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31243|回复: 24

一张我家的老照片

[复制链接]

18

主题

275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4757
QQ
发表于 2007-2-13 08: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中藏有一张老照片,为何说它老,算算起码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发上给各位本家看看,如有人认识其中的人,请告知我。

老照片一张

老照片一张



岁月烙痕--miguel

时空远隔,岁月迁移,看到这张照片后,我不能不写了。

这张照片是我一位已去世的伯父,在生前留给我们的,因为我们自己家里的那些老照片,在历次如火如荼的运动中,早就随着熊熊火焰消失在茫茫天空中了。

此照大约摄与一九二五年前后,照片里中间的那位,就是我的好婆,照片中的四个子女,现在仅有两位在世了。

想到好婆就想写,我的心中经常牵挂着她,怀念着她,然而近来的事情很多又很乱,常常占据着我思绪的空间,心神不定,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过实在不是理由,不能再不写了!唉!三十年了!她离开我们己经整整三十年了。

想写她,很早就想写上一些,哪怕一点点,写出我对她的无限思念,深深地爱,可无从下笔,想想也是,她不是什么历史风云人物,也没有作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像大海中的一滴水,没有特别之处,感动我的只是因为她是我的好婆,还有我与她那份无法割断的亲情,更有她对我们小辈们殷切的希望。

汪姓的祖先源于安徽,我家也不例外,来自安徽南部的徽州地区,据传老祖宗里有那么一代发了点“横财”,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不过家境过得不错倒是真的,大约曾祖父那一辈开始迁至苏州,开了酱油厂和酒厂什么的,加上还有一些田地出租,在那时也算是“小康”生活了,在阿爹活着的时候,还保留着回老家修家谱的习惯,随着阿爹辞世,政权更迭,家谱这种“封建残余”与“革命精神”时代起了冲突,被扔进了历史垃圾堆,而父辈中有多人参加“革命工作”,从此与徽州老家那里割断了联系。不过我们还是以徽州人自居,不管身在何方都以汪姓和徽人而自豪。

苏州人叫爷爷为阿爹,奶奶为好婆,各地的称谓在中国是各有特色,方言土语,连称呼都不同,很有趣,为此我经常想到这个问题,因为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从人的种族语言风俗习惯上,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不易。

苏州话中的“好”字,是很难发音的,因为这是汉语当中唯一入气发音的字,也是检验是否是正宗苏州人的标准之一,(这里没有任何歧视其它方言和区域的意思)不过毫无疑问同乡、乡音、乡情过去在中国各地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化,多了点现实主义,这个过去人际关系里重要的部分,正逐渐被另外一个“硬道理”所替代了,那就是金钱,不知这是进步呢,还是退步,这是题外话。

三十年前的这个月,也就是好婆去世的那一日,恰是冬季还没有过去,春天的脚步还无法听到,天也不是太冷,离那年的春节还剩下一个星期,近八十五岁的她,静静地躺在苏北一家县城医院的病床上,花白的头发,梳理得还算整齐,安详的脸,看不到丝毫痛苦,双眼合拢,微张着的口,昏睡中,已有多天不能说话,我现在猜想,她可能带着希望,或是想对我们说上几句话,还是在正与另外世界里的亲人们对话,也许她的思绪已经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或许此时的她正相偎在自己父母的身旁。

那时全家一分为三,姐姐和哥哥各为一处,我和父母、好婆在苏北。那天我和父母围在床边,看着一位阿姨将一面镜子,熟练又悄悄地贴近好婆的脸,静静地等着,当最后一团白色的雾气在镜子上退去得时候,我全身一颤,恍然发觉,她――我的好婆,已经走了,到另外一个世界里去了,难以想象当时的我为何没有哭出声来,平时我很会哭,也不知为何从那天起,我不再对死去的人感到恐惧,虽然小的时候连见到小猫小狗都会怕,更别说是听到或看到死去的人了。愣愣地看着躺在床上的好婆,仿佛她还活着,只是睡着了而已,脑子里突然有一种从没有过的感觉闪过,也是从那一刻开始,对于生命的内涵,人生的意义,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注释。

好婆乃吴姓,“吴”用苏州话发音也不易,有点像普通话当中的“嗯”音,是一个鼻音,只是发音稍长,在苏州话里“吴”与“鱼”同音,据传“吴”的来历,就是来源于古代“鱼”云云;好婆的祖上也是来自徽州,且是独女,数代都居住在苏州,家境殷实,好婆与阿爹是近亲关系,结婚较早,不过阿爹因病在抗战时期去逝,留下了八个子女,我父排行第七,又名七官,因对母亲甚为孝顺,为此好婆一直与我们住在一起,在一九六五年左右的时候,她的双眼因青光眼发作而渐渐导致失明,好婆性情平和,很有耐心,很少大声说话,在我的记忆中,唯一一次发火是因为父亲要管教我的哥哥,她有点不高兴了,因我的哥哥是她孙辈中最喜欢的一个,有点特别罢了,不过时间一过,她老人家也就忘了。

因为在年轻的时候裹过足,又加上失明,年老后生活很是不便,特别是在失明以后,不能上街,只能在家中住着拐杖,敲敲打打颤行,不过时间长了她也摸出了一些诀窍和规律,收音机里的评弹节目和广播书场是她每日的必修课,偶尔有在外地的亲友子女回来看她,倒也其乐融融,原本以为这种平静的生活可以让她安度余生,然而风云特变,“史无前例的大革命”顷刻席卷华夏大地,百姓如狂风暴雨天,汹涌大海中无力驾驭的小舟,只能任它随波而逐,我家也是如此,一来因“解放前”家中留有薄田数亩收过租,二来因父亲是在“解放前”的所谓“历史问题”,所以在一九六九年冬至那个寒冷的一天,街道革命干部用敲锣打鼓的方式,将我们这些牛鬼蛇神“欢送”去苏北,“接受广大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

当时年近八十岁的好婆,舍弃当时“革命干部”和“军代表”的热心建议,要她留在苏州与我的一位伯父同住,而是坚持与我们在那一年的寒冬腊月,将仅有的一些家具贱卖,只带着抄家多次后留下的少量物品,和我们一起,在苏州南门轮船码头集合,在普天狂热中,在锣鼓声、口号声中,由一条拖轮徐徐带动,十几条货船首尾相连,载着无数户下放家庭,离开了居住世代的苏州,去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虽然当时我还很小,不过至今还记得,在离开苏州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做了一个奇异的美梦,梦见我们要去的地方是高楼大厦林立,晚上华灯通明,柏油马路宽敞而无尽头,汽车轿车川流不息,人们都穿着华丽,皮鞋铮亮,碗里白米大鱼大肉,大家谈笑风生,一个“共产社会”就在眼前,对于小小年纪的我,真的快乐又向往,此等好日子如何可以错过,恨不得立刻就去,根本不知道愁眉苦脸中好婆和父母的心情。

当拖轮吃力的吐着黑烟,就此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缓缓地开上了去苏北的路程,第一个关口是横渡长江,浩淼的长江下游河面宽广,无风也有几尺浪,感谢上天保佑,没有被江浪打翻喂鱼,否则今日也无法在此写什么文章了,战战兢兢终于过江,先在大运河里开了几天,陆陆续续有几条船被先行放开,将那些要“接受再教育的”留在当地,我们却是继续向北在不知名的河里航行,又用了两天左右的时间,拖轮终于停住了,不过目的地还没有到,因为再下去的小河从来没有轮船开去过那里,加上河上的小桥又低,只能换上一种更小的木船,用人拉橹摇的方式继续向前,此路慢慢,此路艰难,可邻我的好婆,就与我们一起来到那里,望着屋顶上稀虚射入的微微星光,睡着下面垫着做饭用的稻草,到苏北的第一个晚上,我们全家就睡在生产小队的仓库里,就这样度过了第一个不罠之夜,好婆从此开始了人生中最难熬的一段。

无电灯电话苏北农村的生活,对于好婆来说,是人生一次彻底的改变,住惯了原来江南“小桥流水人家”,而今搬到苏北水乡,大米白面变成大麦杂粮,再加上当地方言在沟通上障碍,只能在我这个活拐杖的搀扶下,在门前晒晒太阳,讲些过去的故事••••••

人的奢求是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换而改变的,原本以为离开了城市,到了苏北农村,也就是远离了是非之地,能够过上清凈的日子,但是那位“伟人”巨手经常挥洒,刹那间,各种运动像如今的连续剧一般,“好戏连台”,善良的中国老百姓犹如道具一般,次次都会被领上舞台,表演一番,我父亲也经常被“革命干部群众”拉去批斗,作为革命运动成果的汇报展现,好婆是整日担惊受怕,只能偷偷在心里乞求她的菩萨保佑。

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承受最多苦难的人民,源源不断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记录着与其他民族不一样的沧桑,并且是有着一种阶段性和连续性的那么一种规律。

每年冬季的农闲时份,都有挖土开河的事情,很多人都争先恐后报名要去,不是为了多争几个工分,而是因为有一日三餐提供,那时农村一般连吃饭都成问题,特别是青黄不接之时,更是难过日子,清楚地记得我们生产队的小队长,饿得在田埂上,拔下青麦穗咽下的情景。我的哥哥那年下放的时候才十七岁而已,为了能吃到小米饭和肉也去挖河挑泥,毕竟他还是一个孩子,从来也没有做过那么重的活,为了多挣工分,也为了得到表扬,又因为他是下放户的子女,所以是拼命地干,结果吐血在工地送回家,听到此事,特别是好婆,血流在她的心里。

疯狂的年代,疯狂的世界,因为好婆有两个子女是军人,对好婆来说她是军属,而对于我父亲来讲他是“历史反革命”,时有滑稽事情出现,前脚父亲被“革命干部群众”批斗后,刚刚放回家还惊魂未定,后脚又有“革命干部群众”敲锣打鼓送来横幅“光荣人家”贴在大门上,对于我的好婆来讲,哭笑不得,好比现在所谓的“三温暖”一样。

就这样没有几年光景好婆就渐渐地变老了,听到那些“伟人”一一到马x思那里报道去了的消息,也等到了粉碎“四人帮”的特大“喜讯”,但是好婆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了,各方面的机能在衰退中,终于只能躺在床上,无法再起来了,她想回到故乡,回到生她养育她几乎整个人生的地方,可是我们无法办到,看着她带着遗憾,带着憧憬,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人生的尽头,那一天终于来到了。

在好婆去世后的第三天,我们护随着好婆的灵车,那时的苏北县城里,灵车还是一种用人力三轮车改装的那种,到了火葬场,最后看了好婆一眼,熟睡的模样,毫无恐惧和不安,像是一次远行。

随着工人将好婆慢慢地推入炉中,关上炉门,当鼓风机声骤然响起的时候,红红的火苗聚然升起,即刻化为一团美丽的火焰,奏完了她人生最后的篇章,化为了一掬骨灰。

那天当把好婆的骨灰带回家的时候,再也控制不住,我哭了••••••

十年前好婆与我们一起离开了苏州,可十年后当好婆与我们一起回到苏州的时候,她却是在骨灰盒里。

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有字字真切的感情,在心灵的深处,我无法忘记她――我的好婆,好婆的一生正如很多中国人一样,平凡又普通,她留给我们后辈的遗产,正如她在世的时候所教导我们的那般,人无论富贵和贫穷,得意和低落,无论身在何处,独立的灵魂,自由的思维方式,大爱包容的心,健康向上的活力,是不可缺少的,其实这也是中国文化传统,道德传承中精华的部分,然而在今天这些东西变味和丢失了不少。

如果有上帝的话,她和我的先祖们就是我的上帝,愿他们每时每刻庇护着、爱护着我。

祝愿她,在天堂里,张开明亮的眼睛,抛弃生活的恐惧和不安,随心所欲,自由地过着神话般生活。

好婆,爱您在心里。

最终我们会有相聚的那一天。

新春之际,本应写上一些快乐的东西,忘记伤感的历史,然而我无法做到,想起了那位原苏联伟人的话:“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回顾历史的伤口,总结教训,是为了今天清醒地活着。

祝各位本家 新年快乐!
一如漂泊的风筝,心却系在故乡的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1214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建公支下绩北坦头“世承堂”汪氏

Rank: 8Rank: 8

积分
32646
发表于 2007-2-13 20: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没经过你的同意给你的这张旧照片做了一些效果处理,(主要是背景修改了一下)你看如何。
30_469_fa766c2877f1e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275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4757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21: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 丹山碧水本家給我修飾了照片,真得很感謝!
一如漂泊的风筝,心却系在故乡的土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3515

回帖

11475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探究汪氏源流,学习汪氏文化。

Rank: 8Rank: 8

积分
1147514344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7-2-15 00: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旧如旧 [s:1]
七律·喜看女孙 屯蒙辑别步尘阶,双眸晶明神度谐。
一气混元观世界,万般依赖就娘怀。
饥啼不解人间苦,梦笑惟呈弱体乖。
年老莫愁无乐趣,含饴笑弄女孙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70

回帖

3773

积分

新手上路

汪姓是一家,为宗亲事业做贡献!

积分
3773
发表于 2007-2-15 18: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技术
QQ:24757995  电话:136278884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275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4757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2-17 09: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愿快乐相伴各位每一天。
一如漂泊的风筝,心却系在故乡的土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1214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建公支下绩北坦头“世承堂”汪氏

Rank: 8Rank: 8

积分
32646
发表于 2007-2-17 10: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了此文,心情很是沉重,尤其是你父亲的经历,和我的父亲相似,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被折磨成了一个生不如死的人;我和你哥的经历也一样,十八岁就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干尽了农村里所有的苦、重、累活,落了一身的伤病。你好婆的一生正如你说的那样和很多中国人一样,平凡又普通,是哪个年代平凡妇女的缩影,但她在我们心目中永远是一个伟大的女性!
好婆,我们都爱您在心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2387

回帖

5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51416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7-2-17 12: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人的事迹,动听的文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546

回帖

9311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9311
发表于 2007-2-17 12: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动,我们都经历了那个年代,也有类似的经历,你的好婆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
从黟县碧山(黄陂)走出的汪家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4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580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7-2-25 10: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张老照片
DSC03712-1.jpg
毋求果报诚修炼,岂为功名始读书。万事莫于利处动,一生常向义边行。 http://www.fcxyz.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