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建议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0:49 编辑对续修中华汪通宗世谱,很多宗亲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或建议,倍受广大宗亲的关注。在通谱进入对接和印刷之际,特提出两点补充建议:
1 通谱对接需要具备哪些必备的资料(包括文字、光碟、图片)等建议管委会和工作室提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方案,在网上公布,以便各支堂参照执行,避免在对接时出现因资料不足而影响对接工作。我们越国堂近日即将召开二届四次理事会,将要全面部署通宗世谱的对接、启动工作,期盼能及时给我们一个答复。
2关于通宗谱4-----38册的印刷工作,管委会已准备印刷,我个人认为不必操之过急。1----3册是通谱的纲领,提早印刷不影响大局,而从第四册以后情况有所不同。以我们永贤堂为例,在通宗谱第十二册第89-------110页对我们永贤堂有详细记载,其中世系图部分已载入到八十四世“守”字辈,现在印刷也只能印到八十四世,而我们现已发展到九十二世。
在对接时如果从84世开始,则将我们的支谱一分为二,很不完整,如果从73世始迁祖真公开始对接,则前面一部分又是重复的,难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凡未参加通谱续修的
支系不存在这个问题,参与过通谱续修的700多支系都存在上述问题,请管委会及工作室酌情考虑。
不对之处请指正。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0:49 编辑
是阿,我这支到现在还无法查到资料呢!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0:49 编辑
我个人理解:
1、篇幅所限,支系对接资料只能是世系瓜藤图;并提供本支概貌,为撰写按语所用。
2、对接资料不可能插入4—38册,那样会影响前38册的完整性,以及通谱的简洁性。
说的不对的,敬请批评指正!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0:49 编辑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我们上报是从73世开始还是从84世开始,请明示。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0:49 编辑
向工作室全体宗亲表慰问,为家族事业你们幸苦了。我建议通谱不能太急,每一支对接一定要完整准确。做到不漏支系,认真查找。保质保量完成通谱编修工作。
回 3楼(汪达梧)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0:49 编辑应该与八十四世对接。
具体还是对接组九华先生、寿杰说的为准。
回 5楼(汪封林)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0:49 编辑个人认为,原三十八册的 清 ''汪氏通宗世谱'' 应視为谱根,即总谱,无需把目前各个支系的人丁狀况全部都编印上去。以后仼何支系往上对接,只需在总谱相关的某頁下面注明往下的分支現居何地及其相关简介即可。
而各地分支的谱头,則应注明与总譜对接上的卷 ''册'' 数及第几頁等情况。各地分支谱由各地自已编修,保存,并呈送一份到总编室存档,以利今后汇总。如此操作可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也减轻了总编室的压力。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0:50 编辑
这个见意好对接到各分支始祖,注明分支始祖多少世分支年代堂号现在有无分祠堂,如有地址要祥细联系方式要准确、对接就算很成功。
Re:回 5楼(汪封林)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0:50 编辑引用第6楼固始汪德进于2013-10-20 19:03发表的 回 5楼(汪封林) 的帖子 :
个人认为,原三十八册的 清 ''汪氏通宗世谱'' 应視为谱根,即总谱,无需把目前各个支系的人丁狀况全部都编印上去。以后仼何支系往上对接,只需在总谱相关的某頁下面注明往下的分支現居何地及其相关简介即可。
赞同德进前辈的建议,非常好。
就如我们苏北灌南及周边一支建公支系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清通宗世谱第91页(单页),美国盐城湖博物馆收藏的清通宗世谱第48页(双页)77世社得公支下就可以成功对接。
本帖最后由 汪建彬 于 2016-9-2 15:12 编辑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