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碧水 发表于 2013-7-2 14:24:10

我属75世汝旺(明迪功郎)支下,汝旺公一支为坦头后汪兴旺一支,多儒士能干,且乐于公益,积德行善,曾几次发起重修宗祠,乾隆四年仲高公六十岁时,县教谕汤显忠特撰寿文一篇对累世予以彰显,该文仍载谱中。

丹山碧水 发表于 2013-7-2 14:50:50

图片太多,不一一发了,在以后的帖子里再慢慢和大家分享。
此次去绩溪坦头认祖归宗,得到了同族87世汪后柏、汪后桦宗家的帮助和相陪,并受到了当地族亲们的热情接待,本人深受感动,在这里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每年的清明节,宗祠都要开门祭祖,既然认祖归宗了,我将每年清明节前来参入祭祀活动。
望天下没有找到自己祖地的汪氏宗亲们,千万不要灰心,我从06年开始寻祖至今,靠得就是坚持不懈的信心,只要你怀有坚定的信念,认真地关注家网和其他网络、微博上的信息,一定能像我一样找到你的根,寻到你的源。

丹山碧水 发表于 2013-7-2 14:56:46

回 7楼(固始汪德进) 的帖子

我不在绩溪,但可以替你找当地的宗家们询问打听你所提的问题。

丹山碧水 发表于 2013-7-2 16:00:12

  我支世系表:   
44世華(世華)——45世建——46世處修——47世鼎——48世世美——49世琦——50世凝績(墓在登源汪村居第後)——51世質(墓在旌德新建楊垣)。51世質公不得已舉家擇地于宣州郡旌德縣西大山深處的新建村。之後子孫如瓜瓞綿延。茲後,52世融(與質公合葬新建楊垣)——53世麗山(墓在新建嶺塘)——54世秦(墓在新建劉村)皆居於新建。直至五代之末。新建地狹人多,難以拓展,秦公有意轉徙。   
55世思聰公(坦头始迁祖)——56世元二公——57世德昌公——58世汲公——59世襄公——60世安行公——61世五二(龜齡)
   龜齡公以後,62世二公——63世三二、八二公,兄弟以居所又分為兩派,居前村的稱前汪(三二公派),居後村的稱後汪(八二公派)。由此,坦頭汪氏按所居地域分成坎汪、後汪、前汪三派,時間約在宋元交替之際。明代以後三派各建有宗祠,坎汪謂繩祖祠,後汪謂世承祠,前汪謂承祖祠,成為績溪汪氏望族。
   ——62世二公——63世八二公——64世念八公——65世千七公——66世福孫公——67世新應公——68世天童公——69世槐原公——70永久公——71世祖進、祖宗、祖佑公。譜載,祖進公,字世承,有兄弟三人,公居長,茲後兩弟皆無傳,今合族子孫皆出公一人,故後汪祠堂又名“世承祠”。
   71世祖進公——72世社祜公——73世長元公——74伯瑞公——75世汝旺(明迪功郎),汝旺公一支為坦頭後汪興旺一支,多儒士能幹,且樂於公益,積   德行善,曾幾次發起重修宗祠,乾隆四年仲高公六十歲時,縣教諭湯顯忠特撰壽文一篇對累世予以彰顯,該文仍載譜中。——76世應梁(恩賜壽官)——77世仲高(恩賜壽官)78世啟遠(明代約正,即村長、子四)——79世大廉(名乘龍、儒士)——80世志松(字風稷、儒士)——81世光炳(摘光煦長子前緒為後)——82世前緒(摘前經長子哲濟為後)——83世哲運\——84世宏達——85世猷模——86世裕凱——87世 濱
    85世猷沅——86世裕贛 
    85世猷鉞
    85世猷煇    
    
           

汪志林 发表于 2013-7-2 16:03:31

提醒,很显然54世“秦”和“泰”混淆了。

汪传海 发表于 2013-7-2 16:11:22

祝贺裕凯前辈寻根成功!

汪志林 发表于 2013-7-2 16:14:43

这个混淆是整个绩北坦头的不敢违祖制遗留下来的错误,一直没改过来。泰公属于丽山公长兄的季子。

丹山碧水 发表于 2013-7-2 16:20:57

回 14楼(汪志林) 的帖子

谢谢提示,谱中54世“泰”公在家网中建公系里基本查阅,都是“泰”,而不是“秦”,家网所发的多谱难道都错了嘛?是“泰”是“秦”,请明确纠正,不能一误再误,正本清源,是这次重修中华汪氏统谱的责任。

汪志林 发表于 2013-7-2 16:22:18

有考证简图为证,传海本家也收藏了的 (双击后图变大并可以收藏)


<A href=\"C:\\Documents and Settings\\owner\\桌面\\新建文件夹 (2)\" rel=nofollow target=rel=nofollow _biank=\"\"><FONT color=#ff0000>建公下各迁支迁徙图 </FONT></A><FONT color=#ff0000></FONT></P>

武汉汪利文 发表于 2013-7-2 16:24:06

可喜可贺/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树有根,水有源,认祖归宗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