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情缘起二零零一年,合肥汪氏第八次修谱,历经两年于二零零三年底完成,谱中记载有我族四十四世祖汪华墓葬歙县云岚山,以及《新安晚报》记者鲍义来发表的《云岚山上汪王墓》一文,引起他们了解汪华墓来源的兴趣,于是他们说“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祖先”,于是联系了汪鑑、汪昌焕、汪邦柱等一行七人,于2004年冬季坐一晚的火车自费到了歙县,找了一家旅馆住下,到处打听云岚山。
说起云岚山,歙县当地许多人都不知道,因为云岚山不知是哪个朝代的称呼,现在当地都叫“东山营”。这次在歙县一住就是三天,因为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地名,所以这次寻祖无果而返。
2005年春天,他们再次自费(45元车票)坐一晚的火车来到歙县寻祖,在打听云岚山时,碰巧旅馆里有一位说知道云岚山,这让他们十分高兴,便请那位朋友当了导游找到了云岚山。但让他们十分惊讶的是,整个墓地除了一片绿树和遍地已经发臭的牛骨,找不到墓的任何踪影,描述的墓祠、墓碑、石人和石马等全无,但不管怎样,他们还是感到高兴,毕竟找到了在自己祖先的坟墓,买了香火进行了简单的祭拜,便安心返回了合肥。
2005年冬天,汪永富和汪邦柱商量好了,再次到云岚山打算安个墓碑,让方便后来的本家寻祖。于是他们便准备好了尺子、墨水、墨斗、锤子、凿子照相机等工具,他们两人第三次出发到达歙县云岚山,为确保汪王墓的具体墓址,又在当地找了三位70岁以上的老人咨询,确定墓址后,两人便着手寻找适合作墓碑的石料。
汪墓祠遭损毁后,除一部分好的石料被挪用作修路建桥外,地上仍有一些石料,找到合适的石料准备做墓碑,但此时看林的人不同意他们拿石料,没办法,汪永富他们只有拿了50块钱买下石料,并由他亲手书写制作了“汪王之墓”墓碑,此时,天空下起了小雨。后来又苦于石头太重,凭他们两位老人根本立不起来,又花了80块钱找了三个人抬去安放,并在碑旁拍照留念。 因墨水还有多余,他们便来到安放祖先神位的房前,写上了“汪墓祠遗址 肥南寿二公后裔”,随后在房里面发现了砌在墙上的那块脏得看不清的御封碑文,他们取来了水,怀着虔诚的心情将石碑擦洗干净。有幸的是在里面还找到了爽公等三块神位,便随身将神位请到了合肥。
由于当时墓祠处的遍地发臭牛骨的毒气,以致他们回合肥后浑身骚痒,在家休息了一个多星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