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陈———龙洞的世界
江山市大陈乡位于江城西北郊,距城区10公里。该乡山连山,石成林,是江山市蕴藏石材最丰富的乡镇。由于千百年来的沧海桑田、鬼斧神工,给大陈留下了许多神奇迷人、美不胜收的龙洞。有乌龙村的乌龙洞,大唐村的神仙洞、狮子洞,池茶村的紫云洞,早田坂村的龙嘴洞……简直是个龙洞的世界。
盛夏时节,我们花了一天时间游遍了这些龙洞,所见所闻确实令人啧啧称奇、留连忘返。
乌龙洞位于大陈西面的乌龙山,洞口高2米,宽2米,深约200米。离洞口5米处,有一“神仙石磨”独立平地,其磨心、磨耳朵、磨轴一应俱全,形象逼真,令人为之拍案叫绝。进入洞内,沿五六十级石阶而上,到一宽阔平台。该平台直径有十米左右,再往里走,便出现左右两支洞,洞径变小,只容一人进出。环顾四周,发现钟乳丰富,奇石突兀,形态各异,有“观音送子”、“金猴摘桃”、“万马奔腾”……洞顶有条乌龙长亘横卧,故名“乌龙洞”。
游罢“乌龙洞”,我们来到离乡政府只有一公里之遥的“龙嘴洞”,该洞只有2米宽,50米深,洞深弯曲如龙,洞口似龙嘴,“龙嘴洞”之名也由此而来,洞内曾发现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对古地质史的研究有一定价值。1982年该遗址被江山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距乡政府有十公里的池茶村“紫云洞”,更让人称奇不已。只要是晴天,就有一团彩云盘旋在洞口上空。故世人称其为“紫云洞”。洞深约500米,多支洞,互相通,洞口呈拱形。进了石拱门,顺着滑溜溜的泥阶往下搜索,借着光束,可依稀看到许多奇异的水结石乳和形状独特的岩石,有像龙头、有似孔雀开屏、还有腾云驾雾的“大红花轿”,忽高忽低,似动非动,使人宛若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里。进洞50米左右,洞穴渐窄,有一条人称“地下河”的干涸小溪,约有100米长,河里挤满了鹅卵石、细沙,偶尔还能发现小小海螺壳。踩着沙石一直向前走,洞穴逐渐豁然起来,一股股冷气拂面而来。随后一块大石头挡了道,上面刻着:“前面龙潭,深不可测,要知深浅,投石问路”的警示语。此潭无水,试着往下投入一颗石头,过几秒钟便响起“咚、咚、咚”的钟鼓之声,其回响声浑厚沉闷,不绝于耳,仿佛从天际传来……
由远及近,我们翻山涉水抄近路来到大唐村的狮子洞。狮子洞位于大唐村保陀山,洞口似狮子咆哮之嘴,气势磅礴,顶上的钟乳石像怒发冲冠的雄狮,十分威武。从远处眺望,犹如狮子欲跃崖飞奔而下。洞不深,只有三四十米长。内有破岩而出的石笋、妙不可言的一线天奇景。
与狮子洞遥相呼应的大唐神仙洞,是众多龙洞中,奇观异石最多最美最神妙的龙洞。
神仙洞坐落于大唐村白虎山脚下,掩映于古树青藤之中,前临清澈见底的大唐溪,背倚郁郁葱葱的白虎岩。洞口常年为白雾缭绕,风景极佳。在洞口左侧,一块名为“花轿石”的怪石倚门而立,看似如碎石随意堆砌而成,却是坚固无比。据说洞府主人神仙夫妇初到大唐洞时所乘的花轿,神仙夫妇因迷恋这一方灵山秀水,遂放弃云游四方的生活,落轿修居,在洞内定居下来,而神仙夫妇所乘的花轿经千百年演化就变为一块奇石守护在洞口了。
沿洞口石阶而下,即为一轩敞大厅,大厅深约45米,宽约30米,高约9米,平如广场,可容千余人。穿过大厅,深入内洞,则愈行愈险,忽俯忽仰,凝神远望是幽幽一片,充满神奇色彩。据当地村民讲,神仙洞长达20 公里,可直达常山境内,旧时可听到常山江传来撑船人的竹篙声。
神仙洞景观集中,众多岩石似人似物,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为人津津乐道。这里有倒挂在洞口顶的两颗“迎客蟠桃”、五彩斑斓的“彩虹倒挂”、高悬半空大中小各异传说为神仙三口之家卧榻的“汉白玉床”、跃跃欲飞的“神龙摆尾”、逼真的“仙人五指”、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蔚为壮观的“海市蜃楼”、自然形成的“万年神田”。其中“万年神田”最神奇奥妙,神田每年都会自然新增一丘,而且层层展开,秩序井然,在神田源头,隐约可见一农夫在田间小憩……
大唐洞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据大唐村方氏族谱记载,1000多年前方氏先祖天一翁游历至此,顿生“世情都不染,到此绝尘埃”之感,于是不肯再走,率领族人在大唐村定居下来,并留下七律诗一首作为纪念“兴来问道访神仙,谁知人间别有天。开径龙蟠 高万丈,探奇月窟奥寻千。彩虹倒挂悬桥影,宝伞浮光覆井颠。亘古长留终不灭,胜游三岛乐翩翩。”
大陈不仅山明水秀,风景优美,而且古迹众多,素有“江南小古镇”的美称。如明太祖赐封的宝陀寺遗址,建于清同治初年的汪氏宗祠、文昌阁和西式结构的萃文学堂、几十座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建筑、还有1亿多年历史的湖山坑洞遗址(洞内曾发现侏罗纪时期的犀牛、熊猫化石十多件,现为省博物馆收藏)。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使大陈成为度假休闲、访古探幽的好去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