中听出他对宗亲网的无限眷恋,他反复告诫他的侄子要经常上宗亲网,他自豪地说:“我已发了100多篇帖子。” | |
|
临行时,老人说,他还要去拜访大风,拜访九华星云……拜访那些为汪氏家族事业作出贡献的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