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6-1 09: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安汪氏联宗决策人意欲何为?
我们这次组织实施的豫鄂皖交界处的罗山,光山,新县,红安,大悟等县,区汪氏五十七世源.偾二公后裔的合族联宗,是先祖和今人梦寐以求的宏愿。早在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位于今红安县高桥镇汪家畈的五十七世源公后裔,清赐进士出身,诰封朝议大夫升任粤西左江道,八十六世裔孙汪润(字玉恬),就为居在新县箭厂河乡黄谷畈和红安县汪拳的七十世竹友公后裔,居住在麻城市岐亭镇香山村的七十世云卿公后裔,居住在红安县高桥镇和永河镇的七十世隆五公,明理公,云宜公后裔和居在红安县二程镇汪散的七十世福金,福银,福春公等后裔,四修<宗谱>撰写了<合修谱序>,该序情真意切,对汪氏实现合族联宗寄予极大希望,殷殷之语,令人感动。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终未能如愿。
今欣逢和谐盛世,合族联宗的政治,经济和人文条件均已具备。由居住在新县沙窝镇的隆五公后裔发起和倡议的这次合族联宗,得到上述五县区汪氏族人的响应和支持,由于各方努力,已近告竣。今年清明节时,红安县汪氏后裔二位代表,去安徽省黄山参加"世华文化研讨会",归来后肆意改变联宗方案,单方主张搞区域性合族联宗,形成红安一统,然后并入汪氏宗亲网络,实现全国汪氏的联合。并说什么:统一汪氏辈派,同名太多,不利于后代起名。致使红安县汪氏四房户退出这次了活动,使这次豫鄂皖边界的合族联宗,最终没有达到实现二公后裔大联合的愿望,令人扼腕叹息。
今发表此消息,意在提请汪氏宗亲网的汪姓子孙,反思几个问题: 1.隆五公的后裔代表违背其先祖汪润的意愿是什么行为? 2."世华文化研讨会"的宗旨是什么? 3.红安县汪氏少数决策人的做法是"世华文化研讨会"制定的行动方案,还是他们歪曲研讨会宗旨,以联宗为名,行分裂之实? 4.象他们这种做法,何日能实行更大范围的联宗?5.希望族人明鉴,呼吁赶紧刹住时代倒车! 理事会
2008年6月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