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是让人生出很多感慨,也许是气候、也许是景色、也许是中国人特有的怀旧念祖情结吧。
好多年没有在清明节时扫墓了,父亲坟上的草也只在每年春节回家时整理一下。当和那道冰冷的墓碑相对时,心中总是很酸楚的,虽然父亲去世已十多年了。多少次午夜梦回时依旧觉得他还在世,那时的感觉就象一个孩子有了依靠,有了安全感。醒来后却是更多了一层失落。
阴阳两隔,唯有借清明的烟雨和祭祀的果酒聊以缅怀先人。小时候扫墓时,长辈们都会向我们说一些祖上的故事,而且大多是祖先如何艰苦创业和守业的故事了。从那时起就依稀知道自己的祖先和宗族来源,也许我们很多人的历史第一课都是从那种家族式的故事里学的。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用潜移墨化的方法将历史传给了子孙,可以说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了。
清明让人联想到的不仅仅是祭祖扫墓,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一个人的名字----介子推。那位令天下百姓为之禁火三五日的孝子,那位寒食节的创始人。也许介子推留给世人很多迷,但总结后无非一个字是最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的,那就是“孝”。中国自古有:百善孝为先之说,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忠孝和礼信所组成的,但愿这种文化不要在我们的后人身上慢慢淡化了。
真的很想,在清明节的时候,回到老家,回到父亲的坟上,鞠一个躬敬上一柱香,扫扫坟头的杂草灰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