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汪寿杰 于 2014-8-19 08:25 编辑
序 言
朗朗乾坤,悠悠岁月,人类文明,踪迹可察。国有国史,家有族谱,通前达后,继往开来。同祖同宗,同血同脉,宗亲一家,传承万代。汪氏文化,风生水起,发扬广大,时不我待。
我汪氏家族,本为姬姓,帝王之后,颖川侯汪公为我始祖,与国史同辉,有传统美德,现为中华望族,排姓第56位,近500万人。山东省临清市魏湾镇汪营村的汪氏后裔,是明朝到此安家,始祖是汪公应贵,至今己传12世。相传我汪氏是明朝右丞相汪广洋的后代,汪广洋被陷害致死后,其后人为防满门抄斩之祸,流沛到馆陶、临清一带,几经分离,有一支落户王营。据查:公元1966年前,汪族曾有祖先画像,每年除夕上午挂出,族人供仰,村人皆知,画像:身着明代官服,穿朱砂红袍,戴朝冠,胸前有似龙吉祥之物的衣襟,腰有御带,左手握笏板于左胸前,右手下垂,持不张之扇,登朝靴,其身左后上方有太师椅,虎皮靠背。画像左上方有几个篆字,甚是庄重威严。有人说是宰相画像,文武兼备。也有说是洛阳之官。另有家传四扇屏画像,家谱成套,家堂若干,祖林成荫。上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曾有汪家枣科、汪堤、汪庄的汪氏族人前来续谱。但该贵重祖像及文物都毁于文革劫难时代。祖传老家汪家枣科老林占地数十亩,古柏参天,神道有“石人、石丞相雕塑”,墓地呈“莲花宝座形”。汪氏在村原占地数百亩,开设油坊,饲养马匹牲畜,并有两处池塘可用。但因清朝时期抗租打杀七个衙役,因官司而落泊,至今还有“打官司找汪大才”之说。历经岁月沧桑,汪氏现有人员150余口,分布在山东、河南、吉林、黑龙江、北京五省市,分别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为家族的兴旺而拼搏发展、创业奉献。
盛世修谱,知古鉴今。春节供祖,清明祭坟,已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为达家族共同的心愿,经老人指教,已于2007年10月1日在祖坟立碑(东经115°53′43″,北纬36°41′36″),碑文是:始祖汪公应贵德配李氏之墓,“仰祖情系九州远,盛德恩泽万世长”,五省市宗亲拜立。并将族谱汇册,分发五省市。旨在慰藉祖宗先灵,睦族谊亲,交流亲情,促进团结,以达“光宗耀祖,立身、齐家、效国”之目的。
为熏陶后嗣,弘扬孝悌,让后代同心同德、兴旺家业,按传统做法,拟统一辈份:即从十二世——二十三世,分别为“新、传、绪、胜、瑞、安、孝、仁、升、泽、延、联”。增添十一世新人可按“怡”字辈份。望请参考传承遵行。
在此,感谢五省市宗亲给予的大力支持。
谱中资料统计于二○○七年十月一日,略有补充。
山东临清市魏湾王营 汪氏宗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