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8853|回复: 8

正月十八祭汪公,是屯堡人最隆重的节日

[复制链接]

12

主题

20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0100
发表于 2006-9-23 23: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正军 
  今天是农历的正月十八,朋友相约采风,有两条线供选择,其一是黔东南的凯里舟溪,那里每年的这一天,苗族同胞的芦笙会,上千人的自发活动,一展苗家人的风采;其二是安顺屯堡,这里是祭祀其汪公祖先的活动,两处我都去过,只能选择一个方向,英雄所见略同,同意朋友的意见,选择了后者。在贵阳驾车,沿贵阳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一个小时多点儿,就可以到达安顺平坝县天龙镇,经过十几分钟就到达迎汪公祭祖的原地点吉昌屯了。  多年来一直寻找屯堡人沿袭的明朝人习俗,为什么如此在高原大地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这当然包含在屯堡人的衣食住行及节日礼仪之中。如果说在高原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自我的封闭能沿续传统的话,但在这些明朝江南的后裔们的生活环境中,却非常乐于接受外来的文化,穿着明朝服饰的屯堡妇女,有时会挑着一些农产品来到大的都市,还时常被不了解的人误认为是贵州的少数民族。屯堡人是很好客的,也很有礼貌,来到他们的家乡,容易融入他们的饮食起居之中。
  据说,屯堡人的祖先在明朝洪武年间来到贵州,非常善战而勇猛,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住扎军队,加上农耕生活,让他们一代代地沿续到今天,我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自身固有的传承因素在这里被运用到了极高的境界,换句话说,屯堡人已经在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凝固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中心内核,表现是:第一、古老的人与自然和谐,农业为本;第二、中华民族的多神崇拜,以及“天地君亲师”之本位的儒教礼仪习惯。饮食起居当然是其外在的表现罢了,而节日则是其动态的民族凝聚力。
  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屯堡人的祭祀祖先汪公,“他是隋唐一位著名的地方官,名汪华,安徽休宁人。生于陈后主至德四年(公元586年)正月十八日。他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曾为门客,文武双全,人才出众。创业于金陵。公元621年,因隋炀帝荒淫无道,天下义兵四起,李世民与隋死党对峙很难取胜,汪公便领精骑数十人于阵中自举白旗呼降,与自已隋军厮杀,李世民当机立断,率军攻城,城破归唐,汪公遂受封为越国公。后又隋太宗征战,功勋卓著,授为九宫太守。隋末唐初,歙州闹饥荒,汪华向一将军借粮,挽救了大家和性命,得到当地乡民的拥戴。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三月病逝于长安,享年64岁。朝庭追封为徽州府越国公忠烈汪王。应家乡父老臣民的请求,后葬于安徽歙县,于登源立庙享祀,延至明朝。屯堡汪姓一直认为他们是明代洪武十四年征南的开威郎汪轲和汪公的嫡系后裔”。
  正月十八祭汪公,今天是屯堡人的节日,最隆重的节日,以家族为单位的宗祠之祭是活动的中心,以簇拥汪公祖先的巡游,家家户户相迎接,预示着屯堡人的五谷封登、风调雨顺的期盼,不知不觉中,屯堡的传统文化又一次全方位地得到了浓缩演绎。
  祭祀活动并非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不是害怕与恐怖,更象是一次维持几天的村寨大联欢,肯定是文化之节日。在游行的队伍中,还能看到一只用纸糊的鸡年大红公鸡,独占了一辆车,本来嘛,在活动中,它就有特殊的祭祀作用。也难怪,今天,众多的省内外媒介体、四方游客、欧美客人、乡里的人们把村寨挤得水泄不通, 不亲自到那里,是不会有强烈感受的。
  今年的祭祀活动,还遇见一位屯堡老寿星吴老太,她已经一百零一岁。与她了解情况,发现她很健谈,看上去七十来岁,说话有力,思路清晰。在屯堡,象她这样的健康的妇女,还不少,看来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的人!
  今年的吉昌屯街头,不时发现与往年不同的地方,一些屯堡的少女的头发染成了黄颜色,穿着时尚服装、高统时装靴,也成了一道风景。看来这些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人也不比城里人差,不过,在我看来,总有几分的不是滋味,与后扎着大辫子,身穿屯堡蓝颜色的传统少女打扮已经形成很大的差别了,不过,但愿这个担心也许就是多余的,我相信,时间会作出回答的。经过六百多年历史的屯堡人在市场商品经济发展的今天,仍是文化完整的。
  祭祀汪公祖先,屯堡人永远记住了他们精神寄托的信仰源泉;
  祭祀汪公祖先,屯堡人代代沿袭了传统文化与朴素伦理之本;
  祭祀汪公祖先,屯堡人血缘的精神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湮灭;
  祭祀汪公祖先,屯堡人心理行为模式就有了共同的交流准则。
  这,就是屯堡文化特殊魅力之所在,令人探不完的究竟之所在。
200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0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010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00: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屯堡人——戍边者的后裔》第三集《礼拜》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地戏,是屯堡人在和平年代上演的的金戈铁马。

  在这里,没有丝竹乱耳,只有锣鼓喧阗。

  屯堡人每年要跳两次地戏,一次在正月里,叫“玩儿新春”,一次在七月里,叫“跳米花神”。

  跳地戏前要举行隆重的开箱仪式,把封存在戏箱中的面具请出来,主持仪式的人被称作神头。

  跳地戏是屯堡村寨的一件大事,跳地戏的人受到全体村民的尊敬,地戏的神头一定是村子里最有权威的,摆放戏箱的人家一定是村子里最有威望的。

  [地戏开箱仪式]

  跳地戏戴的面具,屯堡人称为脸子。

  脸子,是地戏的灵魂。对屯堡人来说,戴上脸子,人就变成了神。屯堡人把跳地戏叫做跳神。

  地戏被看作是古代江南傩文化在今天的遗存,是戏剧的活化石。在江西,曾出土大量的面具,与安顺地戏面具的风格相同。

  [采访沈福馨: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这是移民带过来的。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后,发现这个地戏主要保留在屯堡村寨里面。旁边的村寨也可能有,但是这些地方,你问他,都可以知道是从哪个地方学的,哪个师傅教他的。那么就肯定不是他们原来的东西。而屯堡村寨,他们能说出来,我们家在什么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这个面具,他们叫菩萨,我们怎么让菩萨过河,掉在水里,又怎样捞起来,保护。]

  在屯堡,每个村子有一堂地戏,每堂地戏各不相同,共有三百多堂,从商周的《封神演义》唱到明朝的《英烈传》,地戏仿佛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

  地戏讲的都是忠君爱国的英雄故事,在这里,没有风花雪月的才子佳人,更没有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

  作为军旅的后代,地戏是屯堡人对祖先戎马征战的祭奠。

  [采访张晓松:这支军旅生活会把国家的使命,作为军人的使命,牢牢地刻在心里,经过600年,变成集体无意识,变成文化的潜在的意识。这是一种文化的根性的东西,很深地扎在意识深处,所以会在所有细节上表现出来。]

  如果说,跳地戏是男人的娱乐,那么念佛就是女人的专利。

  每个屯堡村子至少有一座寺庙,那是屯堡女人生活的一个中心。

  [采访郑正强:每个村寨都有一个庙宇,一个相对大的庙宇。佛教对屯堡地区的传播,和江南地区是一脉相承的。]

  上了岁数的屯堡女人叫太婆,每个村子都有几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婆,管理寺庙,组织佛事活动,被称作是老佛头。

  九溪村有三个庙,小堡的青龙寺历史最悠久,依山而建,站在寺里可以望到对面的九溪河。因为长年失修,寺庙曾经垮掉了。

  十几年前,老佛头王老四娘带头四处化缘,终于把庙重新修了起来,现在她和村里其他几位老太婆轮班管理寺庙。

  信仰对于屯堡女人来说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她们把每一个吃斋念佛的日子铭记在心。

  所有的屯堡女人都拜佛,但是,在这里却没有繁复的清规戒律。

  [采访张晓松:]

  在屯堡,历史不再是写在书本上的白纸黑字,而是流淌在人们呼吸的空气中,许多我们在明史中,在古书中看到的风俗习惯,在这里被完好地保存下来。

  [采访张晓松:周边都是少数民族,艰难的山地生活,使他们面临了双方的艰难,什么能使他们坚守,很重要的是精神层面上,所以,600年滋生的对精神的需求超过物质的需求。用精神和意志强化,我们是同一个群体。所以慢慢增长了非常多的习俗,信仰,而且这种精神的丰满程度,达到我们不能想见的程度。]

  在屯堡的庙宇中,最多的是汪公庙。

  汪公,名叫汪华,生在隋唐年间,曾任安徽歙州的地方官。因为他军政严明,爱民如子,所以被一方百姓奉为神明。

  据说,有一天,汪公正和唐王闲聊,忽然举起茶杯向后泼去,唐王不解其故。不多时,有人来报,说刚才五凤楼起火,幸而天降大雨,将火扑灭。唐王这才知道汪公是泼茶救火。

  像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足见当年百姓对汪公的爱戴。

  对汪公的崇拜在明代最为热烈,汪公庙遍布江南,朱元璋甚至命令官府春秋两季祭祀。随着朝代的变迁,这一活动在江南早已销声匿迹,却随着移民大军落户在了贵州高原。

  今天,在安顺的狗场屯、鲍屯、吉场屯三个屯堡村寨还保留着祭汪公的活动,其中又以吉场屯的最为盛大。

  [为汪公沐浴。]

  祭汪公要从正月十七日凌晨为汪公沐浴更衣开始,这时,要把汪公庙的大门紧闭,只能由本村选出的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参加,其余闲杂人等一律回避。

  仪式的每一步都遵循着祖辈传下的规矩。

  每年都有本村或是附近村寨的人家前来还愿,为汪公敬献红袍。长者们会选择两件新进献的红袍为汪公穿在外面,其余实在穿不下的,则放在神坛的右侧。

  不知不觉,夜里下起了大雪,而神坛上的汪公也焕然一新了。

  每年,村里的几大姓氏由抽签来决定祭祀的次序,然后,从正月十七日一大早开始,轮流拜祭。

  600年来,同样的语言,习俗,历史背景,同样的生活的艰辛,意志的坚守,早已使屯堡人对祖先的祭祀超出了宗族的范围。

  祭汪公成了全体屯堡人的庆典。

  正月十八是汪公出巡的日子,也是整个庆典的高潮。

  汪公被请入轿中,由几位长者从村头抬到村尾,每过一家,都稍做停留,主人家以鞭炮相迎,燃烧纸烛,虔诚祷告。

  祭汪公是屯堡人在高原深处承袭的江南社火,这里处处显现着屯堡人对祖先的礼敬,但是,今天的屯堡人,已不再是孤独的戍边者,而是这块沸腾的山地上的真正的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4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995
QQ
发表于 2006-9-24 02: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了解的不少啊~~~~~~~~~~~~~~~`
喜悦的心,乃是良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4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995
QQ
发表于 2006-9-24 02: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祭祀活动并非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不是害怕与恐怖,更象是一次维持几天的村寨大联欢,肯定是文化之节日。在游行的队伍中,还能看到一只用纸糊的鸡年大红公鸡,独占了一辆车,本来嘛,在活动中,它就有特殊的祭祀作用”
    关于正月间“抬汪公”,记得小学时候(92年以前)我们是正月十八到吉昌去看的,我们村(鲍屯)是正月十七,但那时还没有恢复。
    因为是鸡年(05年),所以有大红公鸡。这是一个惯例了,基本上在活动中都能看到当年的生肖,或者由人扮演或纸木自造。
喜悦的心,乃是良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738

帖子

1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10-2 21: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wqs本家:你就是贵州高原安顺鲍屯的?你们那边的汪氏始迁祖是什么朝代和年代去的?他是越国后哪个分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4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995
QQ
发表于 2006-10-10 21: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的本家:是,我就是鲍屯人。据我父亲说,我们那一支是从安徽的歙县迁过去的,入黔始祖的墓就在村边的坟地,碑文上的名讳是“汪福宝”。
喜悦的心,乃是良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3997

帖子

8万

积分

天使

你我是音符,相逢一首歌

积分
85373
发表于 2007-1-12 10: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十八是个有意义的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1388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建公支下绩北坦头“世承堂”汪氏

Rank: 8Rank: 8

积分
32646
发表于 2007-3-12 15: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rm]http://vsearch.cctv.com/images/cctv_playPage_Images/wait.jpg[/audio]
一个CCTV的视频传不上,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1388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建公支下绩北坦头“世承堂”汪氏

Rank: 8Rank: 8

积分
32646
发表于 2007-3-12 15: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麻烦管理员把上面空的删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