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庙汪村掠影
从屯溪出发,路过绩溪县城,往龙川方向北行5公里,即到了汪华的出生地大庙汪村。
我们一行过登源河桥进入村内,询问一村民答为汪姓87世人,村中50上下的大抵为87世,汪华是44世,以前仿佛听父亲说过我们为93世。村民告诉我们村中先后有姚、舒、王、汪四姓,原有四座祠堂,现保存完好的仅一所。
按村人指点,我们找到了那家王氏宗祠,祠堂规模不大,门楼饰以木雕,里面石柱天井,享堂边有小门通往较小的女祠。看了有关痕迹可知,这所王氏宗祠之所以保持较为完好,是因为这里曾为汪村小学校址。祠堂门口是一个大坦,还有一座木质戏台。我们向在坦上晒太阳的村人打听有否汪华祠堂,答曰原有一座汪华大庙,号称金銮殿,在村南面的登源河畔。我们一路寻访到大庙遗址,遗址上新建有两栋民居,右侧民居的主人姓王,是黄山区某医院的医生,十分热情健谈,他带我们参观了遗址范围,还参观了他家屋后保存较好的司马公祠,并说司马公祠也是祭祀汪华的,我对此存疑。后来听小王说大庙是明代胡宗宪重修的,疑司马公祠为胡宗宪祠。
在小王医生家门口的竹林边遇到他的父亲,老王记得当年大庙十分恢宏壮观,两根盘龙大柱,上面还有鸟洞,他和小伙伴爬上去捉鸟,看庙的老人赶忙过来制止,又怕他们摔了,一再嘱咐小心。当时庙里的汪公菩萨有固定的,有活动的,每年汪公生日,汪村村民即请出活动的菩萨抬到村边大田中,搭台祭祀,放土铳,唱大戏,还周游四方。文革中菩萨被毁,大庙也被拆除,当时住在附近的上海683三线车队在地上垫着稻草,再用卡车钢索拉倒大柱栋梁,石料运往上海,木料分给村民。如今老王家院子里还有大柱的柱础好几处,从柱础也可看出大庙的宽敞高大。
网查:汪华的出生地汪村,于宋太平兴国五年建汪公庙,明代胡宗宪重修。该庙宏伟无比,有“小金銮殿”之喻,又称“汪王故城”。该村也以庙得名,俗称“大庙汪村”。如今胡宗宪重建的“金銮殿”,已被洪水冲得墙垣无存。
关于胡宗宪偷造“金銮殿”的事情,当地有不少传说。传说之一是胡宗宪在平定了倭寇之后,皇帝批准他回家探望年迈的母亲。胡宗宪向母亲介绍了北京金銮殿的富丽堂皇,引得母亲非常向往,于是胡宗宪便瞒着朝廷,以总督七省漕运的机会,调拨军粮作为费用,并让徽州木工胡三化假扮其公子,携其进宫,偷偷地考察了金銮殿螺旋顶的建造工艺,然后在离龙川不远的汪村登源河畔,建造了一座有九十九根木柱、九十九级台阶、九进厅院、九间门楼和螺旋顶的“金銮殿”,“金銮殿”落成后,便派人用轿子抬着母亲去参观。然而胡宗宪偷造“金銮殿”之事被人举报,朝廷很快派人调查,尽管胡宗宪母亲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后服毒自尽,胡宗宪仍以戴罪之身被押解进京。
还有一说是,因为胡宗宪崇拜徽州的保护神汪华,特地在宋代汪华祠原址重建了“汪公大庙”,气派直逼金銮殿。而此事传出后,经过胡的政敌们加油添醋,变成胡在家乡私建“金銮殿”,难免触怒龙颜,派人将胡宗宪押解进京。胡宗宪进京后,又被查出在受弹劾期间,曾写信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内援,信中还附有自拟圣旨,更是大逆不道。胡宗宪在狱中彻底绝望,自杀结束了54岁的生命。
大庙遗址面对登源河,河畔水清,数人钓鱼。河对岸是三座小山,正中为猪形山,两旁分别为犬形、鱼形山。小王医生家门口的竹林里散养着二、三百只土鸡,据说外人来买要35元一斤。家里整洁而富足,还有一辆白色轿车,许是托汪华的福吧。只是当年的金銮殿风光不在,面对残存瓦砾柱础,令人唏嘘。
2015、1、11
司马公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