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春天的草木葱茏青翠,故称之为青春。草木微渺,却能以破天之势,度来一个春天。
我常以为青春如浩瀚无垠的大海,纳万物于其中,浩浩汤汤,广阔且深远;
我常以为青春是无所不能的时光,有撼天之神力,借书生意气,指点江山。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感受到自己的青春并不像想象中的举足轻重。人们总是歌颂着青春的伟大,却忽视了再青春的人也只是一个人,于自然而言是那么弱小,于世界而言再微渺不过。大多数正处于青春中的人知识贫瘠且缺少阅历。我们怀着惊天动地的豪情,蜷于教室一隅,为一纸成绩单或喜或悲;我们酝酿着改变世界的梦想,奔波在学校与家之间,听街头巷尾家长里短。
青春是个多么伟大的词,是热血与力量的凝聚;青春又是个多么平凡而微小的词,每个人都拥有它,经历过或正处于其中。它来过又离去,不为任何人停留,可却叩动每个人的心弦,且有余音绕梁,半生不绝。
是否青春本来如想象那般壮丽伟大?
我不知道最初提到青春这个词的人心中是何种感受,正如我不知道2011年杨志平率先提出微影概念后众人的反应。但我知道,微电影逐渐受世人瞩目,并正在绽放中。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微电影新颖且别具特色。传统电影总是大制作,大排场;而微电影被称为草根文化的聚集地,用平凡的方式记录普通人的视野;传统电影的背后是一幅长画卷,是完整的起因经过结果与叙事抒情的结合;而微电影可能只是一个片段,只是几幕光影,一个季节的点点滴滴。
青春如同一部微电影。
叛逆是一幕。青春中的我们似乎总爱与世界唱反调,而此时我们的世界不过是学校与老师,家庭与父母。我们追求民主与自由,向往背着吉他的牛仔少年,爱音乐的少年戴着耳机穿梭在大街小巷,爱画画的少女垫着作业本勾勒梦想的形状。我们是这样的的热爱这个世界,因为坚信未来能由自己大刀阔斧劈出的一条血路;我们是这样反抗着这个世界,因为坚信未来应由自己大刀阔斧劈出的一条血路;
奋斗是一幕。无论是为了家长的殷切期望亦或是自己不服输的嚣张,我们多少个日夜对着不喜欢的加减乘除咬牙切齿,曾为粗心失误愤恨地撕过试卷,也曾在半夜三点挑灯夜战。对面人家的小孩整晚整晚苦读午休,我在这头看着,嘴上不以为然,心下却怎么也要比他多熬过一分钟。
挫折是一幕。学习上的挫折,友情上的挫折,叛逆期的日子并不是有梦想就能一帆风顺。我们在无可奈何的长大,无可奈何地看着自己与他人的改变,或好或坏,总是带来心中的一丝惆怅。我们惆怅的发现,有时并不是奋斗就有希望,有时世界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公平,有的事情只能自己独自去面对,有的错误一犯再难以挽回。
成长是一幕。曾几何时,听着那一曲《我不想长大》心下暗生感慨,十三四岁的年纪,年年人相似;十七八岁的时光,寸寸难相留。我们在叛逆中,在奋斗中,在挫折中一步一步成长,如春天的草木,只一阵风的功夫,便不复当年稚嫩;如日历上的红色记号,只一眨眼的时间,便留下一串串的痕迹。
这一幕又一幕,每个标点都平凡却又是发自肺腑;这一步又一步,走的坎坷却又飞扬跋扈。每个人的青春都有重叠的部分,也都有自己的色彩。我们的成长相同的是,相对世界而言,都是微不足道的改变。现在的我们可以淡然地对过去的自己说,离开了你,地球依然在转,没了你的青春,自然依然有缤纷四季。
可是我们这般微渺的青春,却又如微电影一般精致丰富。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传播形式,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每个有光影梦想的创作者,都可以用镜头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心绪,表达这个世界。青春并不似我们想象的那般浩瀚无垠,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它都那样微渺;可从视觉停留角度而言,它总能让观众更清楚的记得这幕短暂的光影,并终其一生都记忆犹新。
我常以为是弱小衬托了伟大;
是微渺涵盖了壮阔;
是草木度来了春天。
这是我们的微青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