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8690|回复: 6

汪氏文园寻踪

[复制链接]

50

主题

235

回帖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4207
QQ
发表于 2006-8-13 13: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 氏 文 园 寻 踪

顾 启

  【摘要】建于清代雍正朝的汪氏文园,为我国著名江南园林之一,乾隆拓建避暑山庄曾采为样本。汪氏系皖人,园林学权威陈从周认为,文园与水绘园中之水明楼群皆为汪氏所建.海内徽派园林“孤例”,足证其艺术价值。园主爱国精神与民族操守,善举众多与道德厚度,为扬州八怪等文艺家提供优越的创作环境,为整理地方文化而殉道。
  【主题词】 汪之珩;东皋诗存;陈从周;一柱楼诗案
  文园是我国著名园林。陈从周先生在专著《园林丛谈》和《书带集》中给予极高评价。这座始构于雍正十三年(1735)的园林,今痕迹尚在,风韵犹存。只要修复得好,它将会继明末清初冒襄的“水绘园”、清末民初张謇的“博物苑”之后,成为南通市第三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为旅游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园位于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西北隅。其初之园主是汪士栋(1685—1747,字梁若,号澹庵)、汪之珩(1717—1766,字楚白,号璞庄)、汪为霖(1763—1822,字傅三,号春田)祖孙三代。据乾隆朝状元、南京秦大士《汪璞庄小传》及嘉庆《如皋县志》,丰利汪氏为“唐越国公后”,原籍安徽歙县,士栋曾祖彝甫始迁于此,历代务商,从事盐船、渔船制造及海产品捕捞、加工、批发,因笃守诚信,经营有方,积累丰厚,富甲一方。汪氏又好学,士栋为“征士”(见叶恭绰题签《如皋汪氏文园绿净园图咏•序言>);其逝后之珩承家业,“家道日益隆而所学亦日益进”,“尤笃爱先人书籍,斯无失坠”,贡生,因体弱未能乡试;为霖早中秀才,“未弱冠”由武举考中武进士(《江苏艺文志•南通卷>)。这是一个儒商家庭。
  文园始建有点神奇。嘉庆《如皋县志》、《丰利镇志》皆云,汪澹庵于雍正十三年大病危殆,昏沉中梦见文昌帝君。这位道教文曲星神向他说:“汝以行善,可延年益寿,病当痊愈。”原来雍正二年秋,大海啸,水过范公堤,海滨死难无数。澹庵指挥海船,亲自营救数百人,后又收死尸三千余,棺木而葬。事过大荒,他再捐谷千担,赈济灾民。文昌帝之言乃好心好报之义。汪病愈后,造园林一座,内建文昌殿以祀之,因名文园。舍弃“梦语”神话成分,则期望子孙好学上进以保功名,这是无疑的。如此看来,文园起步不俗,它与北宋如皋大教育家胡瑗兴起的江海平原鼎盛文风相合拍。志又载,汪澹庵倾力救灾事,地方大吏拟上报请叙,他谢绝了。
  文园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园林,与姑苏园林的小巧柔和风格不同,它朴实而雅健,庄严又大气,不同凡响。据方志、《图咏》及踏勘,园占地五十余亩,依古运盐河南岸而建,运盐河自西向东流。士栋、之珩与园林设计家常州戈裕良, 自园的西北方向凿溪引水,环绕园区,再从园的东北方向流人运盐河,从而保证文园为活水。溪又开支流,流注各处,故满园翠绿,水明如镜,清波粼粼。园内有小山泉阁、文昌殿、魁星阁、燠馆、浴月楼、读梅书屋、课子堂、碧梧深处、凤楼山馆、韵石山房诸胜境。汪之珩就读于课子堂中,主要塾师为海门学者崔彬若举人。建筑物问围而不隔,界而不分,以回廊、拱桥相接,曲折委婉,高低明灭。屋舍本身虚实之对比,与水中倒影真伪之变化,顿起“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之感。太湖石堆砌之山岭,玲珑剔透,绵亘跌宕,亭台嵌于峰岭问。松、竹、梅林连片成阴,四时花卉明丽,赏心悦目。汪之珩与友人留下许多美丽诗句,如“长松落落散虚籁,疏竹萧萧生暮寒”,如“梅子大如豆,杨花细逐风,游鱼吹浅碧,飞鸟啄残红”,又如“乱石崖边屋枕溪,梅花香发小亭西,墙阴积雪消将尽,梦醒江南乌正啼”,“水楼高敞坐春风”,“篱外东风还旖旎,天涯南浦每相思,朗吟人倚长廊静,啼鸟无声月上时”……文艺作品言意境,造园亦言意境,而后者更难,因园林之诗情画意即诗与画之境界在实际景物中出现,极不容易,文园主人学养之功可见一斑。
  然而文园的名气更在于它丰厚的文化内含,此点陈从周先生在连续发表之五篇《说园》论文中,皆强调再三。首先,汪之珩承继乃父义举,常做公益慈善之事。《汪璞庄小传》:“凡邑中有大修建及乡邻所利,赖众人倡议,劳费独肩,前后所输逾万计。岁丙子(乾隆廿一年)江淮大饥,死亡相藉,乃慨然发仓中粟赈恤,邑人多庆更生。县令白其事于大吏,由是得以上闻,议叙盐课提举司(即监掣同知,正五品——笔者)……璞以道远违养卒不出。”他还在如皋城、丰利镇多次出资开渠、建桥、修路、修建寺观,捐重款给育婴堂、鳏寡院,增添了文园的道德厚度。
  其次,性喜友朋,大力支持文艺家与学者的创作活动。“凡名流之游于皋者,必招致文园。园者宅旁所构,以待四方之贤士者也,嘉葩美木,凉台燠馆,甲于皋邑,其中弹棋间设,丝竹并奏,人以比(冒)辟疆水绘园。”扬州八怪的郑燮、黄慎、罗聘、李鲜、李方膺等,文学家、性灵诗派首领袁枚,戏曲作家黄振,史学家刘名芳、李御、冒念祖,诗学理论家冒春荣,吴敬梓之子、诗人、数学家吴娘,学者王国栋、孙奎、崔彬若,先后成状元的秦大士、胡长龄,进士顾人骥、仲鹤庆、顾马『司、史鸣皋⋯ ⋯众多的举人、贡生、都应邀来文园住过。甚至乾嘉学派的巨子王鸣盛、卢文 日、赵翼、钱大听、王昶等督学江浙皖或至扬州各著名书院讲学,亦闻风来文园稍驻,或寄来诗文。汪之珩为文艺家与学者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优美的创作环境、轻松的艺术氛围与良好的服务。比如乾隆廿年(1755),兴化学者王国栋(竹楼)至汪家住馆,未久向之珩提出重印其父、冒襄挚友、著名明遗民王仲儒的诗《西斋集》等,之珩照办了,从而后来被卷进大文字狱“一柱楼诗集”案中(详见《江苏省通志稿•司法志二》)。又如闽人、历史学家刘名芳(南庐)萍踪江湖,穷困不堪,乾隆廿二年带着其名著《金山志》十六卷手稿,投奔文园,汪之珩肃立河埠迎迓,刘中心感动至极,在碧梧深处加以修订,事成,汪慨然为之鸠工刻印出版,临别还赠以重金(见《金山志•自序》)。两年后,他再次投奔汪之珩于如皋城新安会馆东侧新落成的水明楼,潜心著述,不幸病逝于会馆西侧之雨香庵。汪流泪为之料理身后事,并遵其遗言运葬于通州城南狼山东南麓,留下文坛佳话。再如,郑燮到文园,以乾隆廿五年一次最兴奋。他不仅写字作画,而且写出了自传性的两篇名文《板桥自序》与《刘柳村册子》,它们与《板桥自叙》一起“叙己之生平志趣颇详”,是研究郑板桥思想与艺术的最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刘柳村失考,疑为通州著名画家、板桥画梅之师丁有煜的“侍人”之一,他屡屡向郑索字,板桥因其忠于丁师即书册子以报。这两篇文章内容信实,书法潇洒。前者为徐平羽收藏,后者残本(缺四页)为青岛陈子良珍藏。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一版《郑板桥集》将前者影印于正文前插页中,共12个版面。画家将其“六分半书”发挥到极致,纸面溢满喜气。文末大书:“乾隆庚辰(廿五年,l76 笔者)郑燮克柔甫自叙于汪氏文园,与《刘柳村册子》合观,亦足以知其梗概。”后者文末书:“乾隆庚辰秋日,为柳村刘三兄书此十二页。”板桥在文园中创作十分开心。其题画竹图云:“我被微官困煞人,到君园馆长精神,请看一片萧萧竹,画里阶前总绝尘。”可见其情状。再如,黄振是汪之珩妻舅,他拟作传奇《石榴裙》,苦于囊中羞涩,担心写成无力梓行。汪之珩亦予鼓励。书成,之珩已逝,后人遵嘱,出资刊行,大开本,雕刻讲究,装帧一流。《石榴裙》终成南通历史上保存的唯一昆曲剧本。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下册13l9页曾加评介,它在戏曲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汪之珩功不可没。
  再次,文园编辑出版了著名诗歌总集《东皋诗存》与《东皋诗余》,并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提要》(阮元<东皋诗存.序》)。清初丁确曾编《东皋诗汇》,至乾隆朝已阙焉无存,汪之珩决心重编。多年来,他收集如皋一带历代诗作的刻本、抄本、手写本、稿本,虽残卷散叶亦珍如珙璧。乾隆卅年,他发出《征集东皋诗存启》,向扬州、泰州、通州、高邮州的文化世家高价收购咏如皋的历代诗作。又邀史鸣皋、吴廷燮、蒋宗海、吴娘、王灏、江干、仲之琮、张宗衡等卅余位名家协编、校订、参阅。他们在文园中共同商讨、甄别、考证、编年、勘误、撰传,经两年整理,终于编辑成书。《东皋诗存》共四十八卷,收宋元明至清中期470位诗人的7449首诗,《东皋诗余》四卷,收50位词人的504首词。乾隆初刻版由袁枚作序,75岁的副车王国栋写跋,秦大士撰《汪璞庄小传》。嘉庆八年,汪为霖重刊于南京,增加孙星衍、阮元两篇序,并邀孙先生任校勘。二版一次印行后,受到海内学界的重视与欢迎。廿四年第二次印行,汪为霖为全书加跋,沉痛追念其父的业绩。之珩病逝时,他才四岁,故此跋写得悲痛伤心,深深感染读者。由于新印有纪念其父的含义,故版式庄重,字体秀美。页十行,行廿一字,白13,左右双边,书下13有“文园”二字;有书名页;序二下13有刻工名,为“江宁顾睛崖、刘文楷锓版”,查《江苏出版志》,二位皆著名刻工。
  《东皋诗存》是南通州有史以来第一部收集完备的诗歌总集。它的成功带出了第二部总集《崇川(今南通市区及通州市—— 笔者)各家诗钞汇存》一百卅六卷,咸丰七年(1857)刻印,由道光进士、湖南布政使、州城人王藻主编。继又带出了第三部总集《师山(今海门市区尚保留乾隆年间留下的胜迹狮山——笔者)诗存》十二卷,咸丰十年(1860)刻印,由贡生、中书舍人、海门城人茅炳文主编。这三部总集都认真总结了自宋以来的书面文化,它们似三足鼎立,支撑着南通古文化之大厦,而文园园主汪之珩有首发之功,永垂不朽。乾隆卅一年,原书成,汪之珩因劳累过度而病逝,同人伤之,因收其诗269首、词11首殿两书末以作纪念。王国栋在跋中失声痛哭:“有深恸者,余与樵所(太学生江大锐,诗人,有《燕游草》传世)、瘦石(即戏曲家黄振)共襄璞庄纂辑前诗,而今乃兼纂璞庄之诗,为初念所万万不到也。”列宁说过,不可能设想,一个不热爱自己家乡的人,会热爱自己的祖国。汪之珩可谓家乡地方文化的殉道者。此外,诚如袁枚在《东皋诗存•序》中所言,“汪君璞庄高才士也”。汪还将在文园同时倡和的丹徒李御(萝村)、同邑黄振、顾马『可(墨园)、吴合纶(德岩)、刘文玢(樗村)及他本人的作品刻《文园六子诗》,流布大江南北。“璞庄与客唱酬,觞咏无虚日”,极一时之盛。他还有《文园集》、《诗帙》、《甲戌春吟》等书,《丰利镇志•文苑》皆著录。
  文园丰厚的文化内含还表现在汪之珩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操守上。他尊敬义不降清的冒襄和董小宛,每读冒襄的《水绘园诗集》、《巢民文集》、《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影梅庵忆语》,常“泪水滂沱”,深深为其康熙十二年拒绝山林隐逸之聘、康熙十八年拒赴博学鸿词试,宁可穷病而死的气节所感动。为此,于乾隆廿三年(1758)出巨资在水绘园南侧、新安会馆东邻、洗钵池西岸,构船舫式大型建筑群,实即冒之纪念堂,并以杜甫“残夜水明楼”诗句,取名水明楼,礼赞冒之骨气,深寓追念之情。就是说,他把文园看作是水绘精神的承继与发展。至于水明楼的建筑美学,陈从周先生在《双环城绕水绘园》中说:“面水楼台,掩映于垂柳败荷之间,倒影之美,足入画本。此一区建筑群之妙,实为海内孤例。水明楼之经营当在新安会馆之时,闻系文园主人汪氏之手。汪皖人(见余著《园林丛谈》)。厅事数迭,缀以临水诸构。以二面东小厅,联南向之旱船,有楼可登,楼下悬挂水明楼额。绕以水花墙,其内各自成院,点石栽花,明净雅洁。……仿佛冒氏盛时,风景依稀。……留下一个深刻的故里印象,起无限爱国之思。”
  雅静的文园曾被卷进四大文字狱之一的“《一柱楼诗集》案”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先是汪之珩助王国栋重印其父仲儒的《西斋集》,新印王本人的《秋吟阁集》,当时王国栋已是7O多岁的老人了。岂料汪之珩逝后,为霖方四岁,母黄夫人支撑门户,“闾里倾险之士日构衅端”,指发《西斋集》、《秋吟阁集》有“忌讳文字”;《东皋诗存》亦有“违碍”处。不得已,黄氏派人将样书及刻版“呈于官”。封建官场,拖拖拉拉。延至乾隆四十三年,邻邑东台县}并茶镇《一柱楼诗集》案发。龙颜震怒,判江宁布政使陶易为“故纵大逆之罪,拟斩立决”;幕友陆琰同罪“拟斩处决”;扬州知府谢启昆、东台知县涂跃龙“革职”,一罚“往军台效力赎罪”,一“杖一百,徒二年”,写“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江北久无干净土”“乾坤何处可为家”,“复杯又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搁半边”等诗句,号其堂“维止”的举人徐述夔及其子怀祖戮尸,二孙及二门生皆死刑;大学士、格调诗派领袖沈德潜生前为徐作传,为“丧尽天良,负恩无耻”,革职、夺谥、平墓、毁碑。此案震动全国。汪家也被牵连,因徐述夔之子怀祖生前请王国栋为其父《一柱楼诗集》作序;而徐述夔又曾为王之《秋吟阁集》作序,且集中又有为徐述夔题照之诗,罪莫大焉。而汪之珩生前又资助王氏父子刻印两书,又为《西斋集》作跋,而该集“狂悖之处甚多,殊堪发指”。于是四十六年地方官查抄丰利汪家。汪为霖时在北京刑部郎中任上,还曾护卫乾隆围猎热河,赐四品之中宪大夫并赏花翎。皇上翻脸,令大学士英廉要汪为霖明白回话。为霖供称:“我系江苏如皋县人,年廿一岁。……四十四年十二月选得刑部湖广司郎中。我父汪之珩故时,我才四岁,并无兄弟。及我长大,未见家中有《西斋集》和《秋吟阁集》诗本……今又蒙问,我何敢隐匿自取重罪。所供是实。”(见《乾隆(东华录>>)英廉回奏搜查情况,确无两书,且亦无其它违疑字迹。汪之珩跋语亦无“碍词”。这才将王仲儒及作序的李磷戮尸结案,并传谕:汪之珩“今身已故,姑免深究”,“伊(指为霖—— 笔者)处如并未存留此书,或知其语出悖妄,业经销毁,朕亦不加深罪。”这场风暴才平息下来。不过,汪之珩是一位精通诗文者,他岂能不知上述诗句的作意?由此可知,他倒确实是有民族节操的。至于那些被满清贵族视为“罪大恶极”的“悖逆”者,恰恰是我们敬仰的爱国志士、民族诗人。文园的第三代主人汪为霖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由此,文园的名气就更盛,它绝不是一个仅供游玩的花园呀!我们终于找到人民热爱文园,反传统的文艺家风尘仆仆赶往文园的缘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给文园注入强大的生命力,它成了历史名园,价值无比。
  汪为霖乾隆四十二年(1777)十七岁赴京会试、廷试,中武进士,授厦门参将,旋遵川运例捐纳刑部湖广司郎中。《一柱楼诗集》案中,备受精神折磨,未久,被外放广西思恩守,再调镇安守,接受磨炼。至嘉庆元年(1796)才升苍梧道,再补山东兖州守,署理督粮道、兖沂曹兵备兼盐法道。因母病“年卅余而致仕……与余为文字交,往来金陵,吴门间,题咏胜迹江淮间”(《东皋诗存》孙星衍序),怡志林泉,排遣郁闷。他在文园北岸筑绿净园,约四十余亩,实际上是将文园扩大到运盐河北。新园以竹为主,满园翠色,龙吟凤鸣,清幽绝俗。中有竹香斋、回字楼、古香书屋、归帆亭、药栏诸胜。“绿净”是对政治风波、官宦生涯的回顾与厌恶吧。他跟扬州八怪的存世画家,以及大学者洪亮吉、孙星衍、郝懿行、焦循、阮元等人交往颇深,故来访士子如云,络绎不绝。门额系大学者洪亮吉所书,又为篆书联“千树桃花万年药,半潭秋水一房山”,道劲刚毅。洪于嘉庆初以批评朝政而流放伊犁,赦还即矢志学问,研究经史、音韵、训诂及诗学,著述极丰。武进孙星衍,曾是汪为霖山东同僚,后引疾归,潜心学术。今丰利镇有他书赠汪的大幅中堂,七首七绝:插秧、缫丝、造酱、晒药、折荷、浸瓜、洗竹。录后二首以见交往之“用心”:清泉自汲贮瓷盆,沁水凉生碧玉痕,饱得寒浆消得渴,青门何必忆朱门?又,和烟和雾拂窗寮,绿玉经春长成条,凭仗主人容直节,不教恶弁共凌霄。由此可知汪为霖追随其父,接待四方来客自有标准。汪为霖工诗、文、书、画,前面提及,其母派人呈官的《东皋诗存》、《东皋诗余》,经官方审查,得出“察核无碍”的结论,“而版归胥隶之手,零落残毁,不可复整”,他就“重刻于江宁”(见阮元《东皋诗存》序)。他为保存古代文献作出了贡献。此外,他还有《小山泉阁诗存》、《小山泉阁遗集》、《甲寅集》、《汪氏一家言》等著作,皆为“文园”刻本。书法绝妙,如皋定慧寺山门额即其手书。尤善兰竹。《丰利镇志》插页有其“竹石图”,款为“嘉庆丁丑春日,汪为霖写于文园之小山泉阁”,十分俊逸,得板桥真传。
  文园至汪承镛手中,逐渐衰落。承镛系为霖堂侄,后为其嗣子,贡生,曾获山东同知衔,未实授。擅史学,同治《如皋县续志》卷十三著录其著作三种:《读史揭要》12卷,属史评类;《汪氏两园图咏合刻》4卷,亦属史评类;《暑窗杂录》16卷,属子部杂学类。在嘉庆末至咸丰初,随着列强入侵,清廷腐败,战争频仍,经济凋蔽,海边不靖,丰利汪氏之经营日趋困难,文园失去了经济支撑,加上文字狱前前后后的巨额“打点”,汪氏与文园渐失昔日之繁华。汪承镛的贡献是,为了保存文园的风貌,编刻了《汪氏两园图咏合刻》一书,算是有眼光的了。他集嘉庆道光间如皋画家季标、南通州书家朱英、诗人朱玮为文园、绿净园创作的作品于一书,细心编排,精心雕刻,为其留下珍贵的资料、美丽的倩影。季字学耘,著名工笔画家;英字依林,著名书家,真、隶、篆、草,名噪江之南北;玮字石甫,诗作清拔,书法出入文、董,兼擅古琴,有《草书编韵》,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存目,《独行堂诗存》,道光四年刻本,孙殿起《贩书偶记》有载。承镛编排原则为,季图、玮诗、英书。录其一“课子读书堂”:第一页,右半版五个篆字,落款“癸卯(道光廿三年,1843)秋,朱英”;左半版诗“尝果思木本,饮水询泉源。昔人构斯堂,以书教子孙。往Et所种树,于今枝叶繁。往时所遗书,手泽今犹存。花下检书读,益觉恃怀敦。慈乌息林柯,孝笋生庭轩。春秋有佳Et,乐意在吾园。愿得青松枝,常护萱草根。”落款:“朱玮,戊寅(嘉庆廿三年,1818)”。第二页,季标所绘课子堂图,精致绝妙,如实地写生,此幅未落款。但其它图有“庚寅”(道光十年,1830)。这本书的印行时间是道光廿年,印数不多,后渐湮没。民初,通州人,商务印书馆编辑费范九获一朽散本,只剩文园图十、绿净园图四,弥足珍贵,装裱收藏。193o年中国佛教会理事、西方寺住持范成重访文园,立即赴沪商借以珂罗版印行。请叶恭绰题书名《如皋汪氏文园绿净园图咏》,费范九作序,附范成、潘树声等名流手迹。这是修复文园的重要文献资料。
笔者上世纪七十年代,任职如东县教育局,曾至丰利中小学听课学习。发现丰小范围大,地势有层面,跌宕有致。教室大异他校,前前后后,疏散旷远,细看室内墙中嵌柱,百年老屋也。校园内偶见遗石数垒。问之故老,“此文园也。”午问复陪我至路北之镇委一视。日:“此绿净园也。”心甚悲之。今思之,彼时校西之丰利区医院,及两单位往南一片,镇委西邻剧场、针织厂、电扇厂一片,皆两园所在地。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泰民安,蒸蒸日上,修复文园,发扬我中华民族之光荣传统与崇高精神,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其时也。笔者在文化局、旅游局、文管会、南通日报社召开的座谈会上先后发言,已引起市府当局及省主管部门的重视。伟哉,文园!它将重现昔日之青春风采。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l2月 第l8卷第4期

汪氏文园寻踪.rar

16 KB, 下载次数: 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8-13 14: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8-13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汪氏文园,还有汪氏的绿净园(文园、绿净园是父子两代分别建的) :

http://www.iwangs.com/bb ... eyword=%CE%C4%D4%B0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7021

回帖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59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8-13 15: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上世纪七十年代,任职如东县教育局,曾至丰利中小学听课学习。发现丰小范围大,地势有层面,跌宕有致。教室大异他校,前前后后,疏散旷远,细看室内墙中嵌柱,百年老屋也。校园内偶见遗石数垒。问之故老,“此文园也。”午问复陪我至路北之镇委一视。日:“此绿净园也。”心甚悲之。

-- [s:6]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8-13 15: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痕迹尚在,风韵犹存。只要修复得好,它将会继明末清初冒襄的“水绘园”、清末民初张謇的“博物苑”之后,成为南通市第三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为旅游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希望能是如此。。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7021

回帖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59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4-23 08: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丰利汪氏文园


顾 启 2007-04-19 10:26:46

  丰利友人来电,配合洋口港大开发,地方当局正规划恢复文园,很受鼓舞。

  1980年在师专寄寓的如师,邂逅住对河高干招待所的陈从周大师,告知正在修复的水绘园外,文园是江淮又一著名园林,文化底蕴同样厚重。又说那个绿净园是文园向古运盐河北岸的延伸,都是汪家的。道光朝汪承镛请画家季标工笔绘制园图,后精刻印行
了;1920年费范九等又精心影印,名《如皋汪氏文园绿净园图咏》出版,文园十幅,绿净园四幅,都是恢复的文献依据。

  光绪《通州直隶州志》载:“文园在丰利场,张祚筑,后归汪之珩。”沙元炳《如皋县志》稿本云,张祚,康熙廿一年(1682)进士,山东朝城知县,升吏部主事,卒于京。子槎,廪贡,授亳州学正不就。《江苏艺文志·南通卷》:张槎有《燕齐吴楚游草》等七种。他不会治生,家道中落,园遂转让汪氏。园始于康熙中期,至今已三百余年历史。州志又载:“汪士栋子起澜,孙之珩,曾孙为霖。”状元秦大士《汪璞庄(之珩号)小传》:“其先歙人也,高祖彝甫始迁如皋。”《艺文志》:“汪承镛,为霖从侄,后为嗣子。”南通师专复校前,我在县教育局工作六年多,屡至丰利。故老相告,汪氏系徽商,明清际大乱来此,始营竹木铁器、桐油石灰、茶叶纸张等山货,转虾米鱼鲞、鱼皮海参等海货,资本原始积累顺利,后扩营海船制造,有船队下海捕捞、代运官盐往上江,遂富甲全邑。雍正二年秋大海啸,水过范堤,死难无数。潮退时,汪起澜率船队巡行,救数百人,收尸三千余棺木以葬。继大荒,捐谷千担,赈济灾民。新编《丰利镇志》引旧县志语:“雍正十三年,汪起澜卧病不起,夜梦高山,即谒文昌帝君(即文曲星神),而文昌云:‘汝以行善,可延年益寿,病当痊愈。’待后,于镇西北隅(即张氏园址)建园林一座,设殿奉祀文昌,命其园为‘文园’……亦汪之珩读书处。”

  文园继水绘园成为乾嘉道三朝东南文化活动之中心。扬州画派郑燮、黄慎、李■、李方膺、罗聘,文学家袁枚,诗人江干,诗学家冒春荣,戏曲家黄振,史家刘名芳、吴廷燮、冒念祖,吴敬梓子、诗人、数学家吴烺,状元秦大士、胡长龄,进士顾人骥、仲鹤庆、顾■、史鸣皋,学者王国栋、孙奎、崔彬若,乾嘉学派巨子王鸣盛、卢文■、赵翼、王昶、孙星衍、阮元、洪亮吉,众多举人、贡生,或多次来园小住,或寄赠著作。如郑燮名作《板桥自序》《刘柳村册子》,乾隆廿五年作“于汪氏文园”,是极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文园,名副其实的文人之园。乾隆廿三年,汪之珩缅怀爱国乡贤冒襄,出巨资在洗钵池西构水明楼建筑群,含新安会馆(今雨香庵)、隐玉斋,被从周先生誉为徽派建筑“海内孤例”,今成水绘园特色景点。卅一年,文园又刻我市第一部文学总集《东皋诗存》《东皋诗余》52卷,收宋代至乾隆朝520位作者的诗词7953首,《四库全书》收目。此外,文园还刻印王仲儒《西斋集》,王国栋《秋吟阁集》,刘名芳《金山志》,黄振《石榴记》传奇,汪之珩《文园六子诗》,汪为霖《小山泉阁诗存》,汪承镛《两园图咏》等近卅种。

  文园还卷进了一柱楼诗案。乾隆四十三年震惊全国的栟茶《一柱楼诗集》案于年底九卿会奏结果,江宁布政使陶易“故纵大逆”论斩,幕友陆琰论斩,扬州知府谢启昆、东台知县涂跃龙革职流放;因“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复杯又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搁半边”“江北久无干净土,乾坤何处可为家”等诗句,号其堂“维止”的徐述夔及其子怀祖“大逆凌迟”,两孙、两门生斩首,妇女等改为旗人奴婢;大学士沈德潜生前替徐述夔写传为“丧尽天良,负恩无耻”,革职、夺谥、平墓、毁碑;乾隆下旨:“两年为限查清禁书”。因当年文园塾师王国栋为《一柱楼诗集》作序,而徐述夔又曾为国栋《秋吟阁集》作序,且集中更有贺述夔六十、题亡友述夔遗照诗,罪莫大焉。而汪之珩不仅资助王仲儒、国栋父子出书,又为《西斋集》写跋,加之兵部尚书袁守侗指定该集“狂悖之处甚多,殊堪发指”。于是四十五年底乾隆追问王仲儒为何时人?现有子孙?汪之珩是否尚存?时汪为霖在刑部郎中任上,还曾护卫皇上围猎热河,获赏花翎。现乾隆翻脸,“汪之珩作跋,又为出资刷印,自是一狂悖之流”,命大学士领户部尚书英廉“叫汪为霖明白回话”,指令江苏抄查汪家。乾隆《东华录》载供状:“我系江苏如皋县人,年廿一,遵川运例于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选得刑部湖广司郎中。我父汪之珩故时,我才四岁,并无兄弟。及我长大,未见家中有《西斋集》和《秋吟阁集》诗本……今又蒙查问,我何敢隐匿,自取重罪,所供是实。”其震骇之状可以想见。幸英廉回奏,丰利汪家及为霖寓皆确无两书,且无其它违碍字迹,“跋语”亦无“碍词”。这才将王仲儒、作序之李 ■戮尸结案。乾隆网开一面,传谕:汪之珩“今身已故,姑免深究”“伊处如并未存留此书,或知其语出悖妄,业经销毁,朕亦不加深罪。”于是将汪为霖赶出京城,派往广西当思恩守了。

  汪为霖援例赴京当了四品郎中,却差点丢了脑袋。他实际上已失去自由,小心翼翼地听由再调镇安守,嘉庆元年又当苍梧道、广东盐法道,代理山东督粮道、兖沂曹济兵备道,想走也走不了。36岁时才以母病获归。从此怡志园林,筑绿净园,万竿翠竹,满园绿色,龙吟凤鸣,清幽绝俗。“绿净”的含义也就可以诠释了。他童年曾向板桥先生学画,故兰竹绝妙。擅书,如皋“定惠寺”门额即其所书,仍在。

  文园建筑美学成就颇高,曾撰文评介,不赘。一言蔽之,十多处景观皆具水明楼徽派风格。出自大造园家常州戈裕良之手,水绘园水明楼、丰利文园外,他还设计了大名鼎鼎的仪征朴园、江宁五松园与虎丘一榭园,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专著中屡次提及,为之倾倒。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3851

回帖

8万

积分

天使

你我是音符,相逢一首歌

积分
85373
发表于 2007-4-23 13: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盐商汪氏鼎盛时期的足迹 [s: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