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走进永新走进贺子珍馆
场景·贺子珍率农军守卫东门。(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杨冗晟 摄)场景·贺子珍长征途中勇救伤员。(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杨冗晟 摄)海天春茶馆场景复原。(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杨冗晟 摄)油画·贺子珍参加孙中山先生追悼会(上)及参加追悼会所佩带“爱国英雄”银子牌(下,复制品)。(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杨冗晟 摄)
Re:走进永新贺子珍馆
贺子珍雕像。(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杨冗晟 摄)油画·贺子珍参加孙中山先生追悼会(上)及参加追悼会所佩带“爱国英雄”银子牌(下,复制品)。(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杨冗晟 摄)毛泽东与贺子珍塘边婚房复原。(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杨冗晟 摄) 地方是好怎么跟我的小名叫一样的? 汪永新缘分啦 抽时间一定去永新看看!回 23楼(汪大文) 的帖子
欢迎大文本家来永新做客 好祥尽的资料,让大家对永新有了全面全新的了解。永新是个好地方,我周我们去过了,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民风纯朴。永新石市更是我祖从新公生活的地方。回 25楼(汪勃) 的帖子
欢迎汪勃本家来永新里田做客。 永新是个写满太多历史故事的地方,留下了太多伟人的足迹···········Re:走进永新盛唐历史上第一位女歌唱家——许和子
由吉安籍作家邱恒聪执笔的电视剧本《大唐歌妃》(电视剧更名为《大唐歌飞》),主人公便是美丽善良多才多艺的许和子。许和子,又名子和,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系永新籍一乐师的女儿。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被选人宫禁,以籍贯“永新”作为艺名。不久,许和子便作为最高级的女艺人被选人宜春院。
天宝二年春,御花园沉香亭畔的木芍药花绽放,香气四溢。唐玄宗一时兴起,叫满朝文武到沉香亭畔赏花,并叫李白前来赋新词,许和子为新词谱上新调。李白当即写了“清平侧调三章”。许和子吟读后说:“清调、平调、侧调这三调中,只是侧调低沉喑哑,又与前两调不协和,不如将侧调删去,变三调为二调。”唐玄宗觉得有理,从此“清平侧调”就成“清平调”了。可见,许和子对音乐颇有造诣,不愧为盛唐历史上第一位女歌唱家。
唐玄宗十分欣赏许和子的才华,曾对左右说:“此女歌值千金。”人称中国的莎士比亚、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也曾赋诗赞美许和子:“莫向南山轻一曲,千金原是永新人。”
许和子秉性十分聪慧。人宫后,不断学习和研究乐谱,刻苦练功,进步很快,既妙于时行歌曲,又能变新声人古调,深获人们赞许。大家都认为,自韩娥、李延年以来,两千年间,无人能及。在宫廷中,每逢秋高月朗、台殿清寂的时候,她歌喉轻轻一转,旋律特别优美动人,有“喉转一声,响传九陌”之誉。唐明皇经常把当时号称“天下第一” 的吹笛能手李暮召来为她伴奏。 由于许和子 “直奏曼声”一那悠远的欹声千折百回 ,婉转入云,竹笛每伴吹到高亢时都有快要炸裂的样子,可见许和子歌唱的音色、音量、 音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有一回,唐明皇在勤政楼欢宴,命众臣和皇亲国戚都来作陪,观赏 “‘鱼龙百戏·,。 那天,朝廷大小官员带着他们的家眷陆续来到,勤政楼前面的露夭广场挤满了成千上万的百姓。 台上的戏开演了 ,可是广场上人声鼎沸,压倒了台上唱戏的声音。唐明皇十分恼怒,准备罢宴回宫。 这时宦宫高力士建议让许和子出来唱歌以使观众安静。 许和子婀娜多姿奉命登台,轻启朱唇,高亢清亮的歌声响彻云霄。 台下,黑压压的观众登时没了声响,全都凝神谛听,唐明皇也抚须微笑,龙颜大悦。
后人为怀念许和子这位出色的女歌唱家,曾编有国乐曲,名为《永新妇》。 (辞源》里说:‘·唐乐曲有《永新妇》,即据此(许永新)取名。”
Re:走进永新将星辉映红土地——全国第六大将军县
在井冈山斗争和湘赣苏区革命时期,永新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革命旗帜,前仆后继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在永新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先后诞生了40多位共和国的将军,在这块红土地上升起了一群璀璨的将星。据资料统计,永新籍将军人数名列全国第六位,是赫赫有名的将军县。这批将军大多数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红军的,他们在几十年的艰苦革命斗争中,为人民的翻身、民族的解放而出生入死,英勇奋斗,历经血与火的考验,从贫苦的农家子弟成长为战功卓著的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有的驰骋于炮火纷飞的战场,浴血拼杀,能攻善守,威震敌胆;有的运筹帷幄,多谋善断,指挥千军万马南征北战;有的肩负特殊使命,战斗在敌人心脏,在极其艰险的条件下进行随机应变、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或血洒疆场,多次负伤,或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为新中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的业绩将永远彪炳史册!共和国成立之后,他们又在各自重要的岗位上为保卫新中国、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国防现代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在新时期中,一批永新籍的年轻军人因在自己的岗位上所做的突出贡献而脱颖而出,成为新时代军人的模范,跻身于将军行列。
永新籍将军可歌可泣的战斗经历和动人故事,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附永新籍将军名录:
中将:
王恩茂(1913—2001),禾川镇北门村人,1955年授中将衔;
王道邦(1911—1959),埠前镇栗湖古城村人,1955年授中
将衔;
旷伏兆(1914—1996),埠前镇心田村人,1955年授中将衔;
张国华(1914—1972),怀忠镇官山村人,1955年授中将衔。
少将:
李治(1899—1989),龙源口镇泮中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刘义(1909—1996),在中乡江坊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萧新春(1909—1989),台岭乡南汶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龙福才(1909—1965),在中乡在中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贺庆积(1910—1998),沙市镇汤和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周志刚(1910—1996),龙田乡风山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左齐(1911—1998),怀忠镇泉塘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龙潜(1913—1992),高溪乡九陂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龙道权(1913—2000),在中乡排行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谭开云(1913— ),高市乡芳塘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刘子云(1914—1990),怀忠镇西塘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王学清(1914—1998),里田镇洋湖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刘鹤孔(1914— ),禾川镇西门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罗斌(1914—1994),龙源口镇白口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龙飞虎(1915—1999),在中乡斜陂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陈信忠(1919—1989),龙门镇黄冈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张至秀(1915— ),怀忠镇虹桥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萧思明(1915— ),台岭乡台岭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贺盛桂(1915—1990),象形乡枧口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江燮元(1915—1990),三湾乡甑潭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马辉(1915—1998),象形乡马家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彭龙飞(1915--1992),怀忠镇市田村人,1995年授少将衔;
吴融锋(1916—1974),才丰乡洲湖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贺振新(1916— ),象形乡象形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盛治华(1916.- ),沙市镇洛溪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贺光华(1916— ),埠前镇紫雾源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彭富九(1918— ),高溪乡梅花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彭清云(1918—1995),曲白乡铁沪下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李真(1918—1999),莲洲乡黄门坊人,1955年授少将衔;
龙振彪(1914— ),石桥镇石桥村人,1961年授少将衔;
萧森{·1914— ),台岭乡南汶村人,1961年授少将衔;
左爱(1916—,),芦溪乡社口村人,1961年授少将衔;
刘发秀(1916— ),石桥镇虎山村人,1961年授少将衔;
刘福(1913—1987),埠前镇湖田村人,1962年授少将衔;
周志飞(1915—1988),沙市镇张家院村人,1964年授少将衔;
颜文斌(1917— ),里田镇匡塘村人,1964年授少将衔;
陈云中(1917— ),龙门镇龙门村人,1964年授少将衔;
刘回年,少将,龙门镇沙堤村人,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
张政明,少将,云南军区副司令员;
何继明,少将,解放军河南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王北汇,少将,南疆军区副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