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水思源 寻根固本
为修复始祖宋赠吏部尚书汪中元墓启事
大畈汪氏五十八世始祖汪中元,唐越国公十五世孙宋赠吏部尚书之墓,坐落在大畈村西北地名”十入汪”[土名”玉箸夹馒头”].岁月沧桑,夷为平地!
中元公迁来大畈已逾千年,祖德宗功,地灵人杰,辈出英贤.如宋代参知政事[副宰相]汪澈,端明殿学士兵部尚书汪立信,龙图阁学士汪大猷,元代左春坊汪睿,副都元帅汪同;明代陕西布政使汪进,都御史汪奎,汪舜民,柱国太子太保吏部兼兵部尚书汪鋐,户部尚书汪玄锡,兵部尚书汪道享,太仆寺卿汪以时,云南副使汪思;清代侍郎汪霦等.簪缨甲第,奕叶绵绵.分派兴于大江南北,族大支蔓于各地.年年都有北京,安徽,江苏,江西,云南,湖北,台湾等处裔孙前来寻根问祖,欲祭扫宗墓,却都是望空兴叹,郁闷致极.也正如古人黄庭坚感怀抒发”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而这里连一丘都不存在,只是一片菜地!
我宗盟共商拟在原墓址复立原址碑石,简朴修复墓地,以便于清明节故地亲人旅外宗支回归祭奠祖灵.
我们秉承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素有道德意识.体会到祭扫祖墓,追念先人功德与中国深层的祖先崇拜,孝道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十年来得以和谐穩定发展的一大文化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是我们修复祖墓意念之所在.
务祈能得到有关方面和人士的竭忱支持与协助,谨启.
大畈故地及旅外中元裔孙具
启事初稿由大畈汪禄生老师拟
中元公墓址在如今婺源至黄山市省道边上,由于几年前婺源县政府出台了一项规定,不允许在公路边上建墓和修墓,所以上拟启事是将给政府的,是否有效,或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宗亲进言进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