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营子区不乏趁个百八十万的主儿,而“百万富翁”又大都从汪家庄镇起家。见到身材瘦弱的汪振义,很难与家资几百万的企业家联系起来。
靠山吃山。汪振义从90年代初期,开始个人承包办矿,近10多年的时间使他成了当地有名的“大款”。
汪家庄镇是个煤炭镇,可是煤炭资源越来越少,由于企业不景气,下岗职工增多,农村土地较少,农闲时农民都纷纷外出打工挣点钱花。“是国家开放的政策给了我机会,是父老乡亲养育了我,是家乡的资源使我变得富足,我要用手中的钱为家乡做点贡献。”口袋鼓起来的汪振义精神境界自然得以提升。
要办一个地方企业就成了汪振义魂牵梦绕的事情。
经过区、镇、村三级的努力,汪振义决定上纤维素酶生产项目。为此,营子区领导和汪家庄镇的主要领导一起带着他先后两次到深圳考察学习、购置生产设备。
“镇政府不仅将办公楼地下室的12间800平方米的房屋无偿给我进行厂房建设,作为生产车间使用,还将镇政府大院2500平方米给我使用,同时提供很多优惠政策。”汪振义坦言,自己的老婆孩子从1998年以后就已经安置在北京生活,创业环境与合作环境比汪家庄镇好得多,可是汪家庄的人一直拴着他的心,他总是难舍故乡情。
如今,汪振义这个总投资200万元的纤维素酶厂已由刚生产时的日生产能力200公斤增至800公斤左右,年生产能力达到240吨,预计年创利润70多万元。“这样下去,再过两年即可收回投资。我准备再投资200万元,生产液体酶,前景会更好。”从汪振义对万字的儿化音中,看得出他底气十足。
——《承德晚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