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年不踏鳙溪路,此日重来访旧游。溪上老人今不见,凉风细雨四山秋。“这是宋代婺源诗人王炎写《到大畈》,由此可见,大畈一名宋代便有了,而且当时大畈学者汪绍,也自号“畈上丈人”。又如,宋人汪万石写的汪氏家谱:“……以至凤凰、大畈、回岭、坦头、岭北、浮砂之族,皆以胜晕之地而名……”再如常山宋畈,村名取意宋代迁于婺源大畈。而取其名者是大畈始迁祖中元公之长子汪韶。(韶迁宋畈)还有元代汪泽民所写的《世乘录序》:“……兵马使讳道安总戎来镇婺源,生三子长日源,居还珠里次日濆, 居大畈之鳙溪……。“等等
鳙溪一名,相传唐来汪氏始迁祖中元公,因避父难隐居于此,因鳙鱼溯洪水到此,遂名鳙溪。而当时鳙溪河水,流屏障山脚而过,将现在的大畈村一分为二。(现在的鳙溪河道是无代汪庭桂人工挖凿而成。)鳙溪村今后村则在河西一隅与大畈前村隔河相对。而大畈一名则传是元末朱元璋率军经过,登山观景,见山下田畈千亩,赞曰:“好大的畈。”明朝建国之后,遂改名为大畈。
综合述,如果大畈一名始于明代,而王炎,汪绍,汪万石汪韶皆为宋人,汪泽民则为元人,都在明代以前。而今鳙溪则只有流经村也的河流仍叫此名。原本的河道虽然以不复存在,但村庄则以原有的河道分为前村(大畈),后村(鳙 溪)。故推断为,明代以前鳙溪与大畈并存,而元代鳙溪改道,大畈与鳙溪合二为一,再加上朱元璋过此。明代建国后,遂改 名为大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