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汪子涵 于 2015-6-1 12:34 编辑
灌河流域汪氏渊源录
整理/汪子涵
中华汪氏,源远流长,颍川得姓,越国辉煌. 我宗族历史源远流长,根据族谱或有关历史记载,可上朔至公元前2697年的轩辕黄帝,历经4700余年。自春秋颖川候得姓始迄今已有2585多年,繁衍到100多世。而我们灌河流域汪氏也有500多年的历史,据《淮安府志》、《盐城县志》、《新安镇志》、《海州志》等记载,元末明初,由苏州迁来21族。朱元璋登基后不久 ,为了报复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一带王府绅民对张士诚的拥戴,遂以移民垦荒为由,将王府40万人丁由苏州阊门驱赶到苏北,留下了一段众说纷纭的历史公案,这也是洪武赶散(红蝇赶散、红巾赶散)的由来,所以长江以北的建公后裔多说是苏州阊门人。明、清时期,汪氏族人纷纷迁入灌河流域。
灌河是苏北地区最大的入海潮汐河流,唯一在干流上没有建闸的黄金入海通道,是苏北的黄浦江。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地理资源,哺育了各族儿女。灌河流经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盐城五市十几个县,也养育了数代汪氏子孙。最早迁来的是明嘉靖年间越国建公派75世儒公支系82世:汪一本、汪一正、汪一鹏等兄弟来到这里,同时还有45爽公支系新安镇始迁祖是75世宗洁、宗渊、宗泾、宗泽等人也来到这里,他们在70世共祖,同门兄弟十三人分散与苏北各地。在明未清初年间:俊公后裔78世惟秀、惟元、惟敏自金寨县葛山迁至新安镇, 汪氏越国建公派83世孙汪一渝携家带口,定居海州府板浦古镇,以“恕心能及物,有道自生财”的经营理念,经过十几代人的努力,如今的“汪恕有滴醋”名达四海,誉及五湖;板浦的汪德昭、汪德熙等五位学者成为国务院五院士,所以人们说一门五院士的出生地就是指板浦。之后清乾隆年间左右越国建公派75世儒公支系82世登俊公从徽州迁往江苏省海州区定居,后长子祖德公又分迁山东临沂、江苏赣榆一带等地、三子祖庆公资料不详待考、四子祖华公长子伯梁公长子乾略公、次子乾震公、三子乾礼公又分迁灌南、赣榆等地,75世禧公从徽州迁来又分迁东海、沭阳一带等地,75世仪公从徽州迁来又分迁高沟、板浦、浙江宁波等地,75世信公支系84世元伯公、微伯公堂兄弟二人相继从安徽徽州迁来灌南又分迁阜宁、云南马龙乡等地。
四海同宗,血脉相连,汪氏族谱更是我宗族值得骄傲的辉煌,我们灌河流域宗亲牢记祖训,一直坚持续修家谱,最近几次的续修分别为:1845年第五次续修由汪仁镜、汪嘉魁主修。1914年第六次续修族谱由汪嘉纯(主编)汪凤洲编辑,历时8年完成。1990年春,灌南越国建公派92世汪铁昌、汪满昌、汪荫昌等族人再次发起续修第七次族谱,历经4年,1994年底谱成。共10卷。2004年,徐州支系续谱,经考证系从我族谱迁出,续修第11卷徐州支谱,2005年,响水六套、七套,滨海滨淮、长兴、樊集新圩汪氏族寻根问祖,也由我族谱迁出,续修了12卷。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