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9楼(汪根远) 的帖子
谢了。Re:走进永新乡都划分
永新县都的划分至宋元枯七年后,全县划为73都。从县境北部的虹桥、左坊起始,大致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冠以数字序号作为都的名称,其中一部分都还分上、下都。后全县又设12乡,依次为太平、禾山、登丰、安仁、西亭、霸封、积庆、胜业、景福、才德、思贤、义和(禾)。有些都被分割成两部分,分属两乡,序号不变,仅在前面冠以乡名以示区别,如平五都(太平乡五都),禾五都(禾山乡五都)。连同上、下都计算,全县有96都。元至顺初,析胜业乡全乡所属四十五都至五十二都共计8都置永宁县。县内剩11乡88都。
明初,全县维持11乡的区划。乡以下实行里甲制,每10户为甲,有甲首;每110户为里,有里长。全县共编184里。万历年间,乡、都仍其旧,都下设图,全县共设180图。
清乾隆八年析安仁、西亭二乡及登丰乡的一部分共25都归属莲花厅,县内存9乡63都。同治年间,全县编为东、南、西、北四乡,分领63都。 ·
1932年,永新县苏维埃政府将全县分为县城、埠前、市田、澧田、潞江、南阳、牛田、环浒、关背、天河10区,辖105乡。
1938年,全县设6区,辖2镇、32乡、364保、3722甲。1942年,县内划为5区34乡镇、364保、3689甲。1944年,撤区,全县辖2镇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设城厢、石桥、杨桥、拿山、澧田、潞江、泮中7区1镇25乡。1950年撤杨桥区,增设怀忠、花溪、鄱阳3区,共9区1镇27乡。1952—1955年,增设曲江区,共10区1镇123乡。1956年,撤区并乡,设1镇38乡,辖427个高级农业社。1957年,复设花溪、文竹、澧田、白沙4区,区以下区划不变。1958年,县以下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原39个乡镇改为公社建制。随即又增为44个公社,辖448个大队,1969个生产队,并将永新垦殖场定为公社一级建制。此后,社队规模常有变动,而县以下的三级体制保持不变。
1984年,公社改为乡、、镇,下设村民(居民)委员会、村民(居民)小组。1985年全县划分为白沙塘、曲江、坳南、石桥、日光、东里、才丰、在中、泮中、龙源口、三湾、高溪、文竹、龙田、沙市、龙门、台岭、江畔、高市、合田、莲洲、象形、莲塘、芦溪、怀忠、高桥楼、埠前28乡,禾川、澧田2镇及永新垦殖场。乡镇之下设366个村(居)民委员会、2196个村(居)民小组。
2001年,全县进行撤乡并镇,共设25个乡镇场,325个村(居)民委员会。新划分的乡镇场为禾川、澧田、埠前、泮中、石桥、龙门、文竹、沙市、怀忠、高桥楼10个镇,曲白、坳南、烟阁、在中、才丰、台岭、高溪、高市、莲洲、象形、芦溪、龙田、三湾13个乡,七溪岭林场和永新综合垦殖场2个场。
附:古都及今代表村名(括号内为所属乡镇)
一都:左坊、虹桥(怀忠镇)、杉溪(高桥楼镇)
二都:台塘、老居(怀忠镇)、枫塘(高桥楼镇)
三都:炎村、中陂、樟桥(芦溪乡)
四都:合东、田南、古竹(芦溪乡)
五都:固塘、钱市(莲洲乡)
六都:黄门(莲洲乡)、高田、淳塘(象形乡)
七都:琥溪、劳源、桃花(象形乡)
八都:花溪、源头、大村(象形乡)
九都:胡家、陈家、八团、高市(高市乡)
十都:芳塘、南田、樟木山(高市乡)、箭市、弓田(澧田镇)
十一都:黄冈、樟村(龙门镇)
十二都:南汶、禾山(台岭乡)
十三都:枧田、田味(澧田镇)
十四都:南城、澧西(澧田镇),
十五都:汤溪、汉山(澧田镇)
十六都:衙前、龙溪(沙市镇)
十七都:三房、涂下(沙市镇)
—卜八都:龙田、潞江(龙田乡)
十九都:沐江、塘田(龙田乡)
二十都至三十九都:今属莲花县
四十都:田西、大湾(三湾乡)
四十一都:东路、大崦(文竹镇)、蕉溪、南堂(龙田乡)
四十二都:龙源、寮溪(文竹镇)、洛溪、东源(沙市镇)
四十三都:鄱阳、泥金(高溪乡)
四十四都:甑潭(三湾乡)、横圳(高溪乡)
四十五都至五十二都:今属井冈山市
五十三都:龙源口、王舍、柞源(龙源口镇)
五十四都:墩上、江东(泮中镇)
五十五都:烟阁、竹山(烟阁乡)
五十六都:黄淇(泮中镇)、下泮田(在中乡)
五十七都:大山桥(烟阁乡)、后湖(才丰乡)
五十八都:龙安、清塘(才丰乡)、发关(禾川镇)
五十九都:石巷、斜陂(在中乡)
六十都:芰田、双江口(澧田镇)
六十一都:草市、荷花塘、洋湖(澧田镇)
六十二都:钱江埠、樟木塘(禾川镇)
六十三都:西塘、谢家、袍田、东里、横江(禾川镇)
六十四都:山田(石桥镇)、白沙塘(曲白乡)
六十五都至六十六都:在现今井冈山市
六十七都:牛田(坳南乡)、曲江(曲白乡)
六十八都:小湾、白堡(高桥楼镇)
六十九都:龙江、大沙(高桥楼镇)
七十都:樟枧、石桥(石桥镇)、茅坪、溶江(高桥楼镇)
七十一都:文新、高川(埠前镇)、水西、官田洲(石桥镇)
七十二都:汴田、阳家(禾川镇)
七十三都:仰山、紫雾、栗湖(埠前镇)
Re:走进永新境域变迁
永新县位于江西省西部、赣江支流禾水河中上游。地理位置为北纬26~47,—27‘14,,东经113~50,—114~29,,东西长约65千米,南北宽约56千米,总面积为2187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禾川镇距吉安市99千米,距南昌市316千米。永新县东与吉安县毗邻,东南部与泰和县交界,南与井冈山市相连,西与莲花县和湖南省茶陵县为邻,北与安福县接壤。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在204-215年(建安九年至二十年)之间,分扬州庐陵郡地置永新县,县治在今沙市下排洲与澧田洲头交界的高洲。280年(晋太康元年),析永新地置广兴县(辖境包括现井冈山市和莲花县的一部分)。隋废永新、广兴,其地并人太和。
622年(唐武德五年),复置永新县、广兴县,广兴县辖境原属永新。625年,两县同人太和县。657年(唐显庆二年),复置永新县,其辖境包括原析置广兴县地。
1092年(宋元祜七年),太和县高行乡的雕陂(醮陂)、浆坑、官北三堡(今坳南、曲白及井冈山市的拿山、厦坪、罗浮、茨坪一带)划归永新县。
1330—1333年(元至顺年间),析永新胜业乡8个都置永宁县(后改称宁冈县,今并人井冈山市)。
1743年(清乾隆八年),析永新西亭、安仁两个乡及登丰乡的一部分,共25个都(包括上都与下都)与安福县的一部分,置莲花厅。 ·
苏区时期,永新的茨坪、罗浮等地于1928年划归新遂边陲特区;1932年,吉安的天河划归永新。不久,上述各地复归原属。
新中国成立后,永新县的境域又有变动。1950年,县内的茨坪罗浮划归遂川县。1951年,横江、大湾两乡划归宁冈县(今属井冈山市)。1958年底,撤宁冈县改称宁冈人民公社,并入永新县。1959年7月,原宁冈县的区域除杭扛、大湾、埂背、石口和高车坳归永新以外,其余均从永新析出,连同永新的拿山乡、遂川县的井冈山乡,合并成立井冈山管理局。此后,永新县的辖境未再变动
Re:走进永新建制沿革
永新,地处赣西,毗邻湘东,古称楚尾吴头。早在商周,境内即有先民居住;秦汉以后,北人南来,居民渐增;到了三国,人口益繁。春秋战国时期,永新地域先后属吴、越、楚。秦灭楚后,尾秦九江郡。公元前206年(西楚元年)项羽立英布为九江王,永新地属九江国,公元前203年(汉高帝四年),改九江国为淮南国,领豫章等4郡,永新地属之。其后,增庐陵县,永新地属庐陵,隶淮南国像章郡 195年(汉高帝十二年》,封濞吴王,豫章郡庐陵县属吴王国。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削吴王国之豫章等地直属朝廷,公元199年(东汉建安四年),孙策分扬州像章郡设庐陵郡,并置西昌县,永新地属西昌。
公元203年(建安八年),孙权遣将击败像章、庐陵等郡的山越人。么又一215年(建安九年至二十年),分扬州庐陵郡地置永新县,县治在今沙市下排洲与澧田洲头交界的高洲。267年(吴宝鼎二年),孙皓分长沙郡的安成、萍乡,豫章郡的新喻、宜春,庐陵郡的平都、永新,共6县置安成郡,隶扬州。
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安成郡划归荆州,永新县属荆州安成郡。291年(晋惠帝元康元年),分扬州和荆州10郡置江州,永新县属江州安成郡。420一589年,南朝期间永新县隶属未变。
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以州统县。591年(开皇十一年),废安成郡置吉州,永新并人吉州太和(今泰和)县。607年(大业三年),废州复郡,永新隶属庐陵郡太和县。622年(唐武德五年),分太和县地置南平州,永新县属之。后汉时永新并入吉州太和县。 657年(唐高宗显庆二年),永新属江南道吉州,县治改设禾川镇。 此后州郡名称凡经变更,永新县隶属关系未变。
902~975年,永新县先属杨吴,后属南唐。宋代在州之上设路,吉州永新县始属江南路,后属江南西路。 1130年(建炎四年)改属鄂州路。 1131年(绍兴无年)乃属江南西路吉州。
1277年(无至元十四年),设江西行中书省(简称江西行省或江西省),吉州路永新县属之。 1295年 (元贞元年),吉州路改称吉安路,永新升为州。
1369年(明洪武二年),永新复为县,隶江西行省吉安府。 洪武九年,永新县属江西布政使司吉安府。清朝,永新县仍属吉安府。
1912年(民国2年) ,废府,各县直属于省。1914年,江西省划分为四道,永新属庐陵道。 1926年,各县仍直属于省。 1932年,江西全省划为13个行政区,永新属第十行政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永新属苏区。 1928年,永新县隶属湘赣边界特区。 1931年,属湘赣省苏维埃政府管辖,省会设在永新县城禾川镇。 1935年,江西省划分为8个行政区,永新属第三行政区,直至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省.县之 初设大区、 专区分治,永新县属江西省赣西南区吉安专区。后废大区,改专区为地区,永新县属吉安地区。 1968年,吉安地区改称井冈山地区,永新属之。 “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吉安地区名称。 2000年,吉安地区改设吉安市,永新县隶属关系不变。
Re:走进永新吴头楚尾的要地
永新县地处赣西,毗邻湘东,古称楚尾吴头。春秋战国时期,永新地域先属吴国,后属越国,再后属楚国。秦灭楚,置九江郡,永新隶属九江郡。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永新属九江国。汉高祖四年,九江国改名为淮南国,统辖豫章等4郡,永新地属淮南、国豫章郡,其时有庐陵县,永新属庐陵县,仍隶属淮南国豫章郡。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刘濞为吴王,豫章郡庐陵县属吴王国。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削吴王国的豫章郡等地直属朝廷。东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析扬州豫章郡分设庐陵郡,庐陵郡下置西昌(今泰和)县,永新地属西昌县。
公元204年(东汉建安九年,孙权平庐陵“山越”。以后,始置永新县;591年(隋开皇十一年)废县;657年(唐显庆二年)复置县;1295年(元元贞元年)升为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州为县,县治设在禾川镇,延至今日。
境内先民居住的历史颇为悠久。县西文竹有西周时期的渚形村落遗址,这是县内已知最早的先民遗址。自春秋后期至两汉,先民在境内繁衍生息,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县西沙市与澧田交界地带,有春秋时期的高洲村落遗址。
县境的经纬度为东经113~50,—114~29’,北纬26~47,—27‘14,县境总面积2187平方千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2度,年平均日照1756.9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83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530.7毫米。全境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从南北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海拔500-1000余米,面积为1074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边缘地带;丘陵海拔120—500米,面积8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山地前缘;平原,包括海拔150-250米斜度的高阶地在内,面积312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禾水两岸及较大支流河谷两旁的开阔地。
山脉:县境的山脉统届南岭山系,主属罗霄山脉及其分支余脉。罗霄山脉永新段位于永新西南部,呈南北走向,北至珠岭坳,南至石峰仙,纵贯西陲,为湘赣两省天然屏障。罗霄山脉峰峦罗列、云雾缥缈,如接九霄,故有罗霄之名。
罗霄山脉北面有:珠岭坳,海拔414米,山岭矿藏丰富,世人视之如珠宝,故名;五佛岭,地处湘赣边界,海拔605米,形势险要。罗霄山脉南面有:猴子岭,位于三湾乡的西南,海拔1110米,林深谷幽,有猴子出没,故名;石峰仙,海拔1344米,为县境内第二高峰,因其山峰岩石嶙峋,山顶原建有一庵,故名石峰仙。
罗霄山脉的分支,县境诸山统属罗霄山脉的分支和余脉。大体可分南、北、中3支。
北支:禾山,位于龙门镇林家屋西北20千米处,上有71峰,最高峰秋山海拔1391米,为县境内第一高峰。湖南衡山有72峰,比禾山多一峰,但最高处祝融峰比秋山还要矮。禾山北面的石门山,地处永新、安福、莲花3县接壤处,海拔1300米,为县境第三高峰。禾山东伸为天龙山,海拔803米,继续延伸是横岭界,它横跨永新、安福两县边界,故名。海拔716米,横岭界东面有桃花山,海拔574米,从此山势逐渐趋缓,蜿蜒逶迤于永新、安福边境间。
南支:九陇山,从石峰仙伸展于三湾乡境内,呈东一西南走向,绵延9个山冲,而冲内均有小块陇田,故名。九陇山峰奇壑深、层峦叠嶂,海拔1050米,形势极为险要。老七溪岭,西连九陇山,东接新七溪岭,南面为永新与旧宁冈的分水界,海拔764米。绥源山,西接东木坑,东南连禾桶山,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昔时,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甚为宁静,故名。禾桶山,为永新县和井冈山市的界山,群峰环绕,形似禾桶,故名。海拔1079米,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东延为石人脑,海拔908米,继延为高士山,地处永新、泰和边界,海拔651.1米。万年山,西起峡口,东北与南华山、义山相连,最高峰珍珠峰海拔1113米。南华山位于才丰乡东南,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东北接义山盐石,西南连珍珠顶,海拔1176米。
中支:从罗霄山脉中部延伸于三湾、高溪乡,交接处为界头山。因其处于湘赣分界处的前头,故名。最高峰大架岭海拔882.4米。呈东北一西南走向。界头山向东北延展是十里山,海拔676米。中支除上述主要山脉外,尚有不少零星余脉。其中轮廓系统较清晰者有仁慈山一图岭一幡竿岭一月岭一高车岭一虚皇山。
永新县山清水秀,地理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1636年(明崇祯九年),地理学家徐霞客游江右,曾逆禾水西上,游览永新4天,尝十八滩之险,赏梅田洞之胜,观五老峰之奇。
Re:走进永新气势恢弘打工潮
每年的春节一过,永新县汽车站便人山人海。年轻的小伙子、姑娘们,也有中年人,他们背着行囊,挥泪告别故土,踏上一次又一次的征程。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到90年代中期,永新每年达8万—10万人外出打工,务工总收入达4.3亿元,出外打工,搞活经济,形成了一股热潮。“树移死,人移活”。永新地处山区,多的是山,少的是地,人均耕地面积仅0.7亩,大量劳力从农村富余出来。只有走出去才有一片天。1987年,通过民政部扶贫团牵线搭桥,永新把600多名打工人员送往广东、北京等地。从此,永新外出打工潮一浪高过一浪。县里成立了劳务培训与输出中心,每年举办多层次的农村富余劳力供需见面会,开展了电机、家政、保安等针对性强的农民就业培训。特别是网络发展以后,县里成立了“永新红枫网站”,建立了劳动力市场网页,及时全面地发布就业信息,同时,在劳工密集的深圳、东莞、广州等地设定劳务人员服务站,并聘请县司法律师担任打工人员的法律顾问,跟踪服务,维护民工利益。由于劳动力的输出有序,不盲目,永新85%的打工人员分布在制衣、建筑、机械、电子、生物工程等行业,成为永新经济建设的一个巨大的人才、资金库。还相继涌现出了打工特色村、打工协会。埠前镇高川村龙竹村组,70余名农民泥工通过村建筑务工协会的介绍,加入深圳、上海等地浩浩荡荡的建筑打工大军,成了远近闻名的“建筑之村”;在深圳罗浮地区的长岭村,永新有87名打工青年从1999年开始在县联社的扶持下,自发组成“永新的哥”协会,跑出租车创业,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其中,曲白乡的陈忠东投资200多万元办起出租汽车公司,年总收入40余万元。
随着农民不断外出打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学到了一定的技术,也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他们开始回笼资金,回乡创业,在土地征用、资金放贷、税费减免等优惠条件下,参与农业开发、工业企业、三产服务业等,强劲推动各类产业高效益发展。夏元生在海南“弄潮”多年,1999年回乡后,瞄准市场需求,大胆承包荒山230亩,创办高桥楼葡萄园,高起点开发“元申”牌绿色有机系列果晶。由于采用了沼液滴灌等先进技术,试种的“美国红提”葡萄,创造了亩产2.3万元的高效益,年总产值达20多万元。在他的引导带动下,全县涌现了葡萄种植专业户113户,共高效开发葡萄1100多亩。
在工业企业领域中,由于一些有相当专长和先进管理经验的打工者参与运营,该县不仅催生出一批新的行当门类,众多“第一个吃螃蟹”的能人也应运而生,如第一个办小汽车维修点的贺俊、第一个搞花生加工的彭瑞娇……更重要的是还凸现出林产化工、花卉园林、矿产机械、家具制造等一系列的资源优势工业产业。如今进驻城北工业小区的企业,有5成以上是由打工者牵线或投资创办的。澧田镇打工青年罗银祥,在区内办了康力转椅厂、红太阳海绵制品厂等企业,主攻高、中档家具开发和大中型住宅装修,年产值100多万元,并带动了颜志明等10多名打工者回乡办厂。另外,在城镇建设及三产开发上,众多打工者也积极以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带动城市投资环境及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开发。进入新世纪以来,回乡的打工者在城镇建设方面的投资,约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4.75亿元的40%以上。陈桂龙与浙江开发商一起,高晶位开发新世纪广场及商业步行一条街;刘水腾投资200万元,创办了吉安市第一家私营医院——济民医院。
在家的连绵不断出外打工,部分在外打工的在时机成熟时又返乡创业,这些来往的人流,在永新形成了一道美丽生动的景观。也许,若干年后,进入小康社会的永新人不再离乡谋生了,但谁也不会忘记这如画的“打工潮”。人们谈起它,一定会唏嘘感叹。 好下次在发。明天还要上班。
Re:走进永新黄竹岭景区(贺子珍故乡)
黄竹岭是毛泽东夫人贺子珍的故乡,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有着重要的地位。朱德、朱良才在黄竹岭开设了湘赣边界军事培训班,至今还保留着许多革命遗址、遗迹。红军离开黄竹岭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黄竹岭村进行了七次大劫洗,所有的房子被烧毁,其中贺子珍家故居被烧毁七次,全村80%的人被杀害。黄竹岭现有贺子珍故居、东南临时特别区委旧址、练兵场旧址、红军营地旧址、红军井、烈士遇难处、红军洞、红军哨所遗址、古树群等景点。Re:走进永新将军馆
永新将军馆。(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杨冗晟 摄将军馆浮雕。(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杨冗晟 摄)Re:走进永新贺子珍馆
雕塑•毛泽东与贺子珍在永新(王惠民 摄)庐山相会(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杨冗晟 摄)油画·贺子珍在万人大会上讲话。(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杨冗晟 摄贺子珍雕像。(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杨冗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