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内外汪氏族裔:
汪姓氏族,源远流长。汪氏文化博大精深。自周鲁颖川侯受姓迄今,蕃衍发达,遍及九州,历朝历代名人辈出,素有“唐封国之柱,宗赐第一村”的美誉。为“展万派一脉之渊源,统四海一家之气象”,晋淮阴侯旭、唐越国公华两次上谱表于朝廷,展示汪氏族之风采。公元1576年湘公、嘉宾二公续全国“统宗谱”,以慰先祖;公元1736年孚远、玉衡父子为启迪后人修“通宗谱”,收宗七百余支,汇家乘一百六十八帙,其工程之宏伟,其精神之可嘉。
今逢盛世,社会和谐。公元二00三至二00四年聚居在鄂、豫、皖地区四十四世祖越国公支下建、达、广、爽、俊五大支派20支堂合续了“汪氏同宗谱”,堂号为“越国堂”。二00四年秋成立了“中华汪氏越国堂联谊会”。通过联谊率先得到湖北汪氏合修宗谱组织“忠孝堂”、“味根堂”、“越国堂”等堂的支持和参与。至2006年,“中华汪氏越国堂联谊会”发展到70多支派,2007年发展到80多支派。为展“万派一脉、四海一家”之风范,特向海内外汪氏族裔倡议如下:
一、筹建“中华汪氏联谊会”。通过追本溯源。寻根问祖增强家族凝聚力,继承发扬汪氏祖宗美德,达到敦祖睦族共建和谐家族之目的。
二、设立创修<<汪氏总谱>>编纂筹备组。凡颖川侯之后裔,支系不分大小,人口不论多少,本着正本清源、求同存异原则,统干总修谱牒。
三、成立<<汪氏族史>>编写组织。研讨汪氏历史文化。撰写<<汪氏颖川史>>、<<汪氏渊源史>>、<<越国公文史>>、<<汪氏名人传记>>、<<汪氏名人录>>、<<汪氏名胜>>等。以弘扬祖德,教化后人。
四、倡导汪氏有识、有义之士,积极乐捐奉献,。广泛筹集资金、以便重修越国公墓和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汪姓人口集中地点创建汪氏会馆,为海内外宗亲提供聚所。对捐资有功者树碑立传。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愿汪氏有识之士,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为振兴汪氏家族事业而奉献力量!
为表诚意,我会在以下地方设立了联络点。请来人、来信、来电联系。
地 点 联系人 电 话 手 机
安徽省金寨县
南溪镇中粮街 汪光福 0564~7727990
传真:0564~7726014 013856459524
汪光海(013856456134)
安徽省金寨县
梅山电沿宾馆 汪立品 0564~7053176 013195640048
金寨县江店镇 汪道生 013865433585 0564-7351548
安徽省霍山县
太坪乡财政 汪辉群 传真:0564~5751450 013956462893
安徽省六安市
裕安区西河口乡 汪华炳 0564~2996013 013084039749
河家界村
河南省固始县 汪明基 0376~4166087 013283078365
湖北省靳新县 汪 德 0714~3670990
传真:0714~7332037 汪承进(013339925025)
湖北省春县
漕汉镇 汪靖臣 0713~7100807
湖北省英山县
英山县四顾墩村 汪逢华 0713~7965136 013593696746
湖北省通山县
横石镇汪家畈村 汪焱春 传真:0715~2394642 程经富(013329986851)
江西省武宁县
船滩镇白砂村 汪会建 0135762368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