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汪恭胜 于 2014-10-22 08:37 编辑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中的汪氏人物
(本人整理了《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中关于汪氏人物的记载,均为原文,以跟帖方式发上来与宗亲共享,希望本家针对其中的人物对照谱牒查找世系。段落前的数字表示卷序。该实录共257卷。) 记载的人物是汪广洋、汪河、汪同、汪信、汪文、汪兴祖、汪仲鲁、汪贵妃、汪君信、汪彦章、汪仲山、汪炳叔、元帅汪某、汪泽、汪海、汪应瑞、汪克宽、汪家奴、汪璞、汪古图、汪备、汪叔瑜、汪庸、汪广(汪广报?)、汪贵、汪伦、汪善、汪俊、汪伯工、汪朵儿、汪灵真保)
(一)汪广洋 3 乙未夏六月初三改太平路为太平府,以李习知府事。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诸将奉上为大元帅。上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潘庭坚为帅府教授,汪广洋为帅府令史,以陶安参幕府事,命诸将分守各门,脩城浚濠,以固守御。
6
戊戌十二月十九丙戌,置中书分省于婺州。调中书省左右司郎中李梦庚、郭景祥为分省左、右司郎中,中书省都事王恺为分省都事中,书省博士夏煜为分省博士,中书省管勾、栾凤为分省管勾,以汪广洋为照磨,儒士王祎、韩留、杨遵、赵明可、萧尧章、史炳、宋冕为掾史。立金华翼元帅府,以袁贵为元帅,吴德真副之。
7
己亥春正月二十七庚申,命理问所知事夏文达送所获元臣帖木烈思、石抹厚孙、安庆等赴建康,至严州,帖木烈思夜遁。
以耿再成为行枢密院判官,率兵屯缙云县黄龙山,规取处州。
佥院胡大海帅兵取诸暨。张士诚守将华元帅战败,宵遁,万户沈胜以众降。我师入城,其众汹汹不定,复作乱。大海复击败之,生擒四千余人、马六十疋。遂改诸暨为全州,以帐前元帅张彪为统军元帅兼知州事,王玉为副元帅兼本州同知,命分省照磨汪广洋总理军储。仍命大海总兵攻绍兴。
11
壬寅五月丙午,命大都督朱文正统元帅赵德胜等同参政邓愈镇洪都。又以阮弘道为郎中,李胜为员外郎,汪广洋为都事往佐之,程国儒知洪都府事。文正既至,增浚城池,严为守备。
14
甲辰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长、徐达等奉上为吴王。时群臣以上功德日隆,屡表劝进。上曰:“戎马未息,疮痍未苏,天命难必,人心未定。若遽称尊号,诚所未遑。昔武王克商,戢干戈,櫜弓矢,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大告武成,然后与民更始,曷尝遽自称尊?今日之议且止,俟天下大定,行之未晚。”群臣固请不已,乃即吴王位,建百司官属,置中书省:左、右相国为正一品,平章政事从一品,左、右丞正二品,参知政事从二品,左、右司郎中正五品,员外郎正六品,都事、检校正七品,照磨、管勾从七品,参议府参议正三品,参军、断事官从三品,断事、经历正七品,知事正八品,都镇抚司、都镇抚正五品,考功所考功郎正七品。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汪广洋为右司郎事,张昶为左司都事。
15
甲辰八月庚子,以右副元帅王志为飞熊卫指挥使。
是月,平章常遇春兵至赣州,熊天瑞固守不下。上令平章彭时中以兵会遇春等,共击之;又命中书右司郎中汪广洋参谋遇春军事,谕广洋曰:“汝至赣,如城未下,可与遇春等言:‘熊天瑞困处孤城,犹笼禽阱兽,岂能逃逸?但恐破城之日,杀伤过多,要当以保全生民为心。一则可为国家用,一则为未附者劝。且如汉将邓禹不妄诛杀,得享高爵,子孙昌盛,此可为法。向者鄱阳湖之战,陈友谅既败,生降其兵,至今为我用。纵有逃归者,亦我之民。我前克湖广,禁军士毋入城,故能全一郡之民。苟得郡无民,何益?’”广洋至赣,见遇春等,传上命。时天瑞拒守益坚,遇春乃浚濠立栅以困之。
31
洪武元年四月癸亥,置山东行中书省,调江西参政汪广洋为山东参政,以翰林学士陶安为江西参政。上因谓安曰:“朕渡江之初,卿首率父老见于军门,为朕敷陈王业,论当时之务,深合朕心,由是朝夕相近,幕府军旅之事,禆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今调汪广洋为山东参政,而江西乃上游都会,可以代之者,宜莫如卿,其为我抚治之。”安对曰:“臣以微陋,叨蒙甄录,俾居左右,幸望过矣。今复委以重任,恐付托不效,有负上恩。”上曰:“躬擐甲胄,决胜负于两阵之间,此武夫之事,非儒生所能;至若承流宣化,绥辑一方之众,此儒者之事,非武夫所能也。朕之用人,用其所能,不强其所不能,卿才宜膺是任,故以授卿,我岂私卿一人而不爱一方乎?”安乃顿首受命。
以陕州卢氏县隶南阳府。 35
洪武元年九月癸卯,以司农少卿杭琪为户部侍郎。
元湖广平章聂兴宗自德安来降。先是,大军克汴梁捷至,上遣人往谕之,至是率众降,仍以马来献。
江西行省参政陶安卒。安字主敬,姑孰人,少敏悟有大志,博涉经史,尤深于易,元季尝试于有司,为明道书院山长。上渡江至太平,安率父老迎谒,语合上意,即留参幕府,拜左司员外郎,从克金陵,升左司郎中。既而得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四人,上问安:“四人者何如?”安对曰:“臣谋略不及刘基,学问不及宋濂,治民之才不如章溢、叶琛。”上多其善让,后克黄州,思得重臣以镇之,曰:“无逾安者。”遂命之黄州,至则宽租赋,省徭役,民悦服之,寻移知饶州。时方征伐,急军需,安劝谕诱率其民,民皆乐输而用不乏。及寇至攻城,安开谕父老,率子弟固守,后数日援兵至,击走之。诸将以乡民多从贼,欲屠之,安曰:“民为所胁耳,从贼非本心,奈何杀之?”由是民皆得全,上闻,遣使往劳之。明年入朝,命复守饶州,民怀其德,建生祠事之。吴元年,初置翰林院,首召安为学士,凡国家制度、礼文之事,多安所定拟。及迁江西行省参政汪广洋于山东,乃以安代之,追封其祖、父皆为姑孰侯,祖母、母皆为夫人。至是,以疾卒于治所,病剧犹草时务二十事上之。上甚哀悼,亲为文,遣使以祭,时年五十九。
37
洪武元年十二月丁卯朔,以汪广洋、刘惟敬为中书省参政,杨宪为御史中丞,钱塘为刑部尚书,郭景祥为浙江行省参政,阮崇礼为江西行省参政,安然为山东行省参政。
41
洪武二年夏四月戊辰,置陕西、山西二行省,以中书参政汪广洋为陕西参政,御史中丞杨宪为山西参政,迁治书侍御史周祯为广东行省参政,改河南分省为行省。
53
洪武三年六月庚辰,罢中书右丞相汪广洋退居高邮,侍御史刘炳劾其事母不孝故也。升守兴元、凤翔卫指挥金兴旺为大都督府都督佥事,仍守兴元。命秦王府武相耿炳文兼陕西行省右丞;都督佥事郭子兴为秦王府武传,仍兼陕西行都督府佥事;都督同知汪兴祖为晋王府武传兼山西行都督府同知,位居武传谢德成之上;都督佥事张温兼陕西行都督府佥事。
54
洪武三年秋七月。以中书省右丞杨宪为左丞,寻以罪伏诛一日,翰林编修陈桱入谒,宪以押字示之,桱即贺曰:“押字大贵,所谓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者也。”宪大喜,后数日,即奏除桱为翰林待制,其专恣不法多类此。既又剌求丞相汪广洋阴事,令侍御史刘炳、鄯某等劾奏之,广洋因免官还乡里。宪犹不以为慊,使炳奏徙之海南,上不从。又教炳诬奏刑部侍郎左安善入人罪,上始觉其诬,下炳狱,炳不能隐,尽吐其。实。太史令刘基并发其奸状及诸阴事。上大怒,令群臣按问宪,辞伏,遂与炳等皆伏诛。 58
洪武三年十一月乙卯,封中书右丞汪广洋为忠勤伯,御史中丞兼弘文馆学士刘基为诚意伯,皆赐诰命。广洋诰曰:“朕观往古俊杰之士,能识真主于草昧之初,效劳于多艰之际,终成功业,可谓贤知者也。汉之张子房、诸葛亮,独能当之。朕提师渡江,入姑孰,中书右丞汪广洋同诸儒来谒,就职从征,剸繁治剧,屡献忠谋,驱驰多难,先见之哲,可方古人。今天下已定,尔应爵封,特加尔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中书右丞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於乎!尔尚益坚初志,克懋忠贞,训尔子孙,以光永世。”
60
洪武四年春正月丙戌,中书左丞相、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乞致仕,从之。
以中书右丞忠勤伯汪广洋为中书右丞相,参知政事胡惟庸为中书左丞。 洪武四年春正月己丑,赐中书右丞相忠勤伯汪广洋、左丞胡惟庸诰。
66
洪武四年六月壬寅,右丞相汪广洋等以闻,上以吴立、张良佐、房暠为辽东卫指挥佥事,其余将校从本卫定拟职名,具奏闻,铨注军人俾隶籍,赐张革等文绮衣各一袭。
67
洪武四年秋七月壬子,上谓丞相汪广洋曰:“朕观前代人君多喜佞谀,以饰虚名,甚至臣下诈为瑞应,以恣矫诬,至于天灾垂戒,厌闻于耳。如宋真宗,亦号贤君,初相李沆,日闻灾异,其心犹存警惕,厥后澶渊既盟,大臣首启天书,以侈其心,群下曲意迎合,苟图媚悦,致使言祥瑞者相继于途,献芝草者三万余本。朕思凡事惟在于诚,况为天下国家,而可以伪乎?尔中书自今,凡祥瑞不必奏,如灾异及蝗旱之事,即时报闻。”广洋叩首曰:“陛下敬天勤民,孰大于此?非惟四海苍生蒙福,诚为圣子神孙万世之谟训也。臣谨奉诏旨。”
南宁府大雨,江水溢,坏城垣,漂民庐舍。 76
洪武五年九月壬戌,圣寿节前一日,中书右丞相汪广洋率百官请行庆贺礼。上曰:“朕已令罢此礼,卿等其体朕怀,勿贺。”时高丽国王王颛遣同知密直司事成揆进表称贺,并遣版图判书林完贺皇太子千秋节,贡金银、龙盏、龟贝、玳瑁之属。诏中书谕其王:“继今圣寿节、千秋节俱免庆贺礼。”自是,每岁圣节之日,斋居素食,不受朝贺。
77
洪武五年十二月甲申。时修浚京师城濠,上幸三山门观之,见有役夫祼行水中,若探物状。上令人问之,则督工吏掷其锄水中,求之未得。上命别取偿之,且复问之曰:“此类汝锄乎?”对曰:“类,但比所掷者差短耳。”因命壮士赴水求得之,果如所言。上曰:“农夫供役月余,手足皴裂,亦甚劳矣,尚忍加害乎?”即捕吏杖之,顾谓丞相汪广洋曰:“今日衣重裘,体犹觉寒,况役夫贫困无衣,其苦何可胜道?”命罢其役,仍命临濠行、工部惟留窰冶及烧石炭匠,其余夫匠悉遣还家。
78
洪武六年正月甲寅,黜中书右丞相汪广洋为广东行省参政,时广洋以巽柔怠政,故有是命。
88
洪武七年四月戊午,召广东参政汪广洋入为左御史大夫
92
洪武七年八月乙卯,增列侯等官禄秩。上念诸功臣之家族属数多,岁禄恐不足赡,命中书省臣会计列侯自中山侯以下十三人旧食禄千五百石者,加赐公田千石,共岁食二千五百石。其荥阳、宣宁、宜春、河南四侯旧食九百石,今皆增为二千五百石。都督蓝玉、王弼、河南都指挥使郭英各食二千石,杭州都指挥使徐司马、西安行都指挥使韦正各千五百石,同知都督何文辉、丞相胡惟庸各二千石,大夫汪广洋、陈宁并千九百石,留守都卫指挥周贤千石。在京指挥使八百石,同知六百石,佥事五百石;在外都指挥使八百石,同知六百石,佥事五百石;各卫指挥使六百石,同知五百石,佥事四百石。所拨公田仍依旧则,不许减科。
99
洪武八年夏四月丁巳,上还自中都。诚意伯刘基卒。先是,杨宪既败,汪广洋为相,未几贬广东,乃相胡惟庸。基忧愤,尝谓人曰:“使吾言不验,苍生之福也;使吾言验,其如苍生何?”居无何,疾作。
104
洪武九年二月丁亥,遣御史大夫汪广洋释奠于先师孔子。
108
洪武九年九月丙寅,祭周天星辰。
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劾奏太师韩国公李善长
110
洪武九年冬十月辛酉,上览《大明律》,谓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汪广洋等曰:“古者风俗厚而禁网疏,后世人心漓而刑法密,是以圣王贵宽而不贵急,务简而不务烦。国家立法,贵得中道,然后可以服人心而传后世。昔萧何作汉律九章,甚为简便,后张汤犹得以私意乱之,况未尽善,其能久无弊乎?今观律条,犹有议拟未当者,卿等可详议更定,务合中正,仍具存革者以闻。”于是惟庸、广洋等复详加考订,厘正者凡十有三条,余如故,凡四百四十六条。
111
洪武十年二月丁巳,遣御史大夫汪广洋释奠于先师孔子。
115
洪武十年九月辛丑,命中书右丞相胡惟庸为左丞相,御史台左御史大夫汪广洋为右丞相,右御史大夫陈宁为左御史大夫,中书右丞丁玉为右御史大夫。
117
洪武十一年二月癸亥,命皇太子诣中都祀皇陵,中书右丞相汪广洋从。
126
洪武十二年八月辛未,敕丞相汪广洋曰:“卿当钧轴之任,政务填委,秋深,知卿病于暑毒,不能朝参,朕每旦临朝,未尝不念卿。然智人达士惟顺时调护,则神气清爽,小小疾病自不能为害也,以此劳卿,体予至意。”
洪武十二年九月戊午,皇第七孙济烨生,晋王第二子也。
占城国王阿答阿者遣其臣阳须文旦进表及象、马、方物。中书省臣不以时奏,内臣因出外,见其使者,以闻。上亟召使者见之,叹曰:“壅蔽之害,乃至此哉!”因敕责省臣曰:“朕居中国,抚辑四夷,彼四夷外国有至诚来贡者,吾以礼待之。今占城来贡方物既至,尔宜以时告,礼进其使者,顾乃泛然若罔闻,知为宰相辅天子,出纳帝命,怀柔四夷者,固当如是耶?”丞相胡惟庸、汪广洋等皆叩头谢罪。
128
洪武十二年十二月壬辰,享大庙。
是月,右丞相汪广洋坐事贬海南,死于道。广洋字朝宗,高邮人,少从余阙学,通诗书,游寓太平。乙未岁,上渡江,首召诸儒,广洋入见,与语大悦,留幕下,为元帅府令史,行枢密院掾史、江南行省提控。丁酉,除照磨,兼知诸全州事。己亥,置正军都谏司,擢都谏官。辛丑,迁江南行省都事,升郎中。甲辰,立中书省,改右司郎中,寻知骁骑卫指挥使司事。平章常遇春下赣州,命广洋参军事,赣州平,遂命守之,寻升江西参政。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平山东,开省治,欲得廉明持重者往安辑之,以广洋可任,乃命陶安为江西参政,调广洋山东行省。至即抚纳新附,民庶安之。冬十二月,召入为中书参政。明年,复出为陕西参政。三年,丞相李善长病,上以中书无官,召广洋为左丞。时杨宪以山西参政先被召入为右丞,广洋至,宪恶其位轧己,每事多专决不让,威福恣行,广洋畏之,常容默依违,不与较。宪犹不以为慊,欲逐去之,嗾侍御史刘炳等奏广洋奉母不如礼,以为不孝。上初未之知,因以敕切责,令还高邮。宪恐其复入,又教炳奏迁之海南,上觉宪奸,乃复召广洋还,宪坐是诛。冬十一月,进封广洋忠勤伯。四年正月,丞相李善长以老辞位,乃拜广洋为右丞相,以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居位庸庸,无所建明。六年正月,以怠职左迁广东行省参政。逾年,召为左御史大夫。十年,复拜右丞相。上遇之特厚,尝有疾在告,赐敕劳问。然颇耽酒色,荒于政事,以故事多稽违,又与胡惟庸同在相位,惟庸所为不法,广洋知而不言,但浮沉守位而已,上察其然,因敕以洗心补过,广洋内不自安。久之,占城贡方物,使者既至而省部之臣不以时引见,上以其蔽遏远人,下敕书切责执政者,广洋惶惧益甚。至是,御史中丞涂节言前诚意伯刘基遇毒死,广洋宜知状,上问广洋,广洋对以无是事。上颇闻基方病时,丞相胡惟庸挟医往候,因饮以毒药,乃责广洋欺罔,不能效忠为国,坐视废兴,遂贬居海南。舟次太平,复遣使敕之曰:“丞相广洋从朕日久,前在军中,屡闻乃言,否则终日无所论。朕以相从之久,未忍督过,及居台省,又未尝献一谋画,以匡国家,民之疾苦,皆不能知,间命尔出使,有所相视,还而噤不一语,事神治民,屡有厌怠,况数十年间在朕左右,未尝进一贤才。昔命尔佐文正治江西,文正为恶,既不匡正,及朕咨询,又曲为之讳,前与杨宪同在中书,宪谋不轨,尔知之不言。今者,益务沉湎,多不事事,尔通经能文,非愚昧者,观尔之情,浮沉观望,朕欲不言,恐不知者谓朕薄恩。特赐尔敕,尔其省之。”广洋得所赐书,益惭惧,遂自缢卒。广洋善篆隶、大书,尤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居相位默默,无所可否,由是人以庸懦不立目之。大抵其相才不足,与奸同位而不能去,故卒至于覆败云。
129
洪武十三年春正月癸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罢中书省,升六部,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布告天下。诏曰:“朕膺天命,君主华夷,当即位之初,会集群臣,讲求官制,远稽汉、唐,略加损益,亦参以宋朝之典,所以内置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六部,外列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都转运盐使司、提刑按察司及府、州、县,纲维庶务,以安兆民。朕尝发号施令,责任中书,使刑赏务当,不期任非其人,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昼夜淫昏,酣歌肆乐,各不率职,坐视废兴,以致胡惟庸私构群小夤缘为奸,或枉法以惠罪,或挠政以诬贤,因是发露,人各伏诛,特诏天下罢中书,广都府,升六部,使知更官之制,行移各有所归,庶不紊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