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西溪人

推荐《歙县西乡方言》一书

[复制链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09: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官堆”,比喻东西多得很的意思。“打堆”便是东西较多,不能散开分放,必须堆放。“打官堆”中的“官”字,义为官方,既然“打”的是官方的“官堆”,那么所表示的数量是绝对不会比“打堆”少的。
“打巴掌”即“掴(guǎ)巴掌”,也就是打耳光的意思。邻居老陈带着孙子去合肥探亲,逛公园时,小孙子因抢荡秋千被别人家孩子打了一巴掌,一气之下,老陈抱起孙子前去理论,对方大人竟然无所谓地说:“打一下手掌有啥了不起,我看应该多打几下”,说完便用手来拍打老陈的手。老陈急忙指指孙子的脸说:“你家小孩怎么出手这样重,才打一巴掌,脸都肿了”。这时对方大人方知,原来自己的孩子是打了别人家孩子一耳光,慌忙向祖孙二人赔礼道歉。巴掌即手掌,打巴掌不就是打手掌吗?更何况,外地人在表示双方关系好、谈的拢时,还有“一个巴掌拍不响”的说法。双方由于对“巴掌”二字的理解不同,结果闹了一场不必要的误会。
“挺椅”是椅子中的一种。“挺”是伸直的意思,将这种椅子的背竖起能靠,背往后放平,人的膝盖以上的部位就能伸直挺在椅上。
“嚼蛆”一词相当有趣。“嚼”是用上下牙齿磨碎食物,比吃还深一层。“蛆”是苍蝇的幼虫,谁也绝对不会去吃,更不要说嚼了。其义略同“嚼舌”,比喻信口胡说,搬弄是非。
“衔(gāo)舌〔jěi〕”,依照普通话的解释是舌头被咬住了,可西乡话却解释为因舌头的不灵活而导致的说话发音不准确,有先天和后天两种情况。先天的人是生来舌头就短一截,后天的人是因自己平日说话不注意正音,久而久之便会发音不准,继而导致“衔(gāo)舌”。
“漆黑”即黒暗,把“黑漆”两字掉个头,天已经像黒漆一样地黒了,当然更不会比黑漆更黒了。
“凌钉”,北方人称“凌锥”或“冰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从高处滴下的水,在滴落的过程中先后慢慢地凝结成冰,其形状如同倒挂的“铁钉”和“锥”。这里“凌”指的是冰,如果用“冰钉”来表达好象有点不现实,当初造词时可能早就注意到这点。
“冰骨”一词,仅限于西乡方言,也就是说很冰很冷的意思,比冰冷要进一层。大家都知道冰是很冷的,但如果将冰拿在手上,将会感到有冷的刺骨的感觉。这里借助“刺骨”的“骨”字来突出冷的程度。“骨”还能单独成词,表示冰冷,如:“赤膊睡在水门汀(水泥)地面上真‘骨’,真舒服。”
“乌麦”即荞麦,茎略带红色,叶互生,花白色或淡粉红色,子实为瘦黒三角形,有棱,包有黑壳,磨成粉后呈灰白色,是上等绿色副食品。乌麦的吃法多种,其中的“炒乌麦糷(‘糷’方言读lǎn)”甚是好吃。不过,炒熟的乌麦糷已由灰白色变成乌黑色,往往令不知者望而生畏,不敢进食。乌麦一词便如此得以诞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08: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心”是一种面食的吃法,比较讲究。用高级“富强粉”,捍成极薄的面皮,再将瘦肉剁肉泥,用筷头蘸点肉泥,粘在面皮中央,然后揑成团,放入沸水中煮分把钟后捞出放到摆有佐料的汤水中,便成点心。虽然吃起来很上口,但很不“经饿”,一般都不能作为正餐,确实只能当当点心而已,人们就凭这点感受,决定了它的名字。
“×(gán)缸”是将缸反过来扣在地上。人若孤僻,不敢参加社交活动,实际上就像是被扣在缸里一样,这里用来比喻那些思想观念陈旧,跟不上形势发展,办事缩头缩脑,“出不哩傥”的人。
“判山”就是缺乏柴火地方的人,到有柴火多余的山里去,与“山场”业主协商后,由业主在山上划出特定的界限,根据面积和柴火的密度,商定出相应的资金,由缺柴者交给业主规定的资金后,缺柴者方可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范围内,自行上山割、砍柴火,运回家中。由于缺乏柴火,每当“判山”,大家都是像剃光头那样,将山上的柴草割得干干净净。某些男同志,特别是小男孩,头发老长了也不去理,家人往往会催促说:“嗯那个‘山’快点去判塌”!理发回来,如遇旁人问起从何处来,有时就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判山来”!还有一种更风趣的人会回答说:“煺猪头来,到卬家去吃猪头肉”!杀猪处理猪头往往有些毛不易煺下来,须得用刀削,这又被“钻了空子”,喻为理发。
“加(gò)减”,是数学上的一种运算方式,即增加或减少,在西乡却别有所指。病人因各种不同的原因,不能亲自去医院找医生复诊,往往委托他人代理前往诊视,医生都是根据代理者所反映的情况,根据病情的需要,在处方上酌情增加或减少一些药品。人们借助“增加、减少”这两个概念,将委托他人前往医院看病,出于忌讳,都说是“加(gò)减(gáo)”。
大块柴火,须得用斧子劈开后方能入灶。随着“嚓”地破裂声,柴被“破”碎成小块,造词者便将“破”字借来,作为动词摆在“柴”前,就造出了“破柴”这个词。“一梱柴”是比喻大家团结一心,齐心协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5 08: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捏”,普通话称手帕或手绢,随身携带用来擦鼻涕或擦汗的方形小块纺织物,现在大多为纸巾纸所取代。“手捏”二字,实际上应将“捏”看成动词,理解成用手指把软东西弄成一定的形状。古人的服饰与现今两样,少有口袋,为了方便起见,许多男人都是将手帕迭好塞到袖筒里面;而女人们则是对迭成三角,然后半塞半挂在右手腋下的布扣上;孩童是迭成长方形,用扣针别在胸前。聪明人便根据人们使用手帕的行为举止的不同,把动词“捏”放在“手”字后面,组成新名词“手捏”,变成一个既可用作动词,又可用作名词的特殊词。
“鞋溜”即鞋拔子,是帮助穿鞋的用具,穿较紧的鞋时,放在鞋后跟里往上提,使鞋易于穿上。关键在这“溜”字上,“溜”即“滑溜”,当上提鞋拔子的同时,脚便贴近鞋拔子“溜”到鞋里去了。其实造词者比较“粗心大意”,到底应该是脚“溜”到鞋里,还是鞋“溜”到脚上,也许是古人造词的奧妙所在。顺便打个茬,“溜”字有“滑溜”和“逃溜”双重含义,又到底是以哪一种含义为准绳,把善于钻泥的“泥鳅”易名为“溜鳅”的呢?
“百斗(dǐu)鞋”是旧时一种向各家讨要多种颜色的碎花布,来拼缝鞋面的布鞋,由于花色的多样,再加上来自很多人家,以此得名。据说,西乡的民俗有这样的说法,孩童穿上这种鞋,就意味着是百家儿童,容易养大。
“笼床”是用来蒸食物的,亦称蒸笼。笼床呈圆形,有好几屉,毎屉有底,底上铺上纱布,放在纱布上的食物就仿佛是像睡在床上一样,继而得名。
“味滋素”就是平常所说的味精,是一种通过化学合成后形成的调味品。“滋”带有增添的意思,烧菜放味精的目的,就在于使菜肴增添鲜味。这也是将动词摆在名词里作名词用。味精古时沒有,估计“味滋素”一词“年纪”也不会太大。
西乡方言称“信封”为“信壳”,是一种非常合乎逻辑的联想,花生剥去壳,才能见到花生米;竹笋剥去笋壳,才能看到笋肉;而信同样也要撕开“信壳”,才能拿到信纸,这样的命名真是再恰到好处也沒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08: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纸媒”,许多年轻人对它都不熟悉,是一种抽旱烟时必不可少的东西,现在大概去博物馆也很难能找到它。“火纸媒”对纸的要求很是严格,只能用上等“裱心纸”,现在烧给死人用的“火纸”就不行。先将“裱心纸”裁成适当宽度的长条,然后数张叠放在一起微斜卷成管状,再逐一分开搓成紧度适当的纸卷,搓“火纸媒”要有一定的技术,太紧或太松,都将会不易吹着。使用时先将“火纸媒”点着,吹灭明火,也不会熄灭,如要再让它燃起明火,则要靠嘴抿成一定的嘴形,对准“火纸媒”顶端的火星吹气,沒有实际经验,同样也很不容易吹着它。平日,“火纸媒”都是闲办急用,一次往往要搓很多,搓成后,将其倒插在摆在堂前条桌上自鸣钟两旁的“火纸媒筒”(磁器制品)内,以待备用。正因为是作引火用的,在明火和暗火之间起着“媒介”的作用,原材料又是纸,“火纸媒”之名象形极了。
“红蚁”就是蚯蚓,环节动物,身体柔软,圆而长,肤色有红、有青,红色的可作钓鱼的诱饵,常去挖来钓鱼。它同蚂蚁一样,住在土穴内,大家对它很熟悉,肤色和“住房”就决定了它的名字。蚯蚓在肥土里钻来钻去,咬断了植物的根,是害虫。可许多人却一直把它当作益虫,以为它是疏松土壤的“能手”,其实不然。
“水鸡”,亦称“田鸡”、“蛤蟆”,学名叫青蛙。主要吃田间的害虫,是农民的朋友。水鸡肌肉发达,两只腿状似鸡腿,人们很爱护它,将它视作能在水田里吃害虫的鸡,其幼体叫“蛤蟆囝”,蝌蚪是学名。
“喜胖”,又称“烂肚宝”,这两个名字都很难听。胖子浑身堆满肉,很难受,喜欢胖的人就很少。它的学名又叫“蟾蜍”,不但很“胖”,而且很“笨”,全身都是疙瘩,但它很“荣幸”,依照它的模样,冠其名为“喜胖”,实在是太“抬举”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09: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刁灵”即松鼠,大大的眼睛,全身毛绒绒的,尾巴特别好看,好跳跃,从高处跳下,它那起平衡作用的尾巴,活像一顶降落伞。它的嗅觉特别灵敏,荤素皆食,嘴很刁,爱挑食,与人友好,被人作为宠物饲养,观察它的脾性,就知道它确实不愧为又“刁”又“灵”之盛名。
“米雀(qǐu)”也就是麻雀,春、夏、秋三季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觅食、捕捉小虫,唯独冬季野外缺乏食物时,会在住家抢吃喂鸡的食物,特别是那些沒有防范能力的小鸡,所喂的米经常被麻雀吃掉,人们很是痛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一度把它列入“四害”的黒名单内,记得当时有这样一首歌:“苍蝇、蚊子传疾病,老鼠、麻雀偷食粮,几千年来害人民,今天不许它再猖狂。家家除四害,处处是战场,为将来的子孙谋幸福呀,坚决把四害消灭光,消灭光!”短时间不大的“错误”,却一直背着“偷米”的“黒锅”,当今,尽管人们已早已为它“昭雪”,但“米雀”之名却依然用之。
“油虫(cān)”也叫蟑螂,体扁平,黒褐色,能发出臭味。常咬坏衣物,並能传染伤寒、霍乱等疾病,喜晚间出沒厨房,吸吮餐具和油瓶上的残油,因而得名。不过,对于它的命名,我认为有不到之处,因为它还有比偷油更大的“罪行”,只是古时科学不发达,人们沒发现而已。
“火蝇虫(变调读cēn)”就是腹部末端能发绿光的荧火虫,多早晨和夜间觅食,形状像蝇,故以“火蝇虫”命之。它爱吃瓜类的叶子,是害虫。
“蹦愷鸟”身体黄褐色或绿色,头小,善于跳跃。雄的前翅部有发声器官,发出像纺车一样的声音,学名为“纺织娘”。“蹦”是跳的意思,“愷”是快乐,纺织娘蹦跳的动作欢快自如,十分招惹小孩,记得幼时常抓来玩,比“蹦愷鸟”、“纺织娘”两个再确切的名字恐怕不会再有了。                                                                                                                                                                                                                                                            
“灯笼柿”便是柿子,很好吃,由于形状如同灯笼,便如此称之。现时辣椒中有一个品种,果实近球形,略扁,味不很辣,稍有甜味,根据这种椒的形状特点,称它为“柿子椒”,也有人称之为“灯笼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07: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蓑衣堨”是郑村特有的一个水利名词。旧时,纳灵金河之水的“大母堨”、“小母堨”是郑村最为紧要的水利设施,由于灵金河的河床落差大,每当下雨,河里水的流量就自然加大,便于灌溉,如果天不下雨,流量将会大为减少,以至于不夠灌溉。所以每当堨里水不夠灌溉时,农户们便盼望着天下雨,而雨天外出劳作总得穿蓑衣,故此就有了“蓑衣堨”之称。
西乡方言还有一大“偏见”,仿佛一切扁平形状的东西,都可以称作“鳖(běi)”:如:“鸡子鳖(油煎荷包蛋)”、“辣椒鳖(整个爆炒的青椒)”、“石鳖鳖(扁鹅卵石)”、“水鳖(军用水壶)”、“药水鳖(背负式喷雾器)”。农民田间喷药,有时会相互询问喷了几桶水,但他们不用“桶”作量词,竟“擅自”用“鳖”作为量词,问:“嗯打哩几“鳖”啦?我打哩五“鳖”嘞!”歙县西乡还有一种用“铜角(gǒng)”作赌具,“铜钱”做赌资的赌博游戏,叫“打鳖(běi)”;还有一种小孩用纸迭成,用来玩的“纸鳖(běi)”。
大家都知道,“屁”只有臭味,不但不能用秤称,更不能用量具测量,可西乡方言却偏用“屁”来组词,如:“屁(pǐ)轻”、“屁(pī)屁(pǐ)轻”、“屁(pí)薄”、“屁事”、“屁用”“屁烦”、“屁话”、“屁股”、“屁都(dè)冇”。
喜欢将一些拥有某种颜色的植物或一些物件的名称,放在表示该种颜色的词根前面,用来突出该种颜色,如:“钵瓜黄”、“荸荠红”、“桕子白”、“草绿色”、“桔红色”、“枣红色”、“玫瑰红”、“路苏(茄子)色”、“米色”、“栗壳色”、“肉色”、“银灰色”、“天蓝色”、“藏青蓝”。
最叫人搞笑的是“多睬”一词,在普通话中可作这样的解释:“多”表示数量大,是“少”的反义,而“睬”是答理和理会的意思,也就是“多答理”的意思。可在方言中所表达的意思却大为两样,甚至有点与其相反,听了令人骇然。方言有好几层意思,一层表示“得罪”或“对不起”,如:“卬讲话喉咙大,把嗯吵醒哩,多睬嗯哩”!话又说回来,也不能说这种说法沒道理,答理多了,不可避免地会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发生,当然应赔罪啰;另一层是“谢谢”的意思,如:“嗯把卬打哩一瓶涫水来,多睬嗯啊”!此层意思还可以引申到表达老人去世时用,如:“嗯家老岩婆多睬嗯嘞”!以上所举的例子,对于那些不懂方言的人来说,说不定还会闹出天大的笑话。这充分说明了方言的特殊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08: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倒粪桶底”似乎是一短句,从字面上可解释为“将粪桶的底部暴露在外”,方言却把它引申为“暴露他人隐私、揭露别人短处”,如:“俤不该当众倒人家叻粪桶底!”
还有一些用特定的动作,去描述其他一些与其相似动作的词:
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乡下还沒有粮食加工厂,很多人家吃的米都是到溪边的水碓里去加工。在水碓里,能看见一个个装了铁头的碓杵,在巨型水轮的驱动下,依次昂起头,砰咚一声,又昂起头,又砰咚一声地撞向埋在地下的“匍(bū)臼(jé)”里,碓杵逐一重复着“舂”的动作,直到舂去稻谷上的壳,露出雪白的米为止,这就是“舂(zàn)米”的过程。西乡方言把舂米过程中“舂”的动作,从舂米这特定的景象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动词,去描述其它相似的动作,即“由下到上,由上到下反复不停地运动”。坐着打瞌睡的人,姿态很是“优美”,只见他的头连续地点下去、点下去,又猛地抬起来,再又继续点下去、点下去,又猛地抬起来,根据这种形态,普通话中的“打瞌睡”在西乡方言中被易为“舂米”。还将“敲背”易为“舂背”,“敲碎”易为“舂碎”,“打了又打”易为“舂哩又舂”,甚至于连“拳头打”也变成“拳头舂”。
郑村地处丰乐河北岸,回忆早些年,由于生态平衡沒遭到破坏、河水沒被污染,河里的水始终是那么清澈见底,每当夏日的傍晚,许多男同志便会来这里洗澡。可方言不是说“洗澡”,而是说“洗浴”。“洗浴”时,会水的总喜欢畅游一番,不会水的也爱用手脚同时“狗爬式”地拨动几下水,以此来舒动筋骨,所以,那时有些人总爱将游泳也说是“洗浴”。虽然这一切都已成为往事,再也无法目睹当年之情景,可是将“洗浴”一词引申为游泳的事至今还屡见不鲜。比喻说,小孩偷偷摸摸去河里游泳,溺水了,人们便会相互传闻说:“××人家嫚到河里洗浴时洿(wǔ)死了。”现时也还有一些小青年,喜欢结伴到水库里去游泳,他们同样也会说:“走,到水库里洗浴去。”“洗浴”一词按照徽州人的习俗,应该是指坐或躺在水里洗,用毛巾擦洗身体则是“揩浴”。
“下骱(xín)”,即脫臼,与其相对应的是“上骱”,如同木工做“榫头”的景况,装是“上榫”,下是“下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7-30 08: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撑船仂”,亦称“渡工”。双手握竿,撑住河底,双脚在船板上一脚高、一脚低地蹬着船板“盘缠”,即路费。古时,交通不方便,旅途上花费时间多,加上当时的服饰口袋少,装不下多少金属制币。另外,为防意外,也为了便于行路,外出者都是将钱币装进特制的布袋里,然后再将布袋盘缠在腰上,这便是外出者的头等大事,“盘缠”一词的产生就是根据“盘缠”这一动作过程,由动词变成了名词,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行走,使船前进。渡工在船上行走的动作很像瘸子走路的动作,根据这一动作,背后子称瘸为“撑船仂”。
“还灶”,即生气的样子。这里用“连自己借来烧饭的灶子都被迫还给人家了,难道还能不闹思想情绪吗”的这种现象,来喻示人不高兴、发脾气的样子。
“东答”,指沒有听清楚,说东答西,进而惹出一些笑话。用这一行为过程,比喻那些说话办事不合符逻辑的人,还可指那些行为、作风有失检点的人。
“涫(guán)水”,即开水。当水烧开后,掀开壶盖,便可看见“咕嘟咕嘟”滚动的水,将水不停地“滚动”着的这种动作来喻义“涫水”。水开了,如果还继续加热,水便会漫出来,弄得“普”遍是“水”,水“潽(pù)”出来的“潽”字便是根据这种普遍是水的现象产生的。
“杂(cāo)烂(lǎo)污(wǔ)”,由上海话“拆烂污”演变而来,而且连读音都基本相似。“拆烂污”的原义是把破破烂烂的东西拆开,是比较脏的活儿,去干这样的活,似乎总觉得不那么称心如意,大都抱有应付之心,敷衍了事地完成任务。这里喻义那种办事不认真负责,得过且过、急于求成的人。
邋(lǎo)遢(tǎo)一词在方言里包含有四层意思。1、指“勒术”(即垃圾),如:“垃圾桶里堆满哩邋遢!根本冇用。”2、指不顺心的事和让人讨厌的人,使自己遭受到不顺心的事,如:“俤无中生有叻诬告,让卬佗着个邋遢!”3、指不讲究好,如:“俤做事向来邋遢快,根本不讲究好”。如果将“邋遢”倒过来成“遢邋”的话,那么词义就是指肮脏了,如:“嗯个遢邋鬼,一点有不讲究卫生”。4、迷信中的鬼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173

积分

侠客

仰望星空

积分
173
发表于 2016-7-30 22: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汪育真宗亲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08: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仰望星空,传承徽文化是应该的,不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