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得疏狂自谓仙 ——读祖父汪汝梅《五十自叙》诗 (汪大绶)
我的祖父汪汝梅(1877--1944),1916年当选为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员,在当了10年众议员之后,因患肺病多年,身体虚弱,50岁时便告老还乡。 祖父1926年初春从北京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乐平,适逢50岁寿辰,遂有感而发,欣然命笔,作《五十自叙》诗: 晏宇熙春敞绮筵, 服官今喜是归年。 前程弥漫无恒轨, 陈迹摩挲感旧缘。
有友纵情终日醉, 好花和月十分妍。 金萱堂下休言寿, 学得疏狂自谓仙。 祖父77年前作的这首诗,字斟句酌,颇有诗意和哲理。我逐字逐句吟诵品味,又曾向家父作过求教,从中倍受启迪。 “晏宇熙春敞绮筵,服官今喜是归年”。这两句说,天下平静,春意盎然,举行丰盛宴席;长期在外担任官职,今年高兴地回归故里。晏宇:安宁的天下。熙春:兴盛的春天。绮筵:精美的宴席。服官:担任官职。我从这两句诗中感悟到,要把年老退休看成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愉快的事,值得庆贺的事,保持平和的心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而不应有失落感,不要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健康。 “前程弥漫无恒轨,陈迹摩挲感旧缘”。这两句说,一个人的前程充满了变化无常的因素;对过去的事情认真切磋研究,感到重要的是要抓住机缘。前程: 旧时指读书人或官员企求的功名职位。陈迹:过去的事情。摩挲:用手抚摩, 比喻切磋研究。我从这两句诗中感悟到,在退休的时候,回顾自己的人生轨迹,总结自己的经验传给后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人们的生活道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同时也会有各种机遇。关键是自己要加倍努力,努力与机遇是一对孪生兄弟,“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有不停地努力,时刻准备着,当机遇来到时就能抓住;反之,如果平时不努力,不做好准备,即使机遇来到也会丧失。 “有友纵情终日醉,好花和月十分妍”。这两句说,不时有友人来纵情叙谈痛饮,花好月圆,景色秀丽。我从这两句诗中感悟到,退休之后时间比较充裕,要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深交好朋友。“良友来时四座春”,大家一起欢聚畅谈,交流信息;一起观赏自然风光,陶冶情操,这是非常惬意的事。 “金萱堂下休言寿,学得疏狂自谓仙”。这两句说,在尊敬的母亲面前不应谈自己的寿辰;告老还乡后,学会轻松地生活,“老夫聊发少年狂”,自己就会觉得象神仙一样。金:比喻尊重。萱堂:尊称人的母亲,这里是指我的曾祖母徐绮琴,时年69岁。疏:疏忽、疏略。狂:纵情地、无拘束(多指欢乐)。我从这两句诗中感悟到,退休之后,当双亲健在时,应把孝敬老人摆在突出的位置。“学得疏狂自谓仙”,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老年人要以健康为中心,把握两个基本点:小事糊涂一点,举止潇洒一点,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当会心情舒畅、健康长寿,“赛过活神仙”。 祖父的《五十自叙》诗,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乐平市政协2002年编辑出版的《乐平文史资料精粹》一书中记载,作为乐平的一代名流,祖父在告老还乡的18年间,常在家中热情接待亲朋好友,运用自己的书法功底,为乡亲写对联、牌匾;运用自己的才智自攻医书,为乡亲看病;运用自己的威望为乡亲调解纠纷,制止械斗,热心从事公益事业。还在自家的花园里栽花植果,种菜养蜂,自谓“平生志东篱,风流灌园叟”;又在登高山下、乐安河畔漫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我不由联想到,这不正是“学得疏狂自谓仙”的美好生活吗?多么令人神往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