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西溪人

推荐《歙县西乡方言》一书

[复制链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08: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会珠算者都知道,“算盘子”是装在算盘上的小珠子,平常所见的算盘,橫梁上有两颗珠,每颗代表数字五,橫梁下五颗珠,每颗代表数字一。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可以做加减乘除等运算。根据算盘子“呆板、不主动”这一特点及拨珠的动作过程,“算盘子”就被喻义为举止呆头呆恼,不主动,行为规范掌握在别人手里,拨一下,动一下,不拨就不动的人。
“打烂洞脚”,是西乡方言中一个特别有独创的词,它借用“打烂洞脚”时双方的行为状态(打的人很自足,被打的人很痛苦),去喻义那些专爱找人碴子,喜欢揭短的人,如:“卬就是要打俤叻‘烂洞脚’”、“俤顶欢喜打人家叻‘烂洞脚’”、“卬反正是烂污田里一只猪,‘烂洞脚’已经不怕打哩,大不了是‘痛’一下,俤是不会有好结果叻”。还有“打痛脚”也是一样,揭人隐私,让其露馅、跌股。
“打哑谜”,原本是一种游戏,中央电视台“非常6+1”节目经常播出。游戏至少要两人以上,一人不许讲话,用手做动作去表达一种特定的行为或物件的形状特征,给另一人看,另一人必须根据他所做的动作,猜出是什么样的行为或是什么东西。这里用“打哑谜”这种游戏,来喻指“不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但又要让人猜出自己的想法”的行为表现。诸如此类的词还很多,如:“打闷棍”喻义突然受到攻击;“打边鼓”喻为从旁帮腔,从旁助势;“打水漂”比喻办事失利,希望落空,前功尽弃;“打见鬼”比喻遇事觉得得不偿失,不划算;“打孤寡”喻义敲诈。
“拖带鱼”,顾名思义是把带鱼从海里拖起来。据说,拖带鱼相当有趣味,只要拖住一条,其它带鱼便会挨个一条咬着另一条的尾巴,跟着被拖上来,运气好的话,一次能拖很多。日常生活当中,有些人不仅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往往因为亲朋好友这一层特殊的关系,还想方设法继续为亲朋好友解决一些和自己同样的问题,这种现象便就是“拖带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08: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会珠算者都知道,“算盘子”是装在算盘上的小珠子,平常所见的算盘,橫梁上有两颗珠,每颗代表数字五,橫梁下五颗珠,每颗代表数字一。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可以做加减乘除等运算。根据算盘子“呆板、不主动”这一特点及拨珠的动作过程,“算盘子”就被喻义为举止呆头呆恼,不主动,行为规范掌握在别人手里,拨一下,动一下,不拨就不动的人。
“打烂洞脚”,是西乡方言中一个特别有独创的词,它借用“打烂洞脚”时双方的行为状态(打的人很自足,被打的人很痛苦),去喻义那些专爱找人碴子,喜欢揭短的人,如:“卬就是要打俤叻‘烂洞脚’”、“俤顶欢喜打人家叻‘烂洞脚’”、“卬反正是烂污田里一只猪,‘烂洞脚’已经不怕打哩,大不了是‘痛’一下,俤是不会有好结果叻”。还有“打痛脚”也是一样,揭人隐私,让其露馅、跌股。
“打哑谜”,原本是一种游戏,中央电视台“非常6+1”节目经常播出。游戏至少要两人以上,一人不许讲话,用手做动作去表达一种特定的行为或物件的形状特征,给另一人看,另一人必须根据他所做的动作,猜出是什么样的行为或是什么东西。这里用“打哑谜”这种游戏,来喻指“不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但又要让人猜出自己的想法”的行为表现。诸如此类的词还很多,如:“打闷棍”喻义突然受到攻击;“打边鼓”喻为从旁帮腔,从旁助势;“打水漂”比喻办事失利,希望落空,前功尽弃;“打见鬼”比喻遇事觉得得不偿失,不划算;“打孤寡”喻义敲诈。
“拖带鱼”,顾名思义是把带鱼从海里拖起来。据说,拖带鱼相当有趣味,只要拖住一条,其它带鱼便会挨个一条咬着另一条的尾巴,跟着被拖上来,运气好的话,一次能拖很多。日常生活当中,有些人不仅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往往因为亲朋好友这一层特殊的关系,还想方设法继续为亲朋好友解决一些和自己同样的问题,这种现象便就是“拖带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09: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揩桌布”,这大概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了,其主要功能就是揩桌。记得有这样一个谜语:“桌旁有个老猢狲,人拿起就满桌冲”,谜底是桌布。揩桌也得讲规矩,要从桌的四周依次向自己身前揩,並用另一只手接住桌上被擦下的污秽,不让污秽掉到地上,桌子所有的地方都要揩到。另外揩桌布还可以用来擦其他东西。早些年,有些乡下老太由于缺乏卫生意识,还随手拿来替小孩擦嘴、擦鼻子或擦手。有时,如果感觉到碗太烫,还可以用来包碗,防止烫手。的确被人们誉为“多功能的多面手”。这里喻指那些无论什么事都能胜任,拿得起,放得下,做事主动,勤劳肯干的人。
扫帚和笤(diāo)帚都是用来除去尘土、垃圾等的用具,扫帚略大,多用竹枝扎成,被西乡人称之为“竿(gáo)帚”,这也许是因为只要是竿帚都有一根竹竿做柄的缘故。而笤帚比扫帚略小,是用去掉子粒的高粱穗绑成。西乡人称“去粒的高粱穗”为“芦(lū)穄(jǐ)鬘(mān)”,所以笤帚就被称为“鬘竿帚”。对于那些因使用时间长,而“老掉牙”的竿帚,又被称之为“竿帚笊(zǎi)”。由此,我又想起了冬天取暖用的火熥,西乡人称它为“火熜(càn)”,火熜是由用竹子编成的“火熜籣(lāo)”和用粘土烧制成的“火熜缸笊(zǎi)”(亦称“火熜钵”)组成。另外,火熜上还配备有用来“划(hò)火”的“火欋(qǔ)”和防止东西踫到灰火所用的“火熜格(gǎn)”。由于天气冷,人们都喜欢焙(bǎ)“急辣辣”叻火,往往是将火熜内的火“划”的“红红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09: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物体很是互为相像,用一种物体的形状去描摹另一种物体形状的词也很不少:
“金坑”就是修造坟墓时挖成用来摆放棺材的坑,是造坟的第一道工序,依照迷信的说法,坟墓内棺材的朝向直接关系到今后子孙后代的兴衰,为此特别重视。先得请凤水先生推算后,用罗盘标定方位、朝向,再由死者的长子焚香、烧纸钱给“山神土地”,例行“审批”手续。长子要先挖三锄,谓之“破土”,然后交给旁人继续挖,坑成后就像一块巨大的金砖一样。材“下囥(kǒ)”(即:摆放)后,凤水先生还要说一整套好话,谓之为“封金”。如此之讲究,再加上坑的形状又似同金砖,这也难怪造词先生要用“金”字来喻义这种“非同小可”的坑了。
“子舌”,医学上称“悬雍垂”,是人口腔內软腭后部中央向下垂的肌肉小突起,略呈圆锥形,形近似口舌。咽东西时随软腭上升,有闭塞鼻腔通路的作用,亦称小口舌。“子舌”的“子”,这里是“小”的意思。
有些疾病也用与其极为相似的形态特征来描述,如:“出天花”(天花)、“过麻”(麻棺疹)、“肿猪头瘟”(扁桃腺炎)、“花面狐狸”(白癜风患者)。
“五寸棒(bōng)”,指的是毛笔、钢笔。人们对有文化和在文学艺术上有造诣的人,不仅羨慕,而且尊敬,出于对他们的夸奖,往往会说:“千斤担省力挑,‘五寸棒’确实不好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173

积分

侠客

仰望星空

积分
173
发表于 2016-8-3 21: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173

积分

侠客

仰望星空

积分
173
发表于 2016-8-3 21: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08: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08: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怀(wāo)裙”、“怀居”、“怀袋”,均用纺织品制作。“怀”指胸部或胸前腹部以上部位。“怀裙”是系在腰间的围布,系在腰部,下垂盖住膝盖,仿佛如同穿了裙子;“怀居”,指的是旧时妇女,用双手提起前面大襟便服的衣襟,临时装放东西的那一部分衣服,只能居中放置少量东西;“怀袋”至今仍常能所见,即小孩所穿的护衣(围兜),中间有一只装零食的大口袋。以上三件物品,命名时分别抓住了“怀、裙、居、袋” 四大要素的方位和形状,使人概念更为深刻。
“齐栅骨”,也就是“肋骨”,尤如两扇排列整齐的栅栏,支撑着动物的躯体,起到保护胸部里面内脏器官的作用。
“火熜钵帽”,亦称毛毡帽,以平时多折叠成火熜钵状后再戴头上而得名。这种帽帽顶平,呈长筒形,半腰开有一眼缝,放下可罩到头颈,仅外露两只眼睛在外,很像演猴子戏时戴有面具的猢狲的样子,因而又称它为“猢狲套”。
“海沙”,即便食盐。据说以前所吃的食盐,都是将海水围在盐田内,靠老天蒸发掉水分,析出的便是盐。既然是这样,那么“海沙”就不会是海滩上的沙子,而是指“海沙”的形状像沙子一样。
“饸【hě】饹【lě】”即方言中人们平常常吃的“馃糷”,一般都是用荞麦粉高粱粉为原料,带给人的印象是厚实、很经得住饿,该词源自北方方言区,可西乡方言却借代用来喻指人的內在很有造诣、很有实力。
诸如此类的词还很多很多。细如牛毛,能随气流在空中飘动、不能形成雨丝的雨是“毛毛雨”;称状似盛物“钵头”的南瓜,为“钵瓜”;徽州白雪梨表面的斑点,无论是颜色,还是形状,都与人脸上的“雀斑”相似,所以“雀斑”也称“雪梨斑”或“尖梨斑”;罩在床上的蚊帐,在古时都是用“夏布”制作,故而称“布罩”;因为雀鹰亦叫鹞,所以称在高空与雀鹰媲美的风筝为“纸鹞”;称形态特征像蛇的黄鳝,为“蛇鱼”;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经常一伸一曲地浮出水面换气,然后又用同样的动作沉入水底,好像耍“三节棍”一样,便称它为“打棍虫”;善于夜间飞翔的“蝙蝠”,体态既像老鼠,又像燕子,折衷一下,命名为“老鼠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173

积分

侠客

仰望星空

积分
173
发表于 2016-8-4 16: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我是山东济宁市嘉祥县汪孟屯的
建公后94世
我们建立了一个鲁西南汪氏宗亲会筹备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173

积分

侠客

仰望星空

积分
173
发表于 2016-8-4 16: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QQ27307352
微信15253789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