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姓氏地图》记载:“汪姓源于周文王的后裔。商末周文王占领位于河南鲁山的古鲁国,把它封给其孙伯禽。周武王灭商后派伯禽征平商的盟国徐、奄十七国,并命伯禽长驻奄地,鲁国就由河南移封山东。传至鲁成公,其庶子公子汪,食邑平阳,其子汪诵以王父字为氏,流传下来。”明朝宋濂《延陵汪氏家谱序》曰:“汪氏出于鲁成公之支子汪。其后遂以汪为氏。”自伯禽下传十九世,至鲁成公黑肱,鲁国与齐、楚、晋等国发生多次边境之战。鲁成公二年,齐国派大军攻打鲁国,杀死了鲁将毕完,鲁军大败,隆城失陷。这时,太子午和次子己主动请缨,率五千骑兵,同时鲁、晋两国签约为盟,共同攻打齐国,一路直接攻打占领隆城的齐军,一路则攻打齐国的鞍。公子己手持长矛,大吼一声刺向齐将卯,卯躲闪不及,右臂受伤,但齐将卯勒马调头冲过来将公子己撞翻在地,公子己一个虎跃,拉住马缰,翻身上马再次挥矛追赶齐将卯,从背后把卯刺下马来。卯被鲁军杀死。齐军一看主将被杀,遂弃甲逃跑。在庆功大会上,鲁成公说:“今我鲁军打败齐军,收复隆城,是鲁国将士的功劳,凡参战者均有嘉奖,有功者升官加爵,太子午和公子己收复失地有功,特赐太子午食邑于泗水,赐公子己食邑于汪(在今山东省蒙阴一带)。公子己带领妻儿、家臣一起来到汪邑安家落户,采取了一系列优惠农牧的政策,深得汪邑民众爱戴,众人都把他奉为“汪王爷”。一日,公子己请求鲁成公说:“当今周朝各诸侯国改姓另立门户成为时尚,儿臣受父王恩已有食邑在汪,我兄午日后必然继承王位,为了避免兄弟间为夺取王位而斗争,我请求父王赐我长期居住邑地,并以邑为姓,另立门户,可保我兄太子午顺利继承王位,此乃我鲁国太平之举。”鲁成公听后认为有理,便说道:“难得我儿深谋远虑,高风亮节,社稷为重,就准你另立门户,姓汪氏。”公子己在汪地发展的鲁国望族,其后以邑为氏,便由姬姓改为汪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