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埭古道
石埭地处万山丛中,群峰罗列,素有徽宁通衢、徽省通衢、徽池通衢、黟青古道、香景古道之称。1、徽宁通衢:出徽州向西,经石板大道过祁门--越大洪岭--雷湖--琅田。翻石门岭达石埭地界至兰关--河口--七都--六都--广阳到秧溪出石埭县境.县内为一百零五华里.再沿青弋江顺流东下,直抵泾县、宣城(宁国府治),全长为五百八十华里.此条古道,从广阳至泾县,今属太平地段,约为五十华里,一九七一年被陈村水库淹没。
2、徽省通衢:出徽州向西,经祁门--越大洪岭--雷湖--至琅田与徽宁通衢为重复通道。徽省通衢自琅田往西北,与其相背而行。过油沙岭--古楼墩至金钗培入石埭县界,经横渡--七里至矶滩--沿鸿陵溪蜿蜒而北下.经唐家渡进入塔坑过九里冲,出石埭县界,县境内为七十华里.再入十字路穿崇山峡谷牌楼--吴田铺--至黄湓,乘船过长江,直抵省府安庆,全程为四百二十华里。
3、徽池通衢:出徽州向西北经渔亭--祁门--越大洪岭--古楼墩至金钗培入石埭县界,经沙塍 --横渡--七里--矶滩--唐家渡。以上系徽省徽池两条通衢重复古道。自唐家渡分道扬镳,经沟汀至鹪鹩,出石埭县境为六十五华里。徽池通衢至虎咀渡,沿秋浦河顺流而下,再由高难高坦--殷家江抵达池州府冶(贵池),全长为四百华里。
4、黟青古道:位于石埭县东侧地段。出黟县向北行径郭村--桃源--船渡岗--乌石--夏村--柳家梁渡口入石埭县界--柳村--岳溪桥--琉璃岭出石埭县界,县境内为十五华里,至陵阳镇--抵青阳全程为二百四十华。此条石道从船渡岗至琉璃岭,约四十余华里,已被陈村水库存淹没。
5、香景石古道向西南经胡村--过牙关桥至黄梅坑出石埭县,县境内为五十华里,过平北坑--梅树下--葛公镇--至江西经大桥蛟潭--浮梁抵景德镇,全程为二百五十余华里。清末明初,丁香、小河一带独轮车盛行,全以运输草皮纸至江西景德镇,包装瓷器,运回夏布、日用品、瓷器。丁香古道石板路面被独轮车碾成槽痕二公分深,现在还依稀可见。
除此,县内只有一条通道,出县邑自东向西经启田、六都、甲子岭、七都、地岭、新岭、河口、稠岭、兰关、大岳岭、小岳岭、横船渡、七里、杨坑口抵十三都为一百六十里。 徽宁通衢 出徽州(歙县)向西,经祁门,越大洪岭、过雷湖(原属
石埭)往东北琅田,翻石门岭达本县界,经兰关、河口、七都、六都、广阳,
从秧溪出县境至宁国府(今宣城)。县内全长为52.5 公里。
徽省通衢 歙县至琅田系与徽宁通衢重复通道。至琅田往西北,过油
沙岭至古楼墩(今属祁门),经金钗培入本县境,过横渡、七里、矶滩,经唐
家渡入塔坑,过九里冲,出县境至省府(安庆)。县内长35 公星。
徽池通衢 自歙县至唐家渡与徽省通衢重复。自唐家渡经沟汀至鹪鹩
排出县境至池州(贵池)。县内全长为32.5 公里。
黟青古道 位于本县东侧地段,出黟县向北行经郭村、桃源、船渡、乌
石陇、夏村(原址已淹没)、柳家梁渡口入本县境,经柳村、岳溪桥至琉璃岭
出县界。县境内长7.5 公里。
香景古道 自丁香向西经胡村,过牙关桥至黄柏坑出县境,境内长25
公里。昔为通往江西景德镇的大道。
县内东西道路 出广阳向西,沿舒溪河上游,经启田、六都、高路
亭、甲子岭,七都、地岭、新岭、河口至稠岭(分水岭),再向西顺鸿陵溪
至兰关经大岭、小岭、横渡、柏山渡、掘珠岭、七里、杨坑、沟汀、斗
坑抵虎嘴渡(今属贵池)。东西全程80 公里。
七里至十字路道路 七里向西越处岭,经湾里、杏溪、板桥(今名三
增)过梓桐岭至丁香往北到红石、小河口、栗阳、翻芦岭(贵石分界线)抵
十字路。全长36 公里。
石青道路 由广阳至青阳县城,全程42 公里,至琉璃岭合上黟青古
道,直抵蓉城(今青阳县城)。时县境内长7.5 公里,在民国23 年(1934)省
屯公路通车后,为公路所代替。
珂田至贵池道路 出珂田向北越新岭,达库山,经西岩、丁香、小河、
过芦岭出县境,县境内长25 公里。
大演至贵池道路 出大演至唐村,自西向北,经香口、合徽池通衢至
鹪鹩排出县境。经斗坑、高坦至贵池。全程80 公里,本县境内长27.5 公里。
莘田至张溪镇道路 由本县莘田沿西行顺后河西下,至东庄渡口,出
县境经黄泥潭、双河口、下邹、雁塔村、石潭至张溪镇。全程为30 余公里,
县境内长2.5 公里。 文之士启 世德光新 奕祀绵远 富贵万春 原石埭邑鸦源族的字辈
“文”字辈 建公支下第90代
http://www.iwangs.com/bbs/p_w_upload/Mon_1011/25_2_91b813639a9645f.jpg
http://www.iwangs.com/bbs/p_w_upload/Mon_1011/25_2_f8e68a04c7cc247.jpg 汪 琴 北
汪琴北(1874—1960),榜名湛恩,字瘦仙,号承伯,别号惺惺子.石埭
七里斗文山(今石台七里乡同心村斗文山)人.
琴北幼承家学,勤奋好读,清光绪十九年(1893)吴院入学一名郡文阵
生,光绪二十九年科试绵院拔取一等一名补廪,翌年入金陵两江大学就读,同
年冬派出留学日本,因"家报促止"未赴,"负籍归来,纵情诗酒".嗣之,琴
北往来于石埭,贵池,青阳,祁门等地致力于教育30余年,曾任石埭县高等
小学校长,石埭私立崇实中学国文教员,青阳陵阳师范国文主任.当时的许
多士人都与他结为至交.
民国27年(1938),琴北参与续修《石埭县志》,他"朝夕勉从役,殷殷
复拳拳",主张修志要"征访不厌详,简核著其义,文以约而明","循名必核
实,执两在用中,毁誉均弗受,守直道不穷,洒然对先哲,一意贯初终".
琴北秉性肫挚,弱不胜衣而豪气磅礴.平生肆力诗文,擅长楷书,自两
江大学毕业后,淡于荣利,喜欢作诗自娱和与挚友唱和往来.他的诗清丽平
易,浑厚雄奇,其中有些诗反映了战乱年代生活的痛苦,寄托着对人民的同
情.他在《伤乱》诗中写道:"妖氛荡城郭,千里蔽昏黑.栖息无宁宇,举足
尽荆棘,硕鼠惯贪残,何处是乐国".有些诗则是感叹个人的沦落,世运的衰
微,他在《四十初度》一首诗中说:"少时锐志立功名,潦倒名场困一生.风
景闲闲人易老,道途仆仆事无成.家贫尽力支危局,囊涩何心作远征.负却
壮年无建树,悲歌灯下泪纵横".琴北著有《梦蕉山房诗钞》七卷,《梦蕉山
房词钞》一卷留存,建国后曾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德高望重,深得乡人敬慕.
1960年4月23日琴北病逝,终年86岁. http://www.iwangs.com/bbs/p_w_upload/Mon_0908/25_4_a05bf26fee808cc.jpg石台邑汪村族、石台邑林家坦族、石台邑杨坞坑族、石台邑稠岭口族、石台邑焦坑族、石台邑力坝族、石台邑小古山族、石台邑稠岭脚汪村族、贵池邑七井山族 http://www.iwangs.com/bbs/p_w_upload/thumb/Mon_0908/25_4_b56c6fc8c7bfbb8.jpg 石台邑汪村族、石台邑林家坦族、石台邑杨坞坑族、石台邑稠岭口族、石台邑焦坑族、石台邑力坝族、石台邑小古山族、石台邑稠岭脚汪村族、贵池邑七井山族这些村庄是唐朝汪氏第52代昌言公的后裔从唐朝繁衍自今 ,子孙昌盛! 家乡的许多老建筑可能经不起今年的风雪 ,希望游子们能回家看看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8158 石台邑长林王村坂族是建公后裔太平翠林族迁徙 http://www.iwangs.com/bbs/p_w_upload/Mon_0906/25_4_65511671ef5ecb1.jpg http://www.iwangs.com/bbs/p_w_upload/Mon_0906/25_4_bba940a52f97cfb.jpg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