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天下汪姓十之八九出自徽州,我不敢妄加推测。只知道每次踏入徽州青砖灰瓦马头墙间的乡村古巷,常使我乐而忘返,恍若走进了尘封的记忆中去。 在这一刻,时间与空间交汇于一点,流连其间,意与古会,相视嫣然。
自南宋以来,汪姓定居徽州,世代人文鼎盛、名流辈出。其中不乏开山立宗的书画名家巨匠,仅《黄山画人录》中收录汪姓书画名流总计一百九十四人。
我书桌对面的墙上悬挂一幅徽州汪福熙先生的书法八言对联:
“道立德修师镜图纪,礼明乐备节宣中和”。
汪福熙,字吉修,擅书法,书能四体,尤以魏隶行书见长,气韵极尽神妙。父汪宗沂清末进士、著名学者、教育家。妻章氏泾县章洪钧进士之女。子汪采白,近代新安画派山水画巨匠。有这样一个深厚的家庭文化背景,汪福熙的书法自然笔精墨妙,神采飞扬。这幅隶书对联纵145厘米,横各30厘米,纸本,创作于“癸酉暮春”(1933年),是汪福熙七十四岁时的佳作。整幅作品法度谨严,骨力刚强中现出稳健的金石气。笔墨的运用和情感意蕴的表达完美统一,好像身心随着笔锋的变化导入毫端,这就是书论中提及的“全身力到,万毫齐力”。在这样的书写过程中就不难产生出笔笔生发、气势健旺的蓬勃的生机。在气韵变幻的风骨中竟然透露出淡淡的禅意,呈现出清如明镜、深如幽壑的美来。他曾与汪采白在书信中探究习书静气之法,教育儿子“汝欲习静,果能持之永久,自有大效,盖即我前教汝平心静气之法也。”读之那种淡泊与宁静让人难以释怀。
深夜灯下,赏读这跨越时空的墨香,仿佛时光逆转到七十年前也如今夜,老先生悬腕挥毫,呷一口屯绿,在昏黄摇曳的烛光中,梦一回礼乐欢歌、盛世太平。
汪立军—《寻梦徽州》 |
-
道立德修师镜图纪
-
礼明乐备节宣中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